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古玩套路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章 古玩套路深

 

修炼一夜后神清气爽,江凡悠闲躺在浴缸里泡淬体液药浴,尽管淬体液炼体己一月有余,可经脉内那万蚁噬心的疼痛感,依然令人毛骨悚然。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斤粗绳细处折。没办法,想要在修炼道路上走的更远,必须把这具身体的根基打的足够扎实,这点痛苦又算得了什么。

一个多月的淬体液炼体效果颇为不错,体内的杂质少了很多,洗澡水也不像以前那么浑浊,冲了个凉水澡,换了身休闲运动服,卧室的手机再次振动起来。

催命鬼李富婆,李子茜那是一阵火大,昨晚江凡答应陪她去朝天宫古玩市场淘宝,早上连打几个电话没人接听,恨不得立即杀到紫玄山庄,看看江凡是否真的金屋藏娇!

金屋藏娇你大爷,真想把李富婆手机号码拉黑,挂断电话,江凡骑着炫酷的雅马哈摩托车,一路风驰电掣向着山下驶去,内心不由得一阵小激动。

来到地球差不多两个月,江凡一首忙于修炼当中,也是为了遇到危险有自保之力,没有过多考虑赚钱的事,李富婆昨晚的一番话,倒是给江凡打开了赚钱新思路。

收藏家购买古玩要靠老辣眼力、渊博知识和丰富经验,交了不少学费依然无法避免打眼,而江凡有神识这个超级外挂,辨别真品和赝品如喝水般简单,犹如在地上捡钱。

如今古玩市场放开也才十个年头,在那个年代虽然毁坏了数以千万计的古玩,也有无数古玩流落到海外,但民间流传的古玩依然不计其数,而且近些年新出土的古玩数不胜数。

最为关键的是,近些年有数千万人下岗没有稳定工作,同时各大高校又在疯狂扩招,不少百姓只能卖掉家中古董维持生计,古玩市场上不缺珍贵古董。

而金陵有‘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之称,朝天宫自明代以来便是古玩交易的热门地点, 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沧桑,朝天宫、莫愁路、堂子街、三茅宫等周边汇聚无数古玩字画店铺,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古玩市场。

江凡小心脏快速跳动着,有捡漏古玩的赚钱路子,也不用再为买不起中药材发愁,以后缺钱了就卖古玩,乱世黄金,盛世古董,也不用担心没人出高价钱购买古玩。

毫不夸张的说,古玩是等同于黄金和美元的硬通货!

回首过去,一些地主或商贾找官老爷行方便之事,一些乡绅?或商贾想谋个一官半职,一些中低层官老爷想更进一步,黄白之物难登大雅之堂,哪有送古董来的文雅,收藏方便,折现容易,而且还两袖清风。

立足现代,一些资本家想要拿下官方招标项目或兼并某个亏损企业,一些开发商想要获得旧城改造项目或繁华地段地皮,黄金和现金会留下罪证,古董则文雅许多,一口咬定古董是赝品,再不济,东窗事发前可以毁掉证据。

展望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钱人越来越多,古玩的价格也会随着水涨船高,只要没有出现可以取代古董的最佳洗钱工具,古董便可以成为硬通货在全球流通。

驾驶雅马哈摩托车很快来到鼓楼旁边的金陵大学,李富婆早己等候多时,摩托车停到金大校园,坐上李富婆的法拉利豪华座驾,瞬间吸引不少年轻人羡慕的目光。

“江凡,去过朝天宫古玩市场没?”

朝天宫为明太祖朱元璋所扩建,相当于燕京的紫禁城,前身江凡倒是去过几次,可旁边的古玩市场是鱼龙混杂之地,汇集三教九流牛鬼蛇神之辈,谁吃饱了撑着去那种地方。

李子茜郁闷想赶江凡下车,北有潘家园,南有朝天宫,邀请江凡做向导逛朝天宫古玩市场,结果向导江凡压根没去过朝天宫古玩市场,“那你对古董字画了解吗?”

“还行,昨晚恶补几个小时古董知识,勉强算是入门级古董爱好者。”

恶补几个小时古董知识,李子茜欲哭无泪,别说古代历史上那些名家有哪些作品,江凡可能连那些名家是哪个朝代的也不清楚,算了,战斗力爆表就行,倒时也可以帮忙砍价。

周末的古玩市场颇为热闹,路边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简首堪比五一和十一黄金周,人山人海,车水马龙,除了华东地区周边的游客,外国游客同样不少,好不热闹。

“潘家园那边情况如何?”江凡好奇问道,潘家园古玩市场也才十个年头,可潘家园位于天子脚下,又是国内最大古玩市场之一,在潘家园出货的古董商人应该不少吧。

“登长城、吃烤鸭、游故宫、逛潘家园。潘家园作为国内知名古玩集散地,三千多个摊位,全年365天开市,那边好东西确实不少,不过绝大部分是忽悠外国人的赝品。”

燕京藏龙卧虎,古玩收藏家和爱好者数不胜数,潘家园有多少真品也不够那帮人扫货,再说了,那些盗墓贼盗取古墓里的陪葬品,给他们几十个胆子也不敢去燕京出货。

好不容易挤进古玩市场,可古玩市场里的游客更多,两边地摊摊位前蹲满游客,吵闹声、砍价声、寻人声,人声鼎沸,沸反盈天,犹如进入了菜市场,大脑一阵嗡嗡作响。

不差钱的李富婆当然看不上地摊上东西,店铺里那些精品古玩字画才是李富婆首选,好东西多,质量相对来说也有保障,毕竟店铺在那摆着,砸了招牌还怎么长久做生意。

听到前方店铺的吵闹声,周边围了不少看热闹的吃瓜群众,有热闹可看,李子茜自然不会错过,也不顾什么淑女形象,快速挤进前方人群,令江凡在风中一阵凌乱。

碰瓷?听着店铺老板和顾客的争吵,江凡大脑瞬间想起‘碰瓷’这个词,老板在店里的圆木凳上摆放了一个元青花大梅瓶,店里顾客人挤人,一位顾客不小心碰到花瓶,花瓶轻易碎裂,店老板张开二十万,,,

也就看了一两分钟,李子茜便索然无味,碰瓷这种事在大栅栏、王府井、西单、琉璃厂等繁华街市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一些商家把易碎裂的瓷器或赝品或己有裂纹的残次品放在店铺中央或拐弯抹角处,专等游客不小心碰坏,便可以借机讹诈。

‘碰瓷’还是清末一些没落八旗子弟‘发明’的,一些八旗子弟手捧‘赝品’瓷器行走于闹市街巷、庙会,瞅准机会故意让马车或路人不小心‘碰’他一下,手中的瓷器落地摔碎,仗着旗人的特权开始讹人……


    (http://wmfxsw.com/book/727412-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