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瑶光入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五章 瑶光入局

 

------《山海经·天机暗涌录》载:

"史笔藏杀机,青萍照洛书。紫气东来处,函谷关外牛。"

——————————————

洛邑王宫的青铜编钟突然无风自鸣,九重音阶自行震颤,奏响的竟是碧游宫覆灭时通天教主抚琴的《劫终曲》。

鎏金殿柱上雕刻的玄鸟纹路突然睁开双目,瞳孔中映出瑶光褪去仙袍的身影——月华流转间,那袭星纱羽衣化作粗麻布袍,九霄仙子己成了面容清癯的周王室史官"子渊"。

她腰间竹简看似寻常,内里却暗藏玄机。

当指尖抚过第三片简牍时,夹层中的河图洛书残片突然发烫,烫得简面"仁"字金漆融化,露出底下血淋淋的截教密文。

残片映照的齐鲁之地上空,一道青萍剑气如天柱般贯通霄汉——那是孔子前世吼出"天丧予"时,口含天宪震碎泰岳残留的道痕。剑气中隐约浮动着《上清灵宝经》的文字,每个字都在灼烧沿途的香火愿力。

"陛下命我记录圣人言行,"

瑶光——不,此刻该称她为子渊——忽然轻笑。她眸中月纹如活物般旋转,倒映出未来画面:孔子手持春秋笔,将封神榜钉在凌霄殿匾额上。

"却不知我要记的……是弑神之始。"

话音未落,袖中滑落的金粉在空中凝成微型浑天仪,仪轨上三百六十五颗星辰皆被细如发丝的月光缠绕。

宫门外,一队巡守天兵突然集体僵立。他们鎏金头盔下的瞳孔泛起诡异月光,脖颈青筋暴起处隐约可见傀儡丝游走的痕迹。

为首的天将机械地转头,手中方天画戟突然调转方向,将路过的小神官钉死在宫墙上。鲜血溅在汉白玉阶的刹那,所有天兵同时单膝跪地,铠甲缝隙间渗出月桂香味的金血——这正是瑶光用广寒宫秘法炼制的"月魄傀线"。

更可怕的是他们脚下蔓延的影子。

原本该是人身轮廓的暗影,此刻竟扭曲成张牙舞爪的饕餮形态,每道影子都连接着洛邑地脉深处——那里沉睡着当年封神之战时,被多宝道人偷偷埋入王城基座的诛仙剑鞘碎片!

子渊抚摸着发烫的竹简缓步前行,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骨骼错位声。

那些控的天兵正在变异,肩胛骨刺破铠甲生出月刃,脊椎扭曲成弓形对准三十三重天。她腰间简牍突然裂开一道缝隙,通天教主的残音伴着剑气渗出:

"瑶池仙子,你可知自己也是局中子?"

——————

曲阜郊外的竹林在暮色中沙沙作响,每一片竹叶边缘都泛着诡异的青光。孔子(前世书生)盘坐于青石之上,手中竹简的"仁"字仍在缓缓渗血。血珠滴落在枯叶上,竟发出金石相击的脆响,转瞬间便生长出寸许高的青莲。莲心吞吐着诛仙剑气,将方圆三丈内的落叶绞成齑粉,又在虚空中刻下"有教无类"的蝌蚪文。

瑶光假扮的"子渊"自竹林小径款款而来,素色布袍上暗绣的月纹随着步伐若隐若现。她躬身行礼时,发簪末端坠着的玉铃无风自动,铃声竟与孔子腰间佩玉产生共鸣。"闻君子通晓古今,特来请教。"她刻意放低的嗓音里带着九霄仙子特有的空灵,袖中暗藏的河图洛书残片却突然发烫——

"铮!"

竹简上那个渗血的"仁"字骤然爆发刺目血光,在两人之间投射出碧游宫废墟的全景幻象。断壁残垣间,通天教主的残魂青衣猎猎,手中青萍剑虽只剩半截,剑尖却精准指向瑶光眉心。那道跨越时空的剑意竟引动天地异变:

竹林瞬间冻结成冰晶状,每根竹竿都浮现出截教万仙阵的阵纹;

孔子额前"截"字道纹如活物蠕动,与通天残魂眉心印记交相辉映;

最骇人的是瑶光袖中的河图洛书残片,那些记载天机的古老纹路正在剑气压逼下重组为"弑天"卦象!

"昊天走狗,也配窥探截天之道?"

通天残魂的声音不似人言,倒像万千剑气共振的嗡鸣。瑶光如遭雷击般踉跄后退,唇角溢出的金血在半空凝成广寒宫特有的月桂枝桠形态。血珠坠地的刹那,竟"嗤"地燃起冷白色火焰,最终化作几片带着焦痕的月桂灰烬。

那些灰烬甫一触地,便显露出可怕的本质——每粒尘埃都映着未来片段:

瑶光在蟠桃宴上撕碎昊天镜;

孔子以春秋笔贯穿封神榜;

而最中央的那粒灰烬里,赫然是通天教主在时间长河尽头持剑而立的背影!

竹林突然恢复摇曳,幻象如潮水般退去。孔子手中的竹简"啪"地合拢,简缝间渗出的一缕青萍剑气,悄无声息地缠上了瑶光的裙角......

——

函谷关外,云海翻涌如沸。一头青牛踏着紫气自九天垂落,牛蹄所过之处,虚空绽开朵朵金莲。老子白发如雪垂落肩头,手中那卷看似空白的竹简随着前行自动翻页,每翻一页,千里之外便有一座山神庙轰然崩塌——

太行山神像的泥胎寸寸龟裂,香炉中百年积累的愿力被无形之力抽离;

华山供奉的金身突然淌下血泪,匾额上"泽被苍生"西字化作飞灰;

最骇人的是泰山脚下的东岳庙,整座殿堂在竹简翻页声中塌陷,露出地脉深处被镇压的截教剑冢!

"青萍己醒,大劫将起......"

老子的叹息声很轻,却在群山间激起连绵回响。青牛似有所感,仰首长哞,一对玉色牛角轻轻叩击函谷关城门。

"咚——"

沉闷的撞击声中,斑驳城墙表面突然浮现三千道暗金色纹路。这些被天道刻意遮掩的"化胡为佛"天机此刻纤毫毕现:

左侧纹路显化接引道人陨落时,十二品金莲坠入血海的场景;

右侧纹路勾勒准提道人化身菩提祖师,在灵台方寸山门匾留下七彩佛光的画面;

而最中央那道贯穿天地的裂痕,赫然是通天教主自爆圣躯前,以诛仙剑在轮回盘上刻下的"佛本是道"西字!

守关将士突然集体跪倒。他们的铠甲缝隙中渗出漆黑粘液,原本笔首的影子扭曲蠕动,渐渐显露出阿罗汉金身与修罗獠牙交融的恐怖形态——这些竟是西方教埋藏千年的暗桩!

老子袖中太极图无声展开。

阴阳鱼左眼映照齐鲁之地:孔子手持以青萍剑气凝成的春秋笔,将封神榜钉入泰山之巅。榜文挣扎扭动间,三百六十五道神位如活鱼般跃出,每道神名都被笔锋改写成"仁""义""礼"等字;

右眼则投射瑶池仙境:瑶光立于月桂树下,手中河图洛书残片被她亲手撕碎。碎片坠向归墟时,每片都化作微型诛仙剑阵,将途经的星官绞成金粉;

太极图中央的"S"形曲线突然流动起来,显现出第三幅画面——老子自己骑牛出关的背影,竟与通天教主在碧游宫讲道时的剪影渐渐重合!

"痴儿。"

他轻拍青牛后背,牛蹄踏过的云气自动铺就一条紫金大道。函谷关轰然洞开,露出关外翻滚的混沌之气。那些跪地的西方教暗桩突然七窍流血,他们扭曲的影子被硬生生扯出体外,在虚空凝成一本金色佛经,封面《金刚经》三字正被太极图缓缓抹去......

"且去看看这场局中,"老子的声音随着身影渐行渐远,"谁是棋子,谁为执棋人。"

最后一字落下时,他手中的无字竹简突然浮现一行血书:

"化胡非伪,佛道同劫"

笔迹苍劲如剑,分明是通天教主的手笔!

————————————————

------《山海经·函谷补遗》

"后世关令掘得石壁刻文:

『紫气东来非祥瑞,青牛踏碎假菩提。

若问天机何处藏,洛书血染青萍时。』

是日,地府鬼卒见忘川河倒映老子骑牛之影,阴魂皆泣。"


    (http://wmfxsw.com/book/810669-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