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清、苟团长、侯营长、杨连长、石排长等人,正在团部商议紧急军情,焦急地等待,来自马鬃山的消息时,马鬃山“二当家的”派来的“信使”,快马加鞭,急匆匆赶来了。
孙玉清、苟团长等人,听到团部门外,很远的地方,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就都下意识的,从各自的座位上站起来,不约而同地向门口走去。
在门外站岗的孙玉清的警卫员——红军战士钟红,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向他这边传来,就赶紧手搭凉棚,极目远望。
钟红瞭望了没一会儿,就见一个红点儿,出现在了他的视野里——
红点儿,越来越大。
钟红眼尖,很快,就认出了那个红点儿,就是一匹鲜红闪亮的大红马!
大红马四蹄伸展,红艳艳的马尾巴,拉成了一条直直的红线线,嘴巴和两个鼻孔大张着,“呼哧、呼哧”,急速地往外喷着热气。
大红马越跑越近。
大红马背上,骑着一个黑衣男子,半仰着脸,左手拽着马缰绳,右手提着马鞭子,随着大红马地剧烈奔跑,整个身体,一上一下,急速跳动着。
钟红定睛细看多时,很快就认出了骑在大红马背上的黑衣男子,正是他的亲密战友——红军战士项军。
这时候,孙玉清、苟团长、侯营长、杨连长、石排长等人,也相继走出了房门。
项军驱马赶到团部门前,急忙双手使劲拽着马缰绳,大红马驮着项军,在团部门前,疯狂地转了两个圈圈,才浑身哆嗦,大汗淋淋地戛然站住。
就见项军也被大汗浑身湿透了,全身落满了灰尘,翻身跳下马,从胸前的衣服口袋子里,摸出来了一个油纸小筒筒儿,手里攥着,朝着孙玉清、苟团长等人急奔过来。
有一个民团队员,几步抢上前来,拉走了项军的大红马,刷洗饮溜,添草加料。
可是,就见项军没跑上两步,就一头栽倒在地,昏厥了过去。
孙玉清、苟团长、侯营长、杨连长、石排长、钟红、苟团长副官和卫士梁怀仁等人,急忙跑上前去。
孙玉清赶到项军跟前,一边从地上往起搀扶他,一边查看他身上有没有伤,一边从他的手里,取走油纸小筒筒儿,一边对紧跟上来的众人,吩咐道:“石排长和钟红,你们快去请郎中来!其他人,都来帮忙,把项军同志,抬到团部休息室!”
大家纷纷上来,七手八脚,有扶头的,有扶左臂的,有扶右臂的,有扶左腿的,有扶右腿的,还有两个人,一个人伸出左手,一个人伸出右手,放到项军的腰下,两手十指相扣,与其他人紧密配合,轻轻托抬着,把项军送到团部休息室。
大约一锅烟的工夫,石排长和钟红,就请来了,原先给孙玉清看过病的那个中年郎中。
郎中将手里提的那个小木箱子,放到项军躺着的床头柜上,就按部就班地翻看眼睛,伸手触摸心脏,左右手切脉之后,才沉思片刻,说道:“这位长官,因疲劳过度而昏厥,暂时休息一会儿,就会苏醒,并无大碍!”
孙玉清给郎中付过诊费,就送他到门外。然后,折回团部,打开油纸,取出信件和地图一看,一颗紧悬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
孙玉清和苟团长商量之后,立马给马鬃山“二当家的”,写了回信,要求“二当家的”,确保马鬃山这块十分理想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绝对地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已人的手中,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另外,让“二当家的”,在安西、星星峡、哈密、松树塘这一路的村落驿站,尽快换上我们自已的同志“眼线“,为我们提供及时可靠的情报。
除此之外,当我们顺利实现营救近千名自已革命战友的计划后,积极做好援救、接应我们的工作。
(http://wmfxsw.com/book/475655-5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