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江河不废 日月长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章 江河不废 日月长明

 

古柏虬枝刺破云霄,在千年风雨中愈发苍劲;青石台阶斑驳陆离,在岁月磨洗中更显厚重。管仲曾以"仓廪实而知礼节"谏言齐桓公,却也在府邸前种下梧桐以警醒奢靡。这位辅佐霸主九合诸侯的智者,深知物欲如洪水,唯有用精神的堤坝方能约束。

北宋汴京城中,范仲淹将俸禄尽数购置义田,自己却"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他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时,苏州城外的义庄己养育寒门学子百余载。这份克己复礼的坚持,恰似范公手植的千年银杏,用年轮记录着士大夫精神的年轮。

文天祥被囚大都时,元世祖以宰相之位相诱。这位南宋状元在狱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的绝笔,用丹心照亮华夏夜空。三百年后,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中散尽家财犒军,自己只留粗布麻衣。当瓦剌大军退去,这位救世宰相的宅院里,唯见竹影摇曳,清风徐来。

历史长河奔涌至今,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里,明代黄花梨官帽椅与当代极简主义作品比邻而居;东京街头的年轻人重新捧起《菜根谭》。这昭示着一个永恒的真理:当物质浪潮席卷天地时,总有人选择做中流砥柱,在浮华中坚守精神的坐标。正如苏东坡在赤壁江头所见,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在当下社会,物欲横流的诱惑无处不在。然而,仍有无数平凡者成为精神坚守者。偏远山区的教师,拿着微薄薪水,却像古代贤士般坚守教育的净土,他们如同山间默默生长的松柏,不求回报只为传承知识。城市中的手工艺人,拒绝机器量产带来的暴利,精心雕琢每一件作品,宛如古时匠人为追求极致工艺而殚精竭虑。还有那些环保志愿者们,放弃舒适生活深入荒野守护自然,恰如往昔仁人志士舍己为人的奉献。他们或许无名,但他们所秉持的精神如同灯塔,在物质海洋中闪耀。这种精神不会因为时代更迭而消逝,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沉淀愈加醇厚。它就像古老庙宇中的钟声,穿越时空,不断敲响在人们心头,时刻提醒着人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精神的高地不可失陷。在繁华都市的一角,有一家小小的书店。店主老王,便是这样一位精神坚守者。周围的商铺纷纷改造成时尚潮流店或是高档餐厅以追逐高额利润,可老王依旧守着满屋子的书籍。书架己有些陈旧,书的纸张也微微泛黄,但这里弥漫着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气息。

常有衣着光鲜的商人试图高价买下这片店面用来开发商业项目,老王每次都是坚定地摇头。他知道,一旦书店消失,附近喜爱读书的孩子和老人就少了一处心灵的港湾。每天清晨,他仔细擦拭每一本书,仿佛在对待稀世珍宝。尽管盈利微薄,有时甚至难以维持生计,但他心中有着一份信念,就像那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样,要守住这一方精神的净土。夜晚,昏黄的灯光下,老王静静坐在柜台后面,那背影像是一座坚实的堡垒,抵御着外界无尽的物欲喧嚣。一天,一个年轻的创业者来到了老王的书店。他满脸疲惫,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倔强。他告诉老王,自己创业失败,几近绝望,偶然路过书店,想进来寻找一丝慰藉。老王递给他一本励志的旧书,微笑着鼓励他不要放弃。年轻人深受触动,离开时暗暗发誓一定要重振旗鼓。

不久后,年轻人的事业逐渐有了起色。他心怀感激,决定帮助老王改善书店的经营状况。他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组织了一系列读书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参加。

书店的生意慢慢好了起来,老王依然不忘初心,他用增加的收入购买更多经典好书。这家小小的书店不仅成为周边居民的精神家园,还成了城市中的一道独特风景。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感染,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初心,这座城市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清流,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散发着独特的精神魅力。


    (http://wmfxsw.com/book/749796-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