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捡了一座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8章 捡了一座城

 

“出发!”

随着李本深一声令下,三万大军离开严州分水陆两路东下,首奔桐庐。

桐庐,富春江边一小城也。根据细作的汇报,桐庐守将乃是许定国的儿子许尔安,驻军不过六七千,城墙高不过三米,城头没有红夷大炮。

此番李本深亲统大军图谋桐庐,似乎有些牛刀杀鸡,但李本深真正的目的是杭州。

倒不是说要占领杭州,毕竟实力还不到那个程度,而是要在杭州西部地区大杀一阵,挫一挫建奴的锐气。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建奴能到金华城下耀武扬威,劳资就能到杭州郊区兴风作浪。

大杭州地区不是驻军甚多吗,劳资就在杭州地区跟你们玩玩!

李本深此次东进没有携带红夷大炮,那玩意笨重缓慢,走山路太要命了,走水路的话,船只太小也很勉强。

考虑到红夷大炮的笨重,李本深更加愿意实践一下陛下的战争思想,那就是机动作战,能够快速进军,也能够快速撤退,只要能够大量杀伤敌人,占领城池倒是次要之事。

驻守桐庐的清军多来自于原刘泽清部。刘泽清被定罪下狱之后 ,多铎麾下几大部将尽分其部众。桐庐这一部属于许定国部。

在明军细作探查桐庐乃至杭州一带满清兵力的时候,满清也派出了细作探查明军情形。

所以近一个月来,严州兵力日益集结的情况,杭州地区满清各路大军均有掌握。

然而大的方向是定下来了,池州方向主攻,杭州方向主守。所以多铎只令各部加强警戒,据城坚守,最大程度消耗明军。

然明军不是泥捏的,消耗明军自然也需要大清国自己的炮灰。

驻守桐庐的是许定国儿子许尔安。严格说起来,都算是炮灰级别。

如果许尔安几经战阵之后,没有身死道消,还建立了奇功,那么就可以升级为更高级的炮灰了,也能获得封王拜将的待遇,绝对给你响亮的名头。

然而驻扎于桐庐的底层将士们则变得焦虑起来,以明军之凶悍,我等区区六千人该如何最大程度消耗明军?所以越是及时掌握明军情报,部队中越是弥漫着浓浓的不安情绪。

“报!江上发现明军大量船只!”

“我擦!说曹操,曹操到啊!”桐庐守将许尔安(许定国长子)大呼卧槽。

许尔安一面下令再探,一面传令全城守军进入战斗待命状态。

严州距离桐庐,陆路不过一百里,水路也差不多,但江水流动很快,想要船行得慢一些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从大清早出发开始,一个时辰之后,水路明军率先进入了桐庐守军的视野。

因为船只偏少,水路明军总共只有西五千人,到距离桐庐西五里之地的时候,船只一率抛锚靠岸。

明军的动向,自然是被许尔安所掌握。如此情形,有极大的可能是明军水陆并进,只是陆路行进较慢而水路快,故水路先到。而水路先到之后只能靠岸等候陆路官兵赶来。

桐庐将士六七千人,面对西五千的靠岸明军或可一战,但是如何战?渡过江去,陆路接战还是坐船逆流而上江面接战?

逆流而上,水流甚急,自然是处于不利局面。一部分守城,一部分渡过江去,从陆路出击,似乎更可行一些,但那样就造成兵力分散,胜了固然好,如果败了,连着桐庐也将陷入危急。

要想取得先机,最稳妥的做法就是,隔着江面向对岸明军开炮轰击。可是城中既无红夷大炮,少量的虎蹲炮射程又够不着。

此地富春江阔五六百米,以清军的现有虎蹲炮和火绳枪皆够不到。

可明军的虎蹲炮射程是远远高于我大清的啊,可恨!难道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明军在江边凉快吗?

不是的,考虑有极大可能存在陆路明军,许尔安先派人往下游富阳请救兵去了。除此以外,就是全军做好战斗准备,保持警戒,不断观察明军动向。

接近中午时分,明军陆路大军终于赶到。将士们即刻开始上船渡江。

李本深的计划是以大军围困桐庐,争取全歼,渡江是个必要的步骤,但兵多船少,全部完成渡江至少也要半个多时辰。

从望远镜里看着明军源源不断渡江的场景,站在城头的许尔安似乎正在下一个很重要的决心。

他早上派去送信的士兵,坐小船顺江而下,想必早就到了,但是还没有回来,也不知道父亲(许定国)会否派兵前来。

可现在明军己然占得先机,即便派兵前来怕是也来不及了。

思虑再三之后,许尔安一声令下道:

“撤!”

许尔安最终决定跑路。明军强悍,何况是聚集在一起的几万明军?

许尔安令一部千余人,坐小船快速东下,先至富阳汇报军情,并且届时也可在江边码头接应自己过江,自己亲率剩余兵力从陆路撤退。

富春江南岸,桐庐至富阳一带地势平坦,行军会比较快。

正在指挥渡江的李本深,老远见到江面上清军乘船东下,却是无可奈何。

船只正在运兵,处于满载状态,不可能马上顺江东下进行追击,再则,城内或许还有守军,渡江之后还要夺城,也不好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

半个时辰之后,大军悉数过江,走南岸首扑桐庐城而去。

西五里之地转眼便至。只是越接近桐庐,越发现透着不对劲,城门紧闭着,城头却没有士兵。

如此光景,不是敌军故意偃旗息鼓,吸引我军靠近之后杀一波,就是敌军己经退走,只剩空城一座。

想到先前渡江时望见建奴伪军从水路退走的情形,李本深料定眼前的桐庐城十有八九己是一座空城。

当即令大军停住,派了几百人往城门方向前进试探。

就在这时,城中某个方向忽然冒起了烟,借着初秋的微风,转眼之间就变成了浓烟。

看来敌军确定退走无疑了,此时放火的想必是留在城中的细作,他们在撤走的同时防止有用物资落入落入明军手中。

想到此处,李本深再次下令,派出两个团的兵力,携带着云梯快速登城。

果然,官兵爬上云梯顺利登城,并且赶紧打开了城门。大军随后一拥而入。

李本深随即安排专门部队前去救火。既然今日被我军占领,那就是大明的地方了,哪能见火不救。

况且着火的必定是军资无疑,能抢救一些是一些。

在一部分士兵救火的时候,其余官兵很快接手了城防,县衙仓库等地方也很快接手。

知县等官吏跑的一个都不剩,倒不是说明军凶名赫赫见人就杀,只是前脑门光秃着,后脑勺留着个辫子,这种装扮的人落在明军手里不管会不会被杀掉,最起码也要被呵斥一番,甚至被五花大绑。

火势很快被扑灭,救下了一部分军粮和器械。李本深白捡了一座城,获得了若干军资,可谓开局小胜。

可计划中的全歼桐庐守军也成了泡影,早知如此,就该派大军绕远走山路,然后突然兵临城下,必可全歼此股建奴。

唉!李本深的大腿都差点拍断了。

建奴什么时候也学会了陛下的战法?


    (http://wmfxsw.com/book/761898-1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