第103章 水峡口遭遇“大黑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3章 水峡口遭遇“大黑山”

 

祁连山的水峡口,是一个焦黑色的沙石山口,在这个山口之外,再没有山包沟坎等突起低洼的地形,只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地上铺满了焦黑尖锐的碎石砂砾,稀稀疏疏,生长着丛丛梭梭草、骆驼刺和沙拐柳。

1937年4月21日的下午,宽大平坦的山口处,匆匆走出了一支打着红旗的红军队伍。

李卓然、李先念、李特、程世才、黄火青、刘庆南、周纯麟等各级红军领导人,分别骑着各色各样的战马。

邱正基、杨天云、苟金元、汪永山等许多红军战士,除少数伤病员和年老体弱者,骑着骡马、骆驼行走之外,其余大部分指战员,都是徒步行走着。

除此之外,还有些病弱实在走不动路,却又无马可骑的红军战士,只好拽着马骡的尾巴,顽强地向前走着。

至于每峰骆驼上,驮着五、六个红军战士,有的红军战士拽着骆驼尾巴,也有的红军战士,双手搂抱着骆驼脖子。

突然,“呜——,呜呜”的怪叫声响起来了,就像鬼哭狼嚎似的,让人不觉毛骨悚然。

红军官兵们,急忙仰头寻声四处张望着,就见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上,倏然冒出了一座狰狞恐怖、气势汹汹的“大黑山”!

有人见多识广,一下子,从中看出了端倪,下意识的大声惊呼:“沙尘暴来啦!”

转眼之间,凶猛的狂风,卷起了戈壁滩上的沙砾石子,横冲直撞,铺天盖地,一时间,天昏地暗,黄沙漫漫,几步之外,就已经看不见人,丛丛梭梭草、骆驼刺和沙拐柳,被狂风撕扯得枝叶横飞,伏地悲鸣……

李卓然、李先念、李特、程世才、黄火青、刘庆南、周纯麟等各级红军领导人,急忙下马,一边让马就地卧倒,一边指挥战士们,赶快趴在地上……

李先念看见,一个身体瘦弱,一副病容的小号兵,没来得及卧倒趴下,就被狂风吹卷得在沙地上翻滚,就一骨碌滚了过去,一把抓住小号兵,弓着腰,牵拉着,跑到自已的大黄马跟前,又一把拉过马尾巴,塞到了小号兵的手里,让小号兵抓牢后,赶紧趴在大黄马的身旁,以免被疯狂的沙尘暴,再次卷裹刮走……

有文字记载,这个海拔大约1250米,一望无垠的茫茫戈壁滩上,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刮8级以上的大风,并且在通往敦煌的交界处,形成了一个“大豁口”,这就是世界公认的“世界风口”。

让西路军左支队的官兵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刚一走出祁连山水峡口,就遭遇到了凶险无比的沙尘暴!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呜——,呜呜呜”——鬼哭狼嚎的暴风声,撒完野,就得意洋洋地扬长而去了,大地开始变得明亮起来,天空也逐渐变蓝了,并且还飘起了朵朵白云。

再看那趴伏在戈壁滩上的西路军左支队大队人马,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经销声匿迹,无踪无影,唯有那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一个个焦黄的沙堆堆,密密麻麻,横七竖八,摆放着。

忽然,有一个长长的大黄沙堆堆,轻微地动了一下,接着,就从这个黄沙堆里,“唰”地冒出了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李先念。

李先念摇一摇头,抖抖身子,朝地上“呸呸呸”唾了几口,然后,弓着身子,朝地上另外一个突起的小沙堆上,用双手刨了几把,挖出了小号兵,又伸手在旁边的又长又大的黄沙堆里,刨挖了几下,找到了马缰绳,使劲一提拉,大黄马也“噗噔”一下,从黄沙堆里,腾然而出……

与此同时,李卓然、李特、程世才、黄火青、刘庆南、周纯麟等红军各级领导人,也都纷纷钻出了黄沙堆堆,随后,又都从黄沙堆堆里,找出了各自心爱的战马。

邱正基、杨天云、苟金元、汪永山等红军战士,也都先后从黄沙堆堆子里钻出来,就又急急忙忙,跑到戈壁滩上,凡见黄沙堆堆,便伸手刨挖起来……

经过红军官兵们,一阵紧张地忙碌,被黄沙掩埋的人马、骆驼,已经全部被营救了出来,最后经过点名统计,全军人马、骆驼,无一缺失!

稍作休整后,红军大队人马,又开始整队出发了。


    (http://wmfxsw.com/book/475655-10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