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豪格复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2章 豪格复出

 

对前两章的说明: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卡在了审核中。只能说声抱歉

紫禁城乾清宫内,七岁的顺治小皇帝端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

老实说他真的很讨厌这种朝会,他最喜欢的是和宫里年龄相仿的兄弟弟姐妹玩耍,但自从做皇帝之后就失去了太多的自由,只能忍耐。

据母后告诉他:这就是皇帝的命,如果现在不做了,他将会被人弄死。

多尔衮对江南的战事己经失望透顶,英亲王虽然屡败闯贼,但李自成依托夷陵周边的山区,灵活机动,始终不能尽数剿灭。

南京政权是灭亡了,南京到嘉定一带的民间抵抗力量也日渐式微。现在最让他头疼是南昌政权。

这厮复出以来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虽然占据的地方不大,但军队战力十分强悍。

更要命的是南方各省近期相继宣告重新效忠于崇祯朝廷,隐隐然有占据江南半壁的趋势。

或许两路攻略江南的策略真的有些托大了。

“昨日收到耿仲明急报(其实是耿仲明发给多铎的急报,多铎抽不出兵力,乃转呈于多尔衮),说六安被一股三万之众的明军占据了。耿仲明所部因为没有红夷大炮且兵力有限,不敢围城攻坚夺回六安。

军报中说此股明军虽无红衣大炮,却拥有大量开花弹,以虎蹲炮发射,威力不可小觑。耿仲明请求朝廷再派出一支大军,与庐州守军合围六安。

耿仲明特别请求:若无法派出大军,请朝廷调拨五十门红衣大炮,他将以一己之力夺回六安。”

沉默片刻之后,多尔衮接着说道:“今江南英亲王、豫亲王两线战事皆未如预期,江北明军日益猖獗。本王希望各位爱卿勇于建言献策,以助朝廷尽快平定天下”

摄政王一段话说完之后,期待中争相建言献策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当然也有可能是大家都在腹中酝酿。

然朝会每天开,南方战事的大体情况朝臣们是知道的,腹中酝酿的可能性不大。

在战事进展顺利的时候,建言献策不要紧,反正都是锦上添花。在战事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建言献策者承担的压力将会陡增,所以…。

多尔衮又补充了一句:“天子圣明,广开言路,皆不因言获罪,各位尽可畅所欲言。”

话是这么个话,但打仗的事,六部文官大部分算是外行,前线具体的情况也并不了解,建言献策可不是酒后胡说,闭嘴准没错!朝堂之上继续落针可闻

多尔衮有些尴尬,准确地说是有些生气,劳资那么多话倒是白说了吗?一干文臣武将,宗亲谋士,都是哑巴吗?略略整理一下心情之后。

“洪学士,卿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听到多尔衮的问话,洪承畴一个激灵。刚才他正在思考着更长远的事情:假如不久之后的某一天,崇祯率领明军北定中原,甚至再占辽东,那时他将何去何从?

再占辽东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以眼下形势,彻底灭亡大明的计划的确有可能实现不了,可自己全家几十口人还在泉州,想来真令人头痛。

洪承畴赶紧理了理思路,说道:“臣对前线之具体战况并不知情,不敢妄言”

洪承畴知道仅凭这句话还不能过关,多尔衮既然第一个问自己,说明对自己还是有所期望的,自己必须再释放点有价值的东西出来。

他紧接着说道:“然,既然进展不如预期,臣以为皆兵力分散之故,若两路合兵先攻江西或者先破闯贼,必然可奏效,此其一也。

其二,臣闻明军大量使用开花弹,威力甚大,臣提议朝廷尽快召集能工巧匠,以仿制此物,此物若成,战场之不利局面定可以得到扭转。”

两路大军合于一处!?到时候谁说了算?谁能协调多铎和阿济格二人的行动?难道要我一年到头待在军营里专门协调这两个家伙吗?那我这摄政王就别干了!

倒是仿制落地开花弹的事情可以先行搞起来。在洪承畴说话的时间,多尔衮内心己经进行了相应权衡。

“两路大军合兵一处,此事暂不可为。倒是爱卿所提仿制开花弹的事情可以先行搞起来,兵仗局正好算兵部的下属机构(此时洪承畴兼任兵部尚书),本王就令爱卿组织仿制开花弹事宜,新增用工银两开销,卿尽管上报,本王都会批准!”

“臣遵旨”

洪承畴暗道晦气的同时真想扇自己几个巴掌,开花弹要是那么容易搞出来,早就作为礼物献给多尔衮了,还用自己在这里废话吗?

“范先生,以卿之见该当如何?”

范文程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朝,知道自己作为满清文臣之首,关键时候肯定糊弄不过去,是以早有预案。

“臣以为,当今之计,朝廷宜再派遣一路大军,先与耿仲明部合兵围歼六安明军,然后大军南下,首取九江进逼南昌,如此即便不能快速灭亡残明,也必能使其首尾不得兼顾,必利其余各路战事。”

多尔衮满意地点了点头,打仗靠满清精锐,出馊主意还得靠汉人啊!但随即,多尔衮眉头又皱了起来,该派谁统领这第三路大军呢?

满清的小将们,他担心冒失不够稳重,老将们死的死亡的亡,能用的人只有齐尔哈朗了。

可是齐尔哈朗现为辅政王,我若派他统领第三路大军,到时必然会被说成独断朝政,朝堂之上连辅政王都容不下了。那时我可就成了众矢之的。

要不再启用豪格?可是这个家伙完全不顾及本王的面子啊,数次言语中伤于我,他最适合一辈子待在牢里!可是真的该派谁去呢?多尔衮再次把目光转向了范文程。

范文程见状,赶紧把头低了下去,避免与多尔衮目光接触。

“范先生以为该派谁统领这第三路大军呢?”多尔你滚对范文程那是不依不饶追问不止啊,这么好好的谋士哪里去找呢?

“此皇家之大事,臣实不敢多言!”

范文程虽然作为铁杆汉奸,但基本的自知之明是有的。朝廷两路前两路大军分别由豫亲王多铎和英亲王阿济格统领。现在要起第三路大军主将自然不会是汉人也不可能是蒙古人,就是一般的满清将领也不行,必然还得来自宗室。

而宗室之中除了除了豪格有这个资格外,其余的不是太老就是太小。

豪格因故被多尔衮夺去爵位赋闲在家。论资格豪格应该出马,但豪格因争夺帝位与多尔衮结怨甚深,他的名字是朝堂之上不能提及的存在。

所以范文程用‘皇家’一词可谓既聪明又切中要害,只要智力达到平均水平的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见范文程如此回答,多尔衮知道不好再问下去了。脑袋里再次把几个候选人过了一遍之后,多尔衮脸上抽了两下。

也罢,就豪格吧,看在我们一个祖先的份上,本王就再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不老实,本王随时能把你关牢。

多尔衮作为时代的强者之一,除心狠手辣之外,自然也是有一定格局的。

第二天,一道圣旨降临。居家一年多无所事事的豪格被恢复肃亲王爵位,并受靖远大将军之职。

第三天,特么的,原来干什么去了,现在战事不顺想到老子了,哼!豪格虽比不上多尔衮,但也不是傻子,他知道多尔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二月三日,豪格集合衍禧郡王罗洛浑、固山额真都类,护军统领鳌拜等部共六万大军一起南下,首指庐州。

这六万大军有点类似于满清的总预备队,论战力略弱于阿济格、多铎麾下的满清精锐,因为战争的经验相对少一些,其人员构成大概满汉各占半,高级统领都是满人。

以眼下的形势,满清只能够派出这最后一路精锐了,再派出第西路精锐是断然做不到的。

剩下的部队类似于明朝各重要城池的常备守军,战力偏低,装备一般,基本不参与大兵团野战,但新占之地的守卫又不可轻忽。


    (http://wmfxsw.com/book/761898-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