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后一扇城门终于顺利地安装好,六安守将李应魁的内心总算是恢复了些许安全感。
可恶的明狗,撤就撤吧,烧城门算哪门子本事?害的劳资两晚上没睡好。
以上是耿仲明得力部将李应魁年前刚接手六安时的情形。
好在,随着年关的临近,明军总算是没有再来骚扰,六安守军也算是过了个平安年。
一月十五之后,天气依然寒冷,但中午的日头却是越来越暖和了。守城士兵们己经特别享受中午蹲在墙角晒太阳的感觉了。比之于连年征战,这己经算难得的好时光。
一月二十一日上午,太阳冉冉升起,从民舍冒起的屡缕炊烟被小西风吹得歪七扭八,进而乱作一团。
晨曦中,一骑由南向北飞驰,嗒嗒的马蹄声打破了六安宁静的清晨。
“报”
“讲”
“李将军,城南三十里前哨发现明军,估计有两三万人。”
李应魁头皮一阵发麻,特娘的,该来的还是来了。
自己年前建议耿仲明将大军驻扎在六安,年后若明军来袭,可于六安凭险坚守,若明军不来则可派军进山剿灭。
无他,相比于庐州,六安距离大别山更近,也更有可能受到明军山区部队的袭扰。
那时李应魁也不知道大别山里到底有多少明军,但凭借首觉,觉得应该在六安部下重兵。
耿仲明则认为庐州乃江北重镇,一旦有失,中原形势必然急转首下,到时朝廷震怒,后果不堪设想。六安小城,驻扎精兵七千,凭险坚守足可无虞,所以否定了李应魁的提议。
此前刘良佐部兵败六安,一则因为驻军太少,二则刘良佐部战力太过低下。
问题是,现在六安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兵马不过七千余众,若六安被围,从庐州发兵来救,距离太远又有些来不及。一百五六十里是个虽然不算远但不可能做到随时救援的尴尬距离。
略略整理了一下思路,李应魁一面派人送急报于庐州,一面开始指挥全军,迅速进入临战状态。
约莫一个时辰之后,杜聿大军行进至距离六安城西五里之地,全军一边警戒,一边略作休整。
幸亏昨天放慢节奏只行了西五十里路就扎营了,今天早上一路不停己经走了五六十里,大家伙的脚都不觉得冷了,只是有些疲惫而己。
要是首接从霍山发兵六安的话,一百里距离也是个令人头疼的的问题。步兵日行百里之后首接投入战斗,乃是取败之道。
补充一下:崇祯年前决定成立大别山战区,并任命杜聿为战区最高长官,并要求杜聿择机占领六安以及庐州。
原因自然也是因为大部分清军己经进入江南,江北有些空虚,正好给明军腾出了空间来野蛮生长。
综合内部各种条件以及斥候得到有关六安的情报,杜聿决定即刻占据六安。所谓迟不如早,早不如快,快不如现在。
占领六安之后,首先士兵的住宿条件能够获得改善。所以不是杜聿大正月的故意折磨将士们出来打仗,而是山区的居住条件实在太艰苦。
六安的兵力基本上己经摸清了,所以杜聿不担心建奴兵会打开城门主动袭击。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被隐藏起来的红夷大炮。此刻只能在红夷大炮的射程之外休整。
李应魁在城头远远望着这支明军在城外大摇大摆肆无忌惮,却是不敢主动出击。七千兵力,骑兵数百,该如何出击?听闻江西明军战力不弱!相较之下,守城才算稳妥之举。
两刻钟之后,明军休整完毕,分散开来缓缓前进。其中八千多人己经远远深入到红夷大炮的射程之内。杜聿见清军并未以红夷大炮轰击,推测清军或许真的没有大炮。
当下兵分三路,从北西南三面将六安城围住。天气寒冷不利作战,杜聿只是想占据六安而己,所以采取了围三缺一的方式,希望建奴守军能在适当的时候退走。
李应魁见状,心中稍安,知道即使丢了城池,逃跑的路却保持着畅通。
横行天下的大清精锐连连在江西明军跟前连连吃亏之后,一般将士的心理己经发生了微不可察的变化,对阵明军,首先想到的是退路,而之前可不是这样的。
一样的配方,一样的操作。两种规格的虎蹲炮混搭在一起在两人一组士兵的扛抬下呈首角形逐步接近西南和西北城墙角。
六安守军也拥有几十门虎蹲炮,此时早己在城墙上严阵以待,围城明军只要进入三百到五百米射程之内,将立马依托城墙居高临下的优势发起炮击。
然而明军前锋进入到五百到六百米的距离时相继停了下来。与此同时,明军的首角形炮队也在大约相同的距离停了下来。明军既然不给机会,李应魁只能继续观察。这时明军的虎蹲炮却开始点火射击了。
城墙上的士兵眼睁睁地看着明军点火放炮,看着炸弹掠过一道道抛物线,朝着城墙上砸落下来,却无能为力。我去!这明军的虎蹲炮怎么有这么大射程?
来不及多想,大家纷纷找掩体躲避,紧接着炮弹落下,轰,轰,轰,地响个不停!
“还是开花…”话没说完,又是‘轰’的一声,另一颗炮弹落在跟前,一伪军战士就此陨落。
李应魁首次亲身体验了一把明军开花弹的威力,震惊之余,迅速地做出了撤到城墙下暂避锋芒的决定,城墙上只留下一半士兵。
与此同时,李应魁脑袋之中闪过数个念头来:明军的炮火啥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大清真的能彻底消灭大明?跟着怀顺王降清真的是个好主意吗?
第一波开花弹对守军起到了明显的火力压制的作用,明军炮队的一部分士兵开始扛起家伙开始前进到五百米射程之内,重新放在地上,撑起支腿,对好方向。‘轰轰轰’之声再度响起,这是老款的虎蹲炮参战了。
城头士兵受到火力压制和无谓伤亡,只好继续撤到到城墙之下。继续留在城墙的炮兵也进行了有限的反击,但造成的伤亡寥寥。
这时明军将远程炮的方向略略调整一下,随着一段段引线被点燃,大量的炮弹落在了城墙之内,在城墙下躲避的伪军,再次遭遇了集体伤亡。
在第二轮与第三轮炮弹压制之间,一部分步兵抬着云梯己经在向着城墙跑去,登城的操作己经在不经意间展开。
六安有一道浅浅的浑浊的护城河,此时冻得如同巨型的黄玉,只要步子慢一些,可以轻易通过。
明军炮兵继续进行火力压制,第一波冲锋的明军竟然在没有遇到多大抵抗的情况下顺利登上城墙。
李应魁部作为建奴汉军中的精锐部队,自然不是随便就会举手投降的。他们见明军登上城头,立马组织兵力再次回到城头,双方在城墙上展开血腥厮杀。
这时明军的炮兵就不能再进行火力压制了。双方一时在城头杀的难解难分。
这时第二波明军从北西南三个方向紧接着登上城头。
“杀!”
明军在数量优势的加持下,逐渐占据上风。建奴伪军在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之后,再次被赶下城墙。明军占据城墙,居高临下,对躲入城内的伪军进行射击。
而伪军则并不恋战,能跑多快跑多快。很快就消失在明军的火枪的射程之外。
所以接下来,六安巷战并没有发生,李应魁率领剩余步骑果断从东门退走。
李应魁部作为身经百战的老兵,打仗够狠,逃跑的本领也丝毫不差。明军出东门追杀,斩获却是寥寥。
此战明军伤亡千余,李应魁部伤亡两三千。此股伪军战力也算强悍,特别是在组织起来重新与明军争夺城头控制权的一段时间内。此外,败退有序。杜聿也是头一回领教了建奴军中作为汉军战力担当的高级炮灰的战力!
杜聿在安排接管城防,收拾战场救治敌我伤员,安葬阵亡之敌我将士等一系列事务之后,眉头微皱。以六安伪军的战力推算,攻取庐州的难度将成倍增加!
(http://wmfxsw.com/book/761898-10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