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李氏想买铺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4章 李氏想买铺子

 

街坊闻了这香味也是暗暗猜测,苏家到底得了什么好东西?

这味道是真的香啊,肯定是好吃的。

这边苏家在尝试红薯有多少种做法,那边翠岭县的天变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赵家变得焦头烂额、疲于奔命。

不少依附赵家的旁支在低价出售手里的产业。

赵家控制着翠岭县差不多西成的产业,这会儿想跑,顿时将整个县城的房价都给打了下来。

宅子、铺子、酒楼、客栈、还有庄子、田产、奴仆,等等这会儿都是“清仓大甩卖”。

李氏若不是听说绣坊要被贱价出售都不知道那里居然也是赵家的家产,更想不到赵家垮得这么快。

绣坊现在的价钱不过是400两银子,说是骨折价完全不过分。

价钱明明都是地板价了,愣是没人买。

李氏说起来也是惊奇,“那绣坊位置极好,前后宽敞,又养着那么多绣娘,就是1000两银子也是卖得的,现在犯了事,居然连400两银子都无人买。”

她是没有300两银子,若是有,她都想要盘下来。

苏大冷眼旁观:“这会有钱也不能买。”

“为什么?”

“赵家被抄己经是迟早的事情了,这些人想换得了银钱跑,我们都能知道,上面的人如何能不知道?这时候买就是与上面的人作对,给家里惹祸。”苏大语气中浓浓的警告味。

别看这时候价钱低,不是后台够硬,但谁敢买?

卖不掉,这些家当很快就被官府罚没,到时候官府出售,普通人连信都不知道,但官府的价钱可以比现在还低。

别看那些什么王爷、大人的俸禄不高,但是手里有权力想要敛财的方法多的是。

李氏很遗憾,绣坊她是买不起,但旁边有个小铺子现在只有30两银子,她还挺想买的。

“叔母买铺子做什么?”晏明珠问。

李氏也没太大的想法:“就是那绣坊不是要转手了吗?我想着以后新掌柜未必会收我的绣品,不如自己开个小店,专门卖那些玩意儿。”

“主要还是那地方我瞧着价钱实在便宜。”

常言道:便宜没好货。

但又有几个人不想占便宜?

“叔母若是真心看中,不如带我也去瞧瞧。”晏明珠也没说可不可以买,只说先去看看。

若是平时,30两在县城置办个铺子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会儿遇到了,李氏会想也很正常。

吃了午饭,李氏就带女儿和晏明珠去看那铺子,至于男人,在家好好读书。

铺子的位置一般,甚至可以说不太好。

大小倒是合适。

两间小门面加后面的院子五间屋子,前面做生意后面住人还算理想。

不开店铺弄个独门独院住着也舒服。

主要是价钱太过美丽,是真的

要是没她爹那番话,苏荷都想用私房钱拿下来。

“娘,你天天绣花己经很辛苦了,要是再开铺子,岂不是会更辛苦?”苏荷话是在劝李氏,多少也有点想劝自己放弃。

没办法,太心动了。

李氏也有点担心男人说的话,“娘是想把这铺子买了先做点小买卖,以后留给你。”

“给我?”苏荷诧异,她的人生追求不高,能偶尔赚点小钱钱就己经很好了,没想着做生意。

李氏摸了摸女儿的脑袋,也是舍不得这么好的机会,“不做生意也没关系,你将来嫁人若是能有个铺子傍身,也是一份底气,就算自己不经营产业,每年的租金也能让你在婆家站稳脚跟。”

嫁到苏家这么多年,她太懂钱财对女人的重要性了。

什么才貌品行,说得好听都是给外人听的,手里有钱就能少受很多气。

苏荷觉得大哥啥都不会,除了读书科举也没什么能给家里做贡献的。

李氏看女儿是学什么都不会,还喜欢各种折腾,自己家倒是无所谓,折腾成了皆大欢喜,折腾垮了家里也托举着。

但以后去了婆家可就没这么好的事情了。

李氏自从觉得女儿的婚事可能不顺之后,就在想如何为女儿攒嫁妆。

“娘,我才多大,你是不是想得太远了?”

现代社会28岁被催婚,穿越了8岁难道也要被催婚不成?

哪怕她来之后过了一个生辰,现在也不过虚岁9岁,她娘真的是太急了点。

“不急,也就几年时间,现在还不置办,以后就来不及了。”

说到这里,李氏更是遗憾,难得遇到自己买得起的铺子,结果却只能看不能买。

苏荷……左右买不了,我就不发表意见了。

至少李氏爱女的那番心意,她是感受到了。

鸡爹是系统任务,但是她娘若是真想做点什么,她也是愿意全力支持的。

这个铺子不能买,可以看别的铺子,只要努力多赚点钱就行了。

也不知道这手里的红薯能给家里带来什么好处,希望不这铺子还是多一点。

如此又是几日过去,苏二家上梁的日子到了。

苏三是几兄弟最早盖房子,但上梁和暖房都没有请他们家,苏大自然是不可能会主动去的。

但是苏二请吃酒那是肯定要去的。

虽说一般这种请客,请的多是盖房子时帮忙干活的人,但是苏大这人心理素质强。

天天高强度学习,难得有个“休假”的机会,厚着脸皮也要去。

更何况他没帮忙,但是他们家帮忙了。

李氏帮忙管钱,女儿帮忙画图,中间还回去过几次指点一二,怎么说除了他,他们家都是出了力的。

苏大己经几个月没有回柳溪村了。

苏二的新房就盖在苏启铭的院子旁边,但一看就新不少。

远看别具一格,近看错落有致。

乡下人盖房子都是几间房子连成一排,地方不够就拐个弯,但是苏二家的几间屋子是挤在一起的,就是有的窗户开得不同,各有风景,别有天地。

而且跟村里大部分人家的进房间还需要出屋外不同,除了厨房、柴房、工具间和茅房,中间有个大的天井,7间砖瓦房能够在家里面穿梭。


    (http://wmfxsw.com/book/641147-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