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蝉鸣还在枝头打旋,母亲往我帆布包里塞了包晒干的槐花,说泡茶喝能解秋燥。父亲蹲在行李箱旁,指腹反复西北大学的校徽贴纸,金属质感的校徽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那是他跑了三趟校本部书店才买到的。站台广播裹着秦川腔,像老碗里未搅开的面汤,黏糊糊地浸着离别的情绪,远处蒸汽火车的轰鸣撞碎了晨雾。
"到了宿舍先收拾床铺,食堂的油泼面要趁热吃。"母亲的指尖划过我衬衫的第二颗纽扣,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红布小包,"这是在小雁塔求的学业符,住持说要贴身带着。"她的声音轻得像藏经阁里飘落的经页,掌心的温度透过红布渗进皮肤,绳结在腕间绕了三圈,恰好护住脉搏跳动的地方。父亲始终没说话,只是将晒好的苹果干装进玻璃罐,边缘贴着张小纸条,用钢笔写着"西大图书馆旁的紫藤架适合读书"——那是他年轻时来西安进修,在日记本里夹了三十年的记忆。
汽笛撕破晨雾时,母亲突然转身望向站台尽头,藏青色的围巾被风掀起,露出后颈几缕新添的白发。父亲往我手里塞了个牛皮纸袋,里面是用报纸包着的肉夹馍,腊汁的油迹渗进报纸上的《长安史话》,恰好晕染在"西北大学前身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铅字上。火车缓缓滑动,站台的黄线拉成金色的丝弦,父母的身影缩成两枚模糊的逗号,母亲的米色风衣在晨露里忽明忽暗,像落在铁轨旁的半片月光。
硬座车厢的窗户蒙着水汽,我用校徽贴纸刮出个歪歪扭扭的雁塔轮廓。历史系教授曾在课上说起,西北大学的校址曾是唐代长安城西市的边缘,千年前的驼铃声穿过时空,此刻正与铁轨的震颤重叠。去年深秋,父亲在台灯下给我讲张载的"横渠西句",烟袋锅在烟灰缸敲出细碎的响:"西大的太白校区,可是挨着唐城墙遗址的。"此刻车轮碾过陇海线,车窗外的柿子树挂着青黄的果,忽然想起地理老师说,西安的每片瓦当都刻着文明的年轮,而西北大学,正扎根在这年轮的中心。
正午时分,火车在三门峡站停靠。车门打开的瞬间,黄河的风卷着黄土气息涌进车厢,卖灵宝苹果的老汉挎着竹篮挤进来,红扑扑的苹果在阳光里像小灯笼。穿汉服的姑娘抱着古琴上车,琴囊上绣着飞天纹,流苏扫过座椅扶手;戴老花镜的老伯展开《陕西日报》,头版"西北大学考古团队发现唐代金器窖藏"的标题格外醒目;靠过道的学生翻开《秦史稿》,指尖划过"栎阳迁都"的段落,窗外的黄土塬恰好露出层叠的夯土遗迹,像被时光掀开的书页。
对面的中年人捧着西北大学的招生简章,手指在"考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字样上停留许久。他操着关中口音说:"咱陕西的大学,骨子里都带着周秦汉唐的气脉。"说话间,火车掠过函谷关,车窗外的峭壁上,"紫气东来"的摩崖石刻在秋阳里泛着赭红,仿佛老子骑牛西去的身影,正从历史的褶皱里走向车窗内的招生简章。
暮色漫进车厢时,广播里传来"西安站到达"的通知。不知谁打开了车窗,混着石榴花香的风灌进来——是碑林的石经墨香,是城墙根下的秦腔尾音,是西市遗址公园的青铜锈味。行李架上,印着"西北大学"字样的帆布包晃悠悠碰撞,有人对着手机里存的校景图深呼吸,有人把学业符往领口又藏了藏。
站台的灯光次第亮起,明城墙的青砖在暮色中泛着幽光,垛口的阴影投在站台上,像一串等待破译的甲骨文。出站时,恰好听见钟楼的暮鼓,二十西面鼓点震得人胸腔发颤,鼓声波荡在城阙之间,将千年时光揉进现代的车水马龙。顺着尚德门往西走,路灯照亮了"西北大学"的公交站牌,车身上的校徽标志在夜色里格外清晰。
公交驶过朱雀门时,唐城墙遗址公园的灯带勾勒出古老的城垣轮廓,绿化带里的青铜雕塑讲述着丝绸之路的故事。车上有学生讨论着"今晚去西大博物馆看何家村遗宝展",语音里裹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在太白南路站下车,远远望见西北大学的北门,门楣上"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旧匾在路灯下泛着微光,新漆的校名牌匾旁,爬山虎正沿着赭红色的教学楼墙垣向上攀爬。
拐进学校东门,梧桐树的影子在路面织成斑驳的网,迎新的灯笼沿着主干道排开,"公诚勤朴"的校训碑被灯光照亮,碑前的草坪上,有学长学姐在调试天文望远镜,镜筒正对准大雁塔方向。忽然听见小语种的读书声从外语学院传来,混着远处历史学院传来的编钟乐音,恍若千年之前的太学与现代学府在时空里重叠。
宿舍楼下的紫藤架飘来淡淡花香,行李箱碾过刻着秦砖纹样的地砖。仰头望去,图书馆的穹顶在夜空中勾勒出优美的弧线,玻璃幕墙上反射着城市的灯火,像一片凝固的星河。手机震动,母亲发来消息:"看见西大的银杏了吗?你爸说,他当年在树下背《史记》,叶子落满了笔记本。"
站在宿舍阳台上,远处的唐城墙像一条沉睡的青龙,城楼上的烽火台化作点点橘光,与校园里的路灯连成一片。夜风带来隐约的驼铃——或许是错觉,或许是千年前西市的商队,正载着丝绸与典籍,从历史的深处走向此刻的月光。指尖抚过腕间的红绳,学业符上的鎏金在夜色里闪烁,忽然懂得,所谓长安,所谓西大,从来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文明长河里不断奔涌的浪潮,等着每个怀揣理想的人,在它的涛声里写下自己的注脚。
这个九月的夜晚,不再是简单的季节更迭,而是时光的转译。我站在周秦汉唐的土地上,看校徽与月光在衣襟上流淌,听千年风沙与学术思潮在耳畔交响。那些在站台上没说完的叮咛,那些在火车上闪过的历史碎片,都在踏入校园的瞬间,化作胸腔里滚烫的血沉——这是长安,是十三朝古都的薪火相传;这是西大,是无数求知者的精神原乡。而我,即将在这片土地上,用西年时光,续写属于自己的,与文明共振的篇章。
(http://wmfxsw.com/book/808686-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