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救人这事,分局政工室觉得是展现警队正面形象的好机会,特意安排了一场正式的媒体采访。
采访地点就定在俞悦工作的小南门派出所。
一个不大的会议室,被临时布置成了采访区,背景是分局的旗帜和警徽,灯光打得有些晃眼。
俞悦穿着英挺的春秋执勤服,坐在桌子后面,感觉浑身不自在。她平时习惯了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在街头巷尾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此刻对着几台摄像机镜头和记者们好奇探究的目光,只觉得比抓个小偷还紧张。
政工室主任刘雯在一旁小声提醒她放松,告诉她主要是还原一下当时救人的过程,谈谈感想就好。
俞悦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看起来镇定一点。
记者的问题围绕那天救人事件展开。
“俞警官,当时看到小孩的母亲呼救,您几乎是第一时间冲上去的,是什么让您反应如此迅速?是职业本能吗?”一个年轻的女记者率先提问。
俞悦抿了抿唇,认真回答:“是本能,也不完全是本能。我们入职时受过急救培训,这是必修课。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尤其是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任何一个受过训练的人都会冲上去的。那会儿没想那么多,就觉得不能等。”
她的回答很朴实,没有拔高自己,反而强调了培训的普遍性。
“有报道说您跪在地上做了近十分钟的心肺复苏,体力消耗非常大,当时坚持的动力是什么?”
俞悦想了想:“动力……就是希望他能醒过来。按压的时候其实脑子里没空想别的,就数着数,想着动作要标准,想着救护车怎么还没来。看到他终于有呼吸了,手都麻了也顾不上,就觉得……值了。”
她回忆起那一刻的紧张和看到希望时的释然,眼神真挚。
这时,一个稍微年长的男记者推了推眼镜,问道:“俞警官,您当时救人时并不知道小孩的身份。后来了解到他父母都是知名学者,这是否让您觉得这次救助更有意义?或者,有没有因此得到一些特别的……嗯,认可或感谢?”
这个问题带着一丝微妙的引导性。
刘主任在镜头外微微皱眉。
俞悦的神情没有任何变化,坦然地看向那位记者,声音清晰而平静:“身份?当时真的没注意。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需要紧急救助的小朋友。无论他是谁,躺在那里,就是一条需要被挽救的生命。我们警察的职责是保护和服务群众,这个‘群众’没有身份高低之分。至于感谢……”
她微微笑了一下,“小孩的母亲后来送来了一面锦旗,这己经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了。我们派出所里收到的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群众的一份信任,都一样珍贵。”
她的回答不卑不亢,既避开了身份带来的特殊意义,又强调了警民关系的本质核心——平等与守护。
现场有几位记者微微点头。
采访进行到一半,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是刚出警回来的谢疆。
他看到俞悦正在被采访,脸上难得露出一抹鼓励的表情。他悄声进来,站在刘主任旁边,对着镜头方向无声地做了个加油的手势。
俞悦眼角余光瞥见,紧绷的神经稍微松了一点,嘴角也弯起一个很小的弧度。
记者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小互动。
“看来俞警官在所里人缘很好啊。刚才那位同事好像很为您骄傲?”另一个记者笑着问。
提到同事,俞悦的话匣子似乎打开了一些,神情也自然多了:“嗯,他是我的师傅。我们所里氛围特别好。大家都很拼,互相照应。其实那天的事,换我们所里任何一个同事在场,都会这么做的。平时工作里,帮群众解决困难、化解矛盾,甚至就是帮迷路老人回家、帮小孩找找家长,都是常事。我觉得……这身警服的意义,就在这些点点滴滴里。”
她顿了顿,眼神变得更加柔和而坚定:“被报道是偶然,但穿上这身衣服,守护大家的平安,是我们的日常。”
……
采访接近尾声时,一个记者终于问到了绕不开的话题,带着点善意的调侃:“俞警官,还有一个大家可能比较好奇的点。我们都知道您最近刚刚新婚,您的丈夫冯时先生……嗯,在商界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这次您因为见义勇为被广泛报道,冯先生有特别为您感到骄傲吗?或者,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
采访大纲里没有提到冯时。
俞悦没有心理准备,脸颊瞬间飞起两朵红云,那份在镜头前维持的镇定瞬间被打破,露出了几分小女儿的羞涩。
她下意识地低头整理了一下本来就很平整的警服下摆,声音也轻快了一些:“他……他就是挺支持我的工作的。嗯……他觉得这是应该做的。”
她避开了“骄傲”这个词,只用了“支持”和“应该”,但眼角眉梢流露出的甜蜜却藏不住。
刘雯适时地出来收尾:“好了,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俞警官还要继续她的值班工作。”
采访终于结束。
记者们收拾器材离开。
俞悦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感觉后背都出了一层薄汗,比跑完五公里还累。她解开警服最上面一颗扣子,放松地靠在椅背上。
“悦姐,厉害啊!回答得真好!”分局政工室余眉凑过来,竖起大拇指。
余眉每次见到俞悦都特别热情。
上一次聊天,还是余眉在市局的某个联络群发了那张她和冯时在同一个画面的照片。她私聊她,问她照片哪来的,余眉说隔壁群薅来的。
俞悦摆摆手,哭笑不得:“紧张死了,可别再来了。”
这时,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冯时的消息,言简意赅:
【定位:小南门派出所】
【出来吧,带你去吃好吃的,慰劳一下我们刚接受完采访的‘平民英雄’。】
【放心,我戴了口罩。】
俞悦看着手机屏幕,刚才采访的疲惫和紧张瞬间被一股暖流冲散。她甚至能想象出冯时坐在车里,看着首播回放,嘴角带着那抹惯有的、洞察一切又带着点纵容笑意的样子。
她飞快地收拾好东西,跟同事打了声招呼,脚步轻快地朝大门外走去。
夕阳的余晖给派出所的院子镀上一层金色。
采访是任务,但守护这份平凡里的“暖和”,和那个在门外等她、自觉戴上口罩的人,才是她最真实的生活。
(http://wmfxsw.com/book/725487-8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