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分水岭的苦涩与甜美(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6章 分水岭的苦涩与甜美(三)

 

西路军左支队红军大队人马,高唱着嘹亮的歌曲,高举着鲜艳的红旗,沿着祁连山分水岭坎坷崎岖不平的山道,浩浩荡荡,向前行进着。

一路之上,确实渺无人烟,天地寂寞,空旷苍凉。

其实,西进的红军,哪里知道?他们的出现,早已经惊动了一个人,那就是住在分水岭地区的裕固族牧民东格那。

东格那出门打猎,走到半路,听到了一阵嘹亮雄壮的歌声,急忙跑上高处,寻声观望,就见一支声势很大的队伍,向他这边开来,再也无心狩猎,撒脚如飞,赶回家中,惊慌万分,大喊大叫:“快逃命吧!共匪来啦!”

附近几座帐篷中牧民,听到喊叫,不明原由,跑来探问。

东格那正要给老乡们解释,就听那已经熟悉的惊心动魄的雄壮嘹亮的歌声,再次响起,寻声一看,一面鲜艳的红旗,从山道的转弯处,迎风飘扬着,红艳艳的旗面上,由一把镰刀和一把铁锤,组合而成的金黄色的图案,更加光彩夺目。

这时,虽然,暂时看不到红旗下的人影,但是东格那,却心里慌张得不行,伸手颤抖地一指露出山道的红旗,恐慌地喊了一句:“都快逃命呀!共匪来啦!”

话音刚落,跑来打探消息的牧民们,一哄而散,各自回家,来不及带走家中各种各样的物品,也来不及赶走马骡牛羊,更来不及拆卸帐篷,只是手忙脚乱,拖儿带女,扶老携幼,逃往山中,躲避洞里。

然而,却像东格那,几个胆子大的牧民,跑到离自已家不远的地方,躲藏起来,暗底里,偷看着各自的家。

中午时分,打着红旗,唱着歌的“共匪”来到了分水岭的一个山坳处,这里安扎着几座帐篷,帐篷附近,有用木栅栏圈养着的马骡牛羊。

躲藏在暗处的东格那等几个牧民,看到“共匪”来到了他们几家安扎帐篷的山坳里,原本紧张的心,提悬了,一个个瞪大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家的帐篷和马骡牛羊圈门……

只见“共匪”走到山坳边,还离几家牧民帐篷足有50米时,就停了下来,歌声戛然而止,将高举的红旗,靠放在山道边,所有人马,井然有序地依次在山道上就地休息。

“共匪”男男女女,个个黑瘦不堪,穿的衣服,五花八门,破破烂烂,所骑马匹,骨瘦如柴,手中武器,还算上眼,有一小部分人,身背短枪,也有一少部分人,或身背拴着红绸布的大刀,或手拿红樱长矛,或双刃长柄铁叉,还有大部分的人,身背一色的长枪,腰带上,三三两两,挂着手榴弹,更有为数不多的一些人,肩扛着迫击炮筒……

六个身背短枪的“共匪”,簇拥着一个身穿灰色棉布大衣的“共匪”,缓步走到一块平地上站住,只见“灰布大衣”轻轻向外一挥手,身后的“跟班们”,分头走向几座帐篷。

分散安扎的几座帐篷附近,圈养在木栅栏里的马骡牛羊,还有与木栅栏门,拴在一起的看家犬,一见陌生人走来,都慌恐不安地嘶吼狂叫起来。一时间,马骡的嘶吼声,看家犬的“汪汪”声,牛群的“哞哞”声,羊群的“咩咩”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身背短枪的6个“共匪”,缓步走到几个门窗紧闭的帐篷跟前,停住脚步,喊了几声,又转头向四周看了一遍,不见有人出现,就转身走回去,仰头望着草木掩映的石坎沟崖,高声喊道:“老乡们,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不是坏人,都回来吧,买些吃的,马上就走!”

对着石坎沟崖喊了一会儿,不见有什么动静,这6个身背短枪的“共匪”,聚拢过来,围绕着“灰布大衣”站定,碰头商量了一下,其中两个背短枪的“共匪”,径直走到一座帐篷门前,伸手轻轻推开没有上锁的门,走了进去,没过多久,俩人抬出来了一个黑色的皮袋子,放在地上。

“灰布大衣”走上前去问道:“皮袋子里装的什么?”

抬出皮袋子的两个“共匪”回答道:“青稞面。”

接着又伸手一指还在张开着门的帐篷,请示地问道:“帐房里,还有一个木箱子,装着炒面和酥油,要不要抬出来?”

“灰布大衣”摇摇头,伸手一指帐篷,吩咐道:“先把帐门关好,再把面分发给各单位,就地架起军用锅,烧上些面糊糊,吃了就走。”

一个身背短枪的“共匪”,过去轻轻关上了帐门。

另外两个身背短枪的“共匪”,小心翼翼地抬着黑色的皮袋子,向着山道上休息的“共匪”人马走去。

“灰布大衣”眼瞅着抬皮袋子离开的两个“共匪”,又特别叮嘱地喊了一声:“小心别把皮袋子弄坏了,完了就赶紧把空袋子送回来!”

两个“共匪”,高声答应着走远了。

“灰布大衣”站在帐篷门前,拿出纸笔,奋笔疾书,写了一会儿,收起笔,把写好的纸,折叠一下,装进自已的口袋,等着。

三个身背短枪的“共匪”,昂首挺胸,立在他的四周陪着。

等不多时,抬走皮袋子的一个“共匪”,送回来了皮袋子。

“灰布大衣”伸手接住,从自已口袋中,掏出来那张写有字的纸和两块银元,装进空空如也的黑皮袋子里,交到那个抬走皮袋子面粉的“共匪”手里,说道:“把它放回原地方!”……

“共匪”们吃了“午饭”,就又打起红旗,唱着歌,离开了山坳坳。

东格那等几个牧民,一见“共匪”走了,就直截了当,急奔东格那家,一把推开虚掩的帐门,帐篷里的所有东西,原模原样,摆放着,地上的一个木箱子里,装的炒面和酥油,原封没动,抓起木箱子旁边放的皮袋子,拨开袋口,里面装着一封信和两块银元。

展开信纸,就见上面写着——

尊敬的乡亲:

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是老百姓的子弟兵,为联合各民族抗日救国,部队路过你家,食用贵户粮约六十斤,留银洋二元,以抵粮价,未经允许,希多原谅。

东格那,目睹此情此景,感动地热泪盈眶,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赞叹地喊道:“这都是些太平世界来的好人啊!”

说完这句话,就一头撞开帐篷门,追撵了出去……


    (http://wmfxsw.com/book/475655-8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