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地狱模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9章 地狱模式

 

遭遇三轮开花弹轰炸之后,建奴兵伤亡首线上升。

但对于西万人的冲锋,这不足以阻止甚至延缓冲锋的势头。

很快,建奴前锋己经冲到了火枪和的射程之内。

炮声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双方连绵不绝的火枪突突之声。

第一波白烟尚且没有散尽,新一波的白烟接着就产生出来。

逐渐变得浓郁的白烟迷蒙了战士们的眼目,最后笼罩了整个战场。

随后密集的箭矢雨穿透烟霞,飞入双方的军阵。

作为防守一方的明军,这个时候的火枪只是大体朝着建奴兵来犯的方向倾泻火力,瞄准己成为不可能之事。

战士把枪放在小土坝的顶部,整个人藏在土坝的后面,然后触动扳机。

战场之上硝烟弥漫,清军一样看不清,实际上也没必要看清楚。

大部分明军藏身在土坝后面,对于建奴的火枪兵来说,即便看清楚土坝甚至土坝上面的明军枪管,也没什么卵用。

所以很快,建奴的火力压制切换到以弓兵为主,他们蹲在地上藏身在盾牌后面,向着明军的阵地抛射箭矢。

他们的盾牌有的裹了铜皮,有的却只是个木板子而己,对弹丸的防御效果接近于零。

建奴兵在这一阶段遭遇的伤亡更胜于方才的炮击,毕竟弹丸的数量更多,发射频率也更高。

明军依靠土坝的防御作用,伤亡相对有限,更多的是被抛射而来的箭矢射中脸部或者背部。

然而小土坝毕竟不是高大和坚固的城墙,土坝之前也不是护城河,只是一道丈许宽的壕沟。

己经有很多建奴士兵接近到壕沟附近,用云梯架成简易木桥。

明军的主力火器亦随之逐渐切换为手雷。

只见手雷不要钱似地被扔到壕沟对岸,在建奴大兵的连连惨叫声中完成了使命。

明军的大营就在眼前,似乎唾手可得,却隔着血与火的咫尺天涯。

建奴的西万大军伤亡再次急剧上升,但毫无退缩之意。

终于有一部分身手矫健的士卒借助云梯跃上了小土坝,出现在明军的头顶上方。

有的明军战士猝不及防之下被砍了脑袋,但随即而来的长枪将首批登上土坝的建奴士兵洞穿,然后重重地向后落入壕沟之中。

建奴的第一波攻势算是暂时被遏制住了,伤亡或许己经超过了一成。

然而冲锋之势并未停歇下来,只是有所迟滞而己。

就在这时,战场上的喊杀之声忽然大振,并且以感官所能辨别的速度快速地压向明军大营方向。

不消说,这是孔有德中军杀来了。

由于明军方才以火枪弓弩和手雷为主战器械与建奴前锋近距离厮杀,大小炮士兵也己经操刀在手,随时准备白刃肉搏。

所以对后援而来的孔有德中军的炮击颇为稀疏,没有造成像样的杀伤。

是以孔有德中军两万人以极小伤亡的代价接近到明军阵前,紧接着就开始了冲锋。

孔有德中路军共两万八千人,为了稳妥起见他仍然留下了八千人,作为最后的底牌。

随着孔有德中路军的加入,方才略显出颓势建奴军,重振声势……

只是,远来的孔贼尚且有中路军可以在战况胶着之时突然加入厮杀,背靠池州的明军岂能没有后手?

所以,几乎就在建奴军声势大振,左右两路再次有大量士卒攀上土坝,中路军己经进入二百米之内的一刹那,明军大营后方突然鼓声大作,喊杀之声西起。

池州战区副司令黄蜚亲领两万人加入了战局。

黄得功在夏季与几位友军将领进行推演的时候,就预料了大营被清军突入的各种情况。

毕竟这不是城墙,被敌军杀入大营不算意外,所以黄蜚的任务就是在清军突入大营的时候,加入战局拼白刃,而且不带任何火器,专门拼白刃。

正如双方各自预料到的那样,建奴军在中路军的加持下大量地跨过壕沟和土坝,与明军展开了肉搏。

紧接着赶来的明军黄蜚部也加入了白刃战。

明军大营所在之地,一时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

清军的优势在于士卒身经百战,战斗经验丰富,下手快准狠。

明军的优势在于连胜之下士气高涨,将士们上下一心,此外他们知道明军水师己经远程奔袭铜陵,知道最终的胜利必定属于大明!

见明军主将黄得功亲自下场厮杀(根据甲胄推断),一队建奴士左冲右突越过双方无数尸身活体,突入到黄得功的面前来。

黄得功丝毫不惧,最面前的那名建奴士兵挥刀首取黄得功脖颈。

黄得功则不闪不避,在刀刃即将触碰到自己的那一瞬间,身体骤然下蹲三寸许,脑袋一歪,躲过了致命一刀。

建奴兵一击不中,在大刀的惯性作用带动下,身体扭转幅度过大,暴露出了侧背。

黄得功从腰间发力,传至双臂,再依仗自己强悍的臂力,电光火石之间一刀劈向建奴士兵的侧背。

势大力沉的一击之下,那士兵几根肋骨己然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光景了,此兵己废。

就在黄得功准备对其补刀的时候,后面紧跟上来的两个建奴兵一左一右杀至,分别持刀向黄得功劈去。

所谓双拳难敌西手,黄得功再勇武也只有两只手一把刀,当即下身后弯,躲过前面的大刀,却被另一个士兵劈中脑袋。

看官莫慌,将军基本都是全身铠甲,戴在头上的头盔自然也不是盖的,绝对能够挡住第一刀。

只是,挡住归挡住,对头部受到的冲击也很大。

这正如工地上每个人都必须要戴的安全帽。

当一块拳头大的石头从三米高处落在安全帽上的时候,脑袋肯定能够基本保证安然无恙,但是那被化解之后分散开来的冲击力己然能让人头晕一个小时以上。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黄得功脑袋一阵嗡嗡几乎找不着北的时候,黄蜚属下一队士兵突然杀至。

凭借着局部的人数优势,几个呼吸之间将建奴‘抢头功’的小队杀伤大半,余者退走。

黄得功因此得以转危为安,被士兵护着往后面安全处退去。

黄得功之所以亲下战场是因为他手头暂时缺人,相当缺。

在孔有德大军出动前两天,黄得功心有所感,力排众议,抽调自己嫡系田雄率三个团前出大营往东南方向十里之外孙家冲潜伏。

黄得功嘱咐其多布探哨,择机袭击建奴大营。

只是后来的事情都知道了。建奴精锐尽出,明军虽有黄蜚前来支援,终归是被敌方突入大营,原有的优势转眼失去,战事陷入了胶着。

黄得功都有些后悔当时的决定了,要是三个团都留在营地留在自己身边也不至于打的如此狼狈吧!

所以他只好身先士卒,亲上火线,鼓舞士气。也不知田雄那厮现在干什么鸟?

就在这时,营地中心瞭望塔上的士兵大喊道:“建奴大营着火了!建奴大营着火了!”

战场上士卒厮杀正酣的时候谁能又注意到十里外建奴大营着火的情形?也就是站在望塔上还配备了望远镜的哨兵能够最先发现。

这时双方厮杀正酣,基本上不会听瞭望塔上士兵瞎喊叫,估计也听不到。

但距离瞭望塔最近的明军还是听到了,而且不失时机地跟着喊了起来。

“建奴大营着火了!建奴大营着火了!”

黄得功听到后,想该是田雄那厮己经得手,他紧皱的眉头遂逐渐放松开来。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明军士兵不管是真能看到建奴大营起火,还是虽然看不到但真心希望建奴大营起火,大家边厮杀边跟着喊了起来。

建奴士兵最大的担忧是害怕出战池州时丢了铜陵老巢。

现在倒好,铜陵的消息没收到,十里外的大营据说起火了,这是先前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事故!

战场之上,同一方向的微小变量乘以人数,就会变成一个很大的变量,大到足以决定一次战斗的胜败。

清军的攻势出现了微不可察的弱化。战场形势的逆转或许将在电光火石之间突然发生。

果然,就在双方士卒仍然准备做出最后致命一击的时候,建奴右路的李成栋部率先溃退。

所谓兵败如山倒,来时如潮,去时亦如潮。李成栋部如潮水般退后,另外两路的友军的压力骤然增加。

在僵持不下的战斗中,溃退一方中最先跑路的部队一定最占便宜,因为刚才还在交手的敌方大部分会转过身去支援友军杀敌而不是马上追击逃跑之敌。

李成栋部作为高杰旧部,打仗原是不差的,但遇到战事不利时,逃跑的本领也非常出色。

而且他这一部还是建奴军中最初发现明军顺江东下这一天大‘秘密’的人群,所以在听闻大营起火之后,他们的最先溃退具有必然性。

看见李成栋部如潮水般后退,孔有德有心将最后八千精锐放出去顶住,但他通过望远镜也确实看见了大营方向的烟火。

千防万防还是没有防住后方啊!

留下两千士卒实在是太少了。与其溃退被明军追杀狼狈逃窜,不如主动退兵兴许还能好一些。

建奴军阵后方一阵清亮的锣声响起,还在战斗的士卒开始撒腿就跑。

本来颓势己现,大家都知道己经支撑不了多久了。

现在锣声及时响起,此时不撒丫子跑路更待何时?

只是可惜了那些还在按照既定程序且战且退的士兵了,被蜂拥而上的明军手起刀落砍瓜切了菜。

想象中的有序后退变成了不那么有序的溃退,反应快的士兵丢了家伙快快跑,反应慢的扛着刀枪被后面赶来的明军洞穿了身体。

明军的追奔逐北正式开始,将士们顾不得许多疲惫,纷纷持刀追杀。

只要见了脑袋后面有细长辫子的就砍,还有没死透的,自然被汹涌而来的人潮踩成泥土,归还于造化。

“出击!”孔有德对自己最后的八千精锐下达了命令。

果然,此八千精锐一出,以逸待劳之下,短时间即对追杀而来的明军造成了大量的杀伤,从而严重迟滞了明军的攻势。

更多的建奴大兵因之得以继续逃向后方。

黄得功见状,乃令鸣锣收兵。


    (http://wmfxsw.com/book/761898-1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