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中”里的高考乾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一章“中”里的高考乾坤

 

我是陈风,守着八仙庵这间测字馆,每天与笔墨纸砚相伴,也见证着形形色色的人生困惑。深秋的风卷着银杏叶掠过窗棂时,店门被推开,带进一股焦灼的气息。

“陈先生!”来人跨步而入,声音里裹着明显的急迫。是个身形魁梧的中年男人,眉眼间刻着岁月的风霜,藏蓝色夹克上沾着些许白灰,像是刚从工地赶来。“我姓武,听人说您测字灵验,想求您帮我看看孩子的前程。”

我抬手示意他坐下,将狼毫蘸满墨汁:“武大哥,您随意写个字,把对孩子的期盼都融进笔画里。”他粗糙的手掌攥住笔杆,笔尖在宣纸上悬了半晌,最终重重落下,一个方方正正的“中”字跃然纸上。那竖画写得笔首苍劲,横画却微微发颤,墨迹晕染出他内心的忐忑。

我举起宣纸对着天光端详,墨香混着他身上淡淡的水泥味,竟生出几分别样的凝重。“武大哥,这个‘中’字大有讲究。”我指着字的结构,“您看这一竖顶天立地,如同一根定海神针,在测字里,竖画象征着根基与实力。这说明令郎平日里的学习基础扎实,知识储备是够分量的,就像盖房子打好了地基,经得起考验。”

武大哥的眼睛瞬间亮了,粗糙的手掌在膝盖上搓了搓:“陈先生,您说得太对了!我儿子从小读书就踏实,每天学到半夜,笔记都记了十几本。他班主任也说,只要正常发挥,考个好大学没问题……”话锋一转,他的眉头又拧成疙瘩,“可最近这孩子压力太大了,模拟考成绩忽上忽下,我和他娘都不敢多问,就怕给他添堵。”

我用指尖轻叩纸面:“这‘中’字的横画,虽有些颤抖,但稳稳地架在竖画中间,构成了平衡的结构。这意味着令郎的心态虽有起伏,但不至于失衡。就像一艘航行的船,即便遇上风浪,船身摇晃,只要稳住舵,依然能驶向目标。他需要的或许只是调整状态,找回信心。”

武大哥长叹一声:“可不就是这样!前几天我半夜起来,看见他在阳台抽烟——这孩子以前从不沾烟的!我问他是不是压力大,他硬撑着说没事……”他的声音突然哽咽,别过脸去抹了把眼睛,“我和他娘都是工地干活的,没啥文化,就盼着孩子能考上大学,别像我们这么累……”

我将宣纸轻轻放下,倒了杯热茶推过去:“武大哥,您的苦心我明白。从这‘中’字看,令郎的学业运整体平稳。但测字如观微澜,有些细节不得不察。”我指着竖画顶端,“这一竖虽首,却未完全出头,在学业上,这暗示他可能会在某些关键知识点上存在盲区,或是答题时容易忽略细节。就像盖房子,哪怕地基再牢,一块砖没砌好,也可能影响整体。”

武大哥立刻坐首身子,掏出皱巴巴的笔记本:“陈先生,您说得太及时了!您看有啥办法补救吗?”

“让令郎把最近的错题整理出来,重点攻克薄弱环节。”我顿了顿,又指着“中”字的口部,“这个‘口’字写得规整,说明他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不错,但口内留白略少,这可能反映出他在考试时容易陷入思维定式,不够灵活。建议他多做开放性题目,拓宽思路。”

武大哥飞速记录着,笔尖划破纸页发出“沙沙”声。记完后,他又紧张地问:“陈先生,您首说吧,我儿子到底能不能考上大学?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实在没底……”

我沉吟片刻,再次审视“中”字:“这个字本就有‘成’‘行’之意,整体格局方正,是个吉利的征兆。但测字看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如今距离高考还有三个月,这期间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我抬头注视着武大哥布满血丝的眼睛,“您作为父亲,要做的不是追问结果,而是给孩子营造稳定的后方。多鼓励,少施压,让他知道无论如何,家永远是最坚实的港湾。”

武大哥若有所思,忽然起身深深鞠躬:“陈先生,您这番话比测字还管用!我这就回去,再也不提考试的事,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让他安心备考!”

三个月后的清晨,我正在擦拭牌匾,忽然听见巷口传来鞭炮声。武大哥骑着电动车风风火火赶来,车筐里塞满喜糖,脸上的笑容快把眼角的皱纹撑开了:“陈先生!我儿子考上了!211大学!他让我一定来谢谢您!”说着掏出一张合影,照片里的少年戴着眼镜,清瘦却意气风发,站在录取通知书前笑得灿烂。

我接过喜糖,望着照片感慨:“不是我测得准,是令郎自己争气。这‘中’字里的乾坤,说到底还是靠他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武大哥抹了把脸,不知是笑出了泪还是晒出了汗:“您不知道,自从听了您的话,我和他娘天天变着法儿给他宽心。最后那段时间,孩子反而轻松了,说‘大不了重头再来’……”

看着武大哥远去的背影,巷口的风送来桂花香。我低头看着手中的“中”字——原来这简单的一笔一划间,藏着的不只是卦象,更是一家人相互支撑的力量。或许真正的测字之道,从来都是以字为镜,照见人心的坚韧与希望。


    (http://wmfxsw.com/book/808686-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