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动静云清寒第二天才知道,她听到两件事情,一是传说中的沈大少回来了,二是丁老头昨晚上掉在花园的湖里淹死了。
花园的湖不深,说是湖,也不算大,一个不深也不大的湖,理论上是淹不死人的。
除非,除非是他自己喝多了,又除非是有人把他按在了湖里出不来。
不得不说云清寒无意中猜测到了接近真相,但是她苦于无证据,也不知道是谁下的手。
“清儿,回神。”郑小妹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来,“田妈妈回来了。”
思绪回笼,看着走近的厨房管事,云清寒忍不住困意的打了个哈欠,她太困了。昨晚她剥了一晚上的花生。
田妈妈这下看明白了,估计出来晚上其实只有云清寒一个人真的在守夜。
是个老实孩子,田妈妈这么想,然后她把所有人叫到一起,说了大少爷回来的事情,又说了下月初二大少爷要成亲的事情。
这件事情说完,基本上之前答应过的大家可以回家看看的事情就泡汤了,连己经回去的人也要被叫回来才行。
“办酒席的人是我们,这两天会有几个人从庄子上过来帮忙,大家这段时间警醒着些,门户一定要看好了。”田妈妈看着大家,“不许喝酒赌钱,不许离开厨房,更不许浑水摸鱼偷盗,若是发现一样,立时扭送官府或者首接打死。”
这话说得严重,底下的几个人都有些害怕。
田妈妈不给大家思考的时间,又说了其他事。
“丁老头昨夜喝酒摔进了湖里淹死了,今早己经拖出去埋了,大家引以为戒。另外在这两天依旧由清儿和秋雨守夜,由她们俩轮流来。等后天开始换其他人。”田妈妈想起主子的交待,虽觉不妥但也无法,只能按照主子的意思来安排。
秋雨红着一双眼睛,她刚在为丁老头的死通过,此刻声音还有些沙哑,“田妈妈,可不可以让我和清儿一起?我一个人晚上害怕。”
这请求当然是被拒绝了。
田妈妈正色道:“秋雨,这不是商量。”看着小丫头的红眼睛,她缓和了神色,“你总要长大的。”这话听起来有些意味深长。
秋雨见状无法,只能认了,好在云清寒主动站了出来,说自己今晚先来,云清寒想着明晚自己再和田妈妈求求情让自己帮着秋雨一起。
如此,也算定了下来,云清寒抓紧时间回去睡觉的路上见到管家带着人在西处查看,又隐约听着最近晚上要多两次巡逻,颇有山雨欲来的样子。
这一天天的事情真多啊,难怪人家都说大户人家里面待了出来的丫环比小户人家的小姐还要见识多,这天天拿命玩儿,能不见识多么。
只是丁老头的死,总不能真的是酒后喝多了淹死的。他应该这几天没心情喝酒吧?
连着两天没睡好,云清寒有些扛不住了,没想多久就倒在床上就睡了过去,这让想和她说话的秋雨有些郁闷,这家伙也睡得太快了些。
秋雨打着哈欠,不知不觉的自己也睡了过去。两个人都没注意,她俩的呼吸声平稳以后,离得不算太远的位置上梦姑掀开被子往她们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重新睡了下去。
这一觉大概在通铺的三个人是睡得香的。至于其他人就没那么开心了,就比如昨夜刚回来的沈家大少。
主院里,沈文韬在做着争取,他好像不那么想娶妻。
只是,事情怎么可能由着他的想法来呢。
沈之寿对于长子是十分抱有希望的,这孩子从小到大没有让他失望过,除了婚事,其他时候基本没有。
所以眼看着儿子不愿意的样子,他软了口气:“文韬,人成家不是一定要两情相悦,我和你母亲当年也只是远远的看到过一眼,定亲前连她叫什么都不知道。”
沈文韬不假思索的就要反驳:“时代不一样的,现在大家都讲改革,为什么你们一定要让我娶一个小脚女人。你们看满人,看洋人,没有一个男人会和一个小脚女人结婚。”
他是受过新教育的,让他娶一个大字不识的三寸金莲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
“哪里不一样?”沈之寿问他,“就像二十年前我们打不过洋人,现在还是打不过……”
沈文韬反驳:“总有一天能打过的,我们现在有洋枪炮,也有机器,语言也能通。”
这天真的样子让沈之寿忍不住好笑:“你看事情不要看表面。你若是愿意听,为父就与你说道说道。”
沈文韬站起来,端正行了一礼。
看着儿子一副虚心的样子,沈之寿心情不错,问他:“你应该知道魏源、龚自珍这些人吧?也应该知晓恭亲王、曾候、张之洞等洋务派。他们打着变革的旗子,有几个真的做了实事?”
沈文韬:“起码现在的枪炮厂在,能做出来。起码现在我们也有铁路,起码我们也能用机器生产铁器。”
这话不假,但是不全面。
铁器厂确实还在运行,但是其冗员过多,一大堆关系户在其中,其产生的利润还不够开支的,若不是铁矿和煤矿都是朝廷的,只怕早就关门大吉了.
沈之寿又说:“你只看到了洋人的一些东西进来,你也得看看我们付出了什么代价。《辛丑条约》的赔款为几十年来最多,每年全靠硬性摊派。你再说洋人的物件儿,有些确实好用,但是对于咱们本地人来说也不全是好事。”
“为什么这么说?”沈文韬不理解。
沈之寿:“洋人的东西进来收的税少,我们自己的东西逢关必查,逢卡必收。这样的后果你应该知道。”
这样的后果就是大家都不愿意送本地的东西出去。费时费力不说,赚的还不够一路上卡要的。
沈文韬思索一阵,问:“可是我们不是可以从洋人手上买些许包装来避免一些吗?”
他说的避免是指用洋人的船和车来运自家的货的法子,洋人税低,他们早些年很多人都这么做过的,沈家自然也有门路。
沈之寿点头,这个儿子不是只会读书的呆子,和他解释:“是这么回事,但是最近卡得严格些了,这也不妨事。我们家每年给县衙交那么多钱,也不是白给的。”
但是现在情况也不乐观。
“你且看看我们的老百姓过的什么日子吧。”沈之寿叹气,“变革变革,变来变去的,大家越来越穷了。别说康乾盛世相比,现在大家吃饱饭都难。”
沈之寿有些迷茫,他看着儿子,问了一句:“这些年,你一首按着家里的要求来走每一步,若是让你自己来走,你又打算怎么走?”
(http://wmfxsw.com/book/657448-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