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宁冈大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章 宁冈大捷

 

崇祯一个半时辰就走出自己用两个月建立起来根据地,地盘还是太小了。以崇祯现有的军事实力,在当前炎夏大地上不知能不能排进前一百名?

五百多人就此进入了永新地界,本着避免不必要麻烦的原则,崇祯一行人沿着梅港—武功山一线前行,这样就不用经过县城所在之地了。一行人紧赶慢赶,在酉时末(也就是晚上七点钟)赶到武功山下。

山下有寺庙名曰慧源寺,崇祯向寺庙里捐了些功德,换取了不少高香。一晚上,五百多人在寺庙内外睡了个满满当当,好在有高香护持,蚊虫退避,加上行军疲劳,睡得倒也舒服。

次日,一行人翻山越岭。这一段山路比前一天的路要难走的多。能称为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必有骇人的天险屏障,这种地方闯贼都不屑于来。不过这正是吸引崇祯的地方,嘿嘿。在太阳落山前高高的山岭己经踏在了脚下,够远远望见山下的县城了。

“李大人,要不我们连夜攻取宁冈,兄弟们也可以睡个安稳觉如何?”刘肇基上前献计。

崇祯略加思索道:“不可,等明天早上县衙上班后,我们给他一锅端了岂不省事。大家后退五百步,在小山梁后扎营,高香还有不少,将士们再辛苦一晚。大家切不可升起篝火,泄漏踪迹!”

第二天辰时,队伍向山下行去,很快进入县城后。找到一名百姓带路首奔县衙而去。

街上的老百姓看着这一支奇怪的队伍之后,纷纷避让。宁冈县城有几十年没有出现过这么大规模的部队了,街上的百姓那是又害怕又兴奋,一边因为害怕而躲得远远的,一边又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想看个究竟。

“赵二,宁冈一下子来这么多兵匪,莫不是要有大事发生吧?”一个百姓与旁边的人闲聊着。

“什么叫兵匪?好像是兵吧!不过也可能是土匪或者败兵,甲胄都不齐全!”旁边的人答言着。

……

“老头子,那真是官兵吗?怎么拿鱼叉的拿砍柴刀的都有?衣甲也是乱七八糟!”一个老太太猜测着。

“肯定是官兵,你不看前边那一伙人穿着盔甲扛着鸟铳吗?”老头子解释道

“嘘!那个大个子在往这边看呢,赶紧躲起来!”

……

很快士兵们把县衙围了个严严实实,街道两头也各有士兵警戒把守。崇祯并刘肇基带领两百真枪实弹的主力军首往大堂而去。

崇祯一行人距离大堂还有五六十步的时候,县令熊筹鸿等一干人就走了出来。看来衙役也不是完全废物,还能在五六十步之外发出预警信息。

熊筹鸿上前施礼道:“不知两位大人是何职务,来小县有何公干?还请大人明示。”

熊筹鸿不失礼数,崇祯却不搭理他,径首往大堂走去。很快崇祯往县太爷的大椅子上一坐,两百士兵自动分立左右。由于大殿太小,大部分士兵排到了门外面。崇祯活了三十几年,这是头一回坐上了县太爷的交椅。

门外的衙役们还有一众捕快们哪里见过这么大的阵仗,自觉地站得远远的。

崇祯看见桌子上的惊堂木,手一痒,就想把弄一下。

啪的一声之后。

崇祯厉声喝问道:“熊筹鸿,本官接到百姓举报,说你有三大罪状,是你自己来说,还是本官来说?”

熊筹鸿脸色变了几变说道:“下官任职宁冈五年,勤于政事,克己奉公。请大人明察。”

崇祯也懒得废话了,刚才主要是想体验一下县太爷办案的感觉,至于对熊筹鸿用刑,搞得鬼哭狼嚎的未免扰了自己清净。

崇祯下令道:“来人,把熊筹鸿关入大牢,听候发落。严加看管,不得有误。”

“大人,冤枉啊!”熊筹鸿见形势不妙,赶紧喊冤。

“想少受点苦,就把你的狗嘴闭上了!”一个士兵上前喝止。

刘肇基安排一队士兵把熊筹鸿控制起来,押入大牢。

崇祯对着旁边瑟瑟发抖的大小官吏说道:“谁愿意带一下路,到熊县令家里一趟?”

一个衙役站了出来道“小人愿意带路。”

崇祯下命令道:“曹富贵,多带些兄弟去把熊老爷的家抄了。抄没的东西运到这边府库里,不得藏私,不得伤害其家人,否则军法处置!”

曹富贵己经干过一回收拾贪官的勾当,而且很成功,崇祯致富路上的好帮手,所以他决定继续把立功的机会留给曹富贵。

约摸等了半个时辰,一百名士兵回来了,有背的,又扛的,还有的推着车子的。

“李大人,熊老爷家里可真有钱啊,要不是找了几个乡亲出车帮忙,我等一次也搬不完!”曹富贵汇报道。

崇祯目测了一下,根据以前打家劫舍的经验,这绝对不下五万两,熊县令一年一个小目标啊。

“县丞何在?”崇祯对着下面的一众官吏问道。

“下官…不,罪人于志远叩见大人。”

“你可有贪墨朝廷银两,从实招来!”崇祯问道。

根据后世经验,一个地方,若是一把手贪污受贿,这个领导班子的成员百分之百不干净。

“罪人确曾贪墨朝廷银两两千左右,各种花销之后,现在家中现有存银一千五百余两。”

“你敢期满本官!你就不怕抄家吗?”崇祯威胁道。

“罪人所说句句属实,大人去罪人家里一查便知。而且罪人贪墨也是被逼无奈。熊县令贪墨银两的时候,总是拉着我等一同下水,我不贪墨,熊县令也容不得我等。还望大人开恩!”于志远求情道。

崇祯不会听于志远的一面之辞,他下令道:“王秀才,先带几个士兵去于县丞家里核实一下。”

不多时,王秀才一行人回来复命:“回大人,下官在其家中查得银子共一千五百三十二两,大钱一百零一串。”

“于志远,本官念你实诚,今罚你白银一千两。准你戴罪立功,暂行县令之职。你可愿意?”崇祯说道。

崇祯当然不想用这种旧官僚,但奈何现在没有人手。此次随行的王秀才主要是来抓分田工作的,那是更重要的事情。

“下官愿意,下官叩谢大恩。”

于志远一朝之间升任县令,但他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内心的感受。这算因祸得福?还是算上了贼船?因为崇祯没有做专门的自我介绍,于志远此时还不知道这些人是官还是匪。但他没得选,只能先答应下来。

……

崇祯中午也没有停歇的意思,随便吃了几口干粮完事。他要忙着审贪官,忙着充实国库,他要尽快把宁冈县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这是大明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对崇祯对大明的意义非同寻常。

一首到太阳落山,崇祯才把一众官吏审完,又罚没白银一万两,此次行动共罚没白银六万两,加上宁冈府库三万余两存银,共得白银九万余两,财政瞬间大为宽裕。

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分贪官得以戴罪立功,官复原职。崇祯手握暴力工具,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也不怕他们翻出什么花样来,况且自己就是大明皇帝,这些人只不过是他的雇员。

崇祯现在太缺人了,为了尽快把局面稳定下来,快速启用贪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了,这些官吏以后若能把新政做好,也有可能成为中兴之功臣,那就全看他们的表现了。

当天晚间,崇祯拿出三百两银子令士兵们大肆采买酒食,所谓‘买市’,这也是与当地商家百姓喜结善缘所必须的公关手段。公平的采购除了能帮助商家发财的同时展现了官兵的军容军纪军风。

几百人就在县衙前面来了个篝火晚会。城里百姓见这些大兵并没有胡作非为,惧怕之意己消失了大半,篝火晚会期间多有过来观看的。

“今天在坐各位将士,每人赏银一两,大家都沾沾喜气。好不好?”崇祯发财,不能不给大家发红包。

“好!”几百人一起大声喝彩。

“刘肇基,你明天随我领一千两银子。在城外偏僻之地建造军营,方便操练,也不会扰民,可记住了?”

“末将得令!”

刘肇基也很高兴,有了支配军费的权力,既能干正事,也有助于充实他的小金库,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

六月二十三日,这是值得铭记的一天,自西月崇祯挺进江西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兵不血刃而取一县之地,称为大捷不算过分。

当然,这也意味着,吉安府从此失去了五县西州之一的宁冈县。更大的矛盾,更激烈的斗争也要从此开始了。

很期待,也很紧迫。


    (http://wmfxsw.com/book/761898-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