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挖角刘肇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章 挖角刘肇基

 

“公子,此去南京老夫觉得应该化妆一番,毕竟我们白天行动。况且南京又多官员,被认出来,恐节外生枝误了大事。”

“无妨,我一身布衣。别人见到我自不会多想。倒是你应该换一身常服,把这中官服扔了。只要少说话就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崇祯自渡江以来,胆子倒是大了许多。毕竟逃离了闯贼的地盘,现在江南还是大明管辖范围内。另外崇祯穿越前学习过一阵子心理学,接触到一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一个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人,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以前见过你的人其实只是会觉得这个人跟某人长得很像而己,只要自己不主动说出来就可以说是不认识!现在好不容易穿越过来,有些理论知识还是要应用于实践中的,此其时也。

镇江距离南京比较近,坐船也就小半天的时间,午时未到就抵达南京码头。李锐前世出身小农家庭,自是没见过南京的繁华,这宿主崇祯自小也就在北京长大,虽见过京师繁华,却未曾涉足南京。再三打听知道路线之后,又坐小船转秦淮河逆流而上。途中却见秦淮两岸,马照跑,舞照跳,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哪里有一丝亡国气象?倒是苦了崇祯老儿了,自即位以来那是受过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苦,怕是连一个南京普通百姓都比不上。两人最后在后世的南京中和桥一带舍舟登陆,首往六部衙门方向而去。

“军爷,请问都督同知刘肇基刘大人的衙门怎么走?”崇祯对着一位巡逻的士兵问道!

“你们是干什么的?这里是朝廷大官办公的地方,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军爷,我们是刘大人家的下人,刘大人家中有事,刘大人夫人派我们前来相告,还望军爷通融一下。”说说话间,王承快速地往士兵的袖口里塞了二两碎银。

“既是刘大人家的,我就不为难你们了。往前两百步马路右手边是兵部衙门,上面有字的。继续往前走五十步,有一排矮一些的房屋就是刘大人的衙门,上面却是没字的。”

“多谢军爷!”

两人快要走到兵部衙门的时候,后面一阵马蹄哒哒声,一辆马车停在兵部衙门大门外,崇祯驻足而观,车上下来一六十来岁官员,怎么看都不像个好人。

阮大铖,明末最没有节操的一个人了,喜欢搞党争,清军一到立马投降,除此之外倒是创作了不少戏剧作品。以后不要落到老子手里,否则有你好吃的,崇祯心里骂道。

“刚才路边的那个人长的倒颇有些崇祯老儿的味道,也不知是个干什么的,杵在路边瞎看?”阮大铖撇了一眼崇祯。最后进大门之前还特意又看了一眼,这时崇祯王承恩己转身离去。

好险啊!一些心理学理论以后还是少拿出来检验为好。崇祯内心一阵后怕。

“这位军爷,请问此处可是刘肇基刘大人的衙门?”两人来到了刘肇基办公地方的大门外。

“不错,你们是干什么的?刘大人办公的地方,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我们是刘大人家里的下人。刘……”

“刘大人家的”不等说完,士兵当即朝院内小门喊了一声。

随后院内又一个士兵探出头朝外看了一眼,就回去报告刘肇基了。

不多时,一位西十出头熊腰虎背却满脸沧桑的的大汉走了出来。来者不是刘肇基又是谁!

“家里怎么……”未及说完,竟是盯着眼前的两个人不动了,当下是心念电转:不应该啊,这人长得与圣上如此相似,眼下又自称我家下人了?什么鬼?

“进来说吧”刘肇基略加思索后说道。

刘肇基领二人至书房落座,屏退外面几位小吏,三个茶杯依次倒满!也不说话,然后大刀金马地一坐,就这么看着。

“两年不见,鼎维(刘肇基的字)兄别来无恙啊!”崇祯拱手说道。

“我是个粗人,不知公子何方人士?”刘肇基回道。

“两年前鼎维兄进京勤王,建奴退走后,在午门外参加阅兵仪式的时候可是见过我的!”

听到这里,刘肇基当即往地上一跪:“臣眼拙,不知陛下亲临,怠慢了陛下,请陛下治罪。只是陛下如今这般……”

还未说完,崇祯己起身扶起刘肇基,“现在大明危急,我们就不讲究这些虚礼了,将军请坐下说话。”

“闯贼围京师,三月十八日皇城破,我与王中官乔装得脱,不远千里来到江南皆是为了为了东山再起。我死何易!然胸中宏图未展,壮志未酬,也放不下大明亿万百姓啊。”

……

“我问将军,关宁军战力与建奴相比如何?”崇祯问道。

“战力不相上下,但建奴兵败时尤能从容撤退,这一点关宁军所不及也。”刘肇基回答。

“我再问,大明一般战军和守军战力与闯贼献贼相比如何?”

“闯贼献贼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但胜在兵员不断,难以尽剿。”

“闯贼献贼战力与建奴相比如何?”崇祯那是连珠炮似得发问。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既如此,若我等无所作为,他日取天下者必建奴矣。”

刘肇基一阵沉默,然后说道:“朝廷还有江南一隅,将来未必不能北定中原!”

“北定中原需要钱粮,你认为江南地主豪绅会出钱出粮吗?若无钱粮,前线将士将死无葬身之地!”

“你以为前线将士死光了,那些朝臣就不会党争了吗?就会为国为民干些实事了吗?”

刘肇基沉默了很久。

“眼下之势,该当如何?还请陛下明示。”

接下来崇祯把自己的打土豪分田地理念和在江西进行武装割据的路线图详细阐述了一番。刘肇基虽然觉得这种做法很是奇葩,但为将多年,自然深知底层百姓几乎活不下去的事实,也知道百姓恨贪官恨土豪的事实。心里觉着此事似乎靠谱。

特么的,干了!

“大明危急,臣有死而己,但凭陛下差遣。”

“鼎维啊,朕的身份你莫要告诉他人,就是自己的妻子亲兵都不行,日后时机成熟,我定然昭告天下。对了,你有多少亲兵?”

“臣目前只有亲兵两百余人,皆是过命的交情。”

“两百人啊…够了!西进江西不急于一时一刻,士兵若有家属,皆可随行。”

“但也不可太缓,我估算着,京师沦陷的消息己经传到江南了,到了明天怕是整个南京都知道了。到时南京混乱,你可以从容出走。”

“请陛下放心。”

“对了,以后叫我李大人,叫王中官王大人。切记。”

“我与王大人在南京码头西侧‘江流千古客栈’落脚,我们不见不散。鼎维兄,告辞。”

不提刘肇基谋划西进江西一事。下午秦淮河一带氛围确实变了。

“北京城破,大明三百年江山就这么结束了?”

“什么大明小明的,关奴家何事?公子快抱紧着奴家……”

“圣上投海自尽,尸骨无存!”

“北京有海吗?谣言止于智者啊,兄弟!”

“崇祯帝死了不打紧的,老朱家繁殖了那么多皇子皇孙,再找一个就行。”

“北京没了,还有南京啊,南京六部那些吃货不成天想着多贪多占多揽权吗?现在他们的好运来了,可惜没我的份!”

更多的市井小民们则是干着与昨天一样的营生,做着与昨天一样的梦。


    (http://wmfxsw.com/book/761898-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