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圣王丈量土地规划城邑,考察地势安置百姓,依据天时、地利、人和调节事务,遵循西季规律完成生产,观察民情风俗整饬法度。鼓励农桑根本产业,开发鱼盐资源收益,登高山开采美玉,航海捕捞珍珠。正午开设集市,汇聚天下货物,先交易布匹丝绸,再用钱币买卖,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周礼》记载,正月气候转暖时,在宫阙公布政令。成年男子授十亩宅地,每年服役三日,缴纳定额赋税,推行宾礼促进谦让,设立春社鼓励耕作。上天珍视的是人,明君追求的是学问,研习经典出任官职方为君子正道。《诗经》说:“正月修农具,二月下田忙。”因此农官与山林官各司其职,长辈的耕作习惯自然传承,十五岁开始劳作才能穿衣物,乡无闲人城不误农时,此即人类生来各司其职的景象。姜太公流通货物使齐国强盛;范蠡擅长储运货物成就定陶产业。少昊金天氏勤政时,命春官管耕种,夏官管锄草,秋官管收割,冬官管储藏。《尚书》载:“观测日月星辰,颁布农耕时令。”古书云:“大禹后稷亲耕而拥天下。”九州疆域划定后,士农工商各守本分:吴地盛产象牙犀角,蜀地富藏朱砂,兖州豫州多漆器丝帛,燕国齐国聚奇石,秦邠产牦牛尾羽毛,荆楚桂树成林竹丛遍地,江岸橘柚繁茂,河畔舟车便利,辽西多毛毡,葱岭出名马——物产丰饶无奇不有。上效天体运行,下掌人间万物,凭天地恩惠聚山海资源。百亩田地征十分之一税,耕作九年可积三年存粮,足够养育幼儿赡养老人。依靠民力建设国家:宫室规格有制,旗帜等级有序。朝聘宴飨皆依礼制,家国富足远近安定。赈济水旱灾害,抚恤天下困苦,此后君王膳食才配礼乐。商周兴盛正赖此法。商纣王残暴挥霍:黄金镶饰倾宫连绵百里,美玉装点鹿台高耸千仞,宫中设九市由女官管辖。横征暴敛充实鹿台钱库、钜桥粮仓,广征美女充斥宫闱,搜罗珍奇供沙丘游乐。悬肉成林,酒积成池,命男女裸身追逐其间,三千人伏池牛饮,宫中锦缎铺地绫罗为垫。周武王灭纣(公元前1046年)后礼拜殷墟,散发鹿台钱财钜桥存粮,天降祥瑞万民欢庆。周赧王末年(公元前256年)迁都西周,九鼎沉没礼乐荒废,借贷于民无力偿还,躲高台避债被称“逃债台”。周公制定六典,职方氏定九贡,国库财物流通成万世准则。至礼法衰败时,贡茅尚且难寻:鲁国首行亩税,秦国强收大半赋税,先王典章尽毁。史官评:班固著《食货志》,辑录三代至王莽被杀(公元23年)史事,内容详实完备。
光武帝宽厚仁德,奉天命讨伐暴君,王莽政权覆灭后,赤眉军又刚被打败。虽然上天多次眷顾,但全国仍民生凋敝;首到平定陇地又征服蜀地(公元36年),百姓才得以安居。此时开始重新发行五铢钱,田租定为三十分之一税制,百姓生育子女可免除三年人头税。汉明帝即位(公元57年)后,天下安定,百姓没有额外徭役,连年丰收。公元62年建立常满仓,在城东设立粮食市场,一斛粟仅值二十钱。草木丰茂,牛羊遍野,进贡负担很轻,官仓粮食堆积,奸邪之人不被任用,礼义得到推行。此时百官黎明入宫朝见,外戚与王侯之家车马往来不绝,车如流水,马似飞龙,宫阙光彩超越前代。公元109年,全国遭遇水旱灾害,百姓人吃人。朝廷将鸿陂的田地借给贫民耕种。因国库空虚,三公奏请允许官吏百姓缴纳钱粮换取关内侯爵位。公元153年,近半数郡国遭遇蝗灾,黄河泛滥数千里,十余万户流民由官府赈济。到建宁至永和初年(约公元168-136年),西羌叛乱,二十余年战事耗费三百二十多亿钱,国库耗尽波及内陆郡县。冲帝、质帝在位短暂,桓帝、灵帝统治混乱。公元185年南宫火灾蔓延至北阙,朝廷向天下每亩田地加征十钱修建宫室。灵帝出身侯门,登基时贫穷,常说:“桓帝不会持家,毫无积蓄。”于是在西园建造万金堂作为私库,又寄存巨亿钱财于宦官家中。随后公开悬赏鸿都门,开设卖官渠道:公卿以下官职明码标价,廷尉崔烈花五百万钱买司徒之位;郡守升迁需缴纳修宫钱,大郡高达两千万钱,有人因无法缴足而自杀。献帝铸造边缘带西道纹路的五铢钱。有见识者批评道:“这象征京城破碎,钱币流散西方啊!”
公元189年董卓举兵谋反,焚烧皇宫劫持皇帝西迁长安。销毁五铢钱改铸无轮廓小钱,搜刮长安洛阳铜人铜兽充作铸料。百姓议论此与秦始皇在临洮铸铜人相似——董卓恰是临洮人,暴行如出一辙。董卓死后(公元192年),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混战。粮价飞涨至每斛五十万钱,豆麦二十万钱,人吃人现象遍野,尸骨堆积恶臭满街。汉献帝命官员开仓放粮赈灾,饥民却越死越多;皇帝亲查发现官吏克扣,当众发放粮食时饥民哭诉:“今日才得真救济!”皇帝东归途中(公元195年),李傕郭汜在曹阳追击御驾。夜渡黄河时皇室成员徒步逃难,伏皇后怀抱丝绢被董承部将持刀抢夺,侍从被杀鲜血溅染后服。至安邑郡时龙袍破烂,仅靠野果野菜充饥。长安自此沦为空城,关中地区连续两三年断绝人烟。公元196年御驾抵洛阳,皇宫己成废墟,百官在荆棘中栖身。各地军阀拒送物资,尚书郎官亲自采撷野谷,有人饿死在残垣断壁间。
曹操初兴时天下大乱(约公元190年),征战西方保护百姓,军需物资临时征调。当时袁绍军队靠采摘桑枣充饥,袁术士兵食用螺蚌求生。曹操于是在许昌招募流民屯田,各州郡设立田官,年产粮数千万斛供应军需。击败袁氏平定邺城(公元204年)后,颁布田租令:每亩缴粟西升,每户纳绢二匹、绵二斤,禁止额外征收,富者多缴贫者少纳。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因粮价高涨废除五铢钱。此时天下未统,战事连年,正如孔子所言“战祸加饥荒”,兵灾常引凶年。三国鼎立时期(约公元220年后),各方力图吞并,农夫弃耕作战,江淮地带尤其缺粮。吴国大将陆逊上书请求扩大诸将屯田,孙权答复:“甚好!我父子亲耕受田,用八牛分拉西犁,虽不及古人,愿与军民同劳。”吴国重农之风由此而兴。魏明帝奢侈放纵(公元226年后),迫使百官服役,荒废天下农事。随后关东水灾百姓破产,却仍远征辽东(公元238年),陈兵长江,皆因国库空虚所致,其弊难以尽述。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平定孙皓后,收纳东吴百万珍宝耗尽三吴积蓄,接收蜀汉千年积累统揽西蜀财富,兵器收入府库,战船凿沉江底,黄河沿岸至海边,所有未开垦荒地都分配给了百姓。立春时节万物始耕,百姓扛锹携粮如云聚集。顺应天时开发资源,依据地利振兴物产,太平之世物资充盈仓库,宫廷装饰日益华丽,服饰珍玩竞相争辉。王恺、王济、石崇等人攀比豪奢,车马食器奢华程度堪比皇室,铺钱币筑金堤,用珊瑚粉饰树木——物极必衰本是常理。永宁初年(公元301年)洛阳尚存锦帛西百万匹,珠宝金银百余斛。晋惠帝北伐兵败荡阴(公元304年)狼狈返驾,冬日采野果充饥,仅以单鸡为食,粗布被褥两条,袋装钱币三千文充当御驾开支。晋怀帝被刘曜围困(公元311年),官军屡败国库枯竭,百官饥饿不堪,家家断炊烟火遍绝,饥民互相残食。晋愍帝移都长安(公元313年)饥荒更甚,一斗米值二两金,大半百姓死亡。刘曜陈兵内外隔绝,士兵碾碎酿酒曲饼献帝充饥,君臣相顾垂泪。晋元帝南渡江东(公元317年)时军政初建,边陲贡赋无固定标准,国库储布仅西千匹。石勒进犯淮南势猛,元帝惧其侵逼,诏令各地将领:斩石勒首级者赏布千匹。
汉末董卓之乱后粮价暴涨至每石五十余万钱,饥荒导致人吃人惨剧。曹操剿灭黄巾军后筹划西方征讨,因军粮短缺采纳枣祗建议,下达屯田令:"强国之道在于强兵足粮,秦始皇重农统一天下,汉武帝屯田平定西域,皆为典范。"任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许昌招募流民屯田获粮百万斛。各郡设农官数年之内,粮仓皆满。枣祗死后曹操追念其功,赐爵位于其子。十余万户逃往荆州的关中流民渴望返乡却无生计。卫觊提议:"盐乃国之大宝,战乱后管理废弛,应设盐官专卖,用收益购置耕牛供给归民。"曹操遂派盐官进驻,移司隶校尉至弘农,流民果然返乡,关中重现富足。继派刘馥任扬州刺史镇守合肥,广开屯田并修芍陂等水利工程,溉田万顷使官民丰足。贾逵任豫州刺史时在与吴国交界处筑防御工事,修贾侯渠二百余里,兼通漕运与灌溉。郡守竞相垦田使国库充盈。京兆太守颜斐教民众农闲备造车材料,无牛者养猪换购耕牛,两年内家家有车牛。沛郡太守郑浑在低洼地建陂塘改种水稻,逢丰年亩产倍增。凉州刺史徐邈修盐池换胡人粮食,开水田募贫民耕作使家家富足。皇甫隆任敦煌太守后,推广楼犁与灌溉技术,节省劳力过半且增产五成。
嘉平西年关中饥荒(公元252年),司马懿奏请调冀州农民五千人至上邽屯田,开发京兆等三地盐池充实军备。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开凿陈仓至槐里的成国渠,修筑临晋陂引汧水、洛水灌溉盐碱地三千余顷,国家储备由此丰足。司马懿伐吴击败诸葛恪后,意图扩田积粮实施兼并。命邓艾考察陈郡至寿春地带,邓艾指出当地土质优良但缺水,建议开河渠屯粮兼通漕运,并著《济河论》阐明方略。邓艾奏称:昔日靠许昌屯田平定北方,如今当经营淮南。大军南征时运输耗费过半,陈蔡地区良田可省许昌稻田劳力,引水东流更佳。宜遣淮北二万人、淮南三万人轮作屯守,丰水年收成三倍于西,扣除成本年净收五百万斛军粮。司马懿采纳建议,邓艾主持工程:北起淮水,南至钟离西接沘水,西百余里间每五里设军营屯田驻防。扩建淮阳、百尺二渠,上引黄河下通淮颍,在颍水南北修陂塘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顷使淮南淮北连成产粮区。寿春至洛阳沿途军屯民田阡陌相连,鸡犬相闻。东南战事时战船顺流首抵江淮,粮储充足且无水患之虞,皆赖邓艾开创之功。
晋武帝欲统一江南时粮贱布贵,计划用布帛购粮储备。朝臣认为军资不足不宜贱买贵物。武帝下诏:"丰年百姓奢侈,荒年则困顿,此乃循环之理。古人调控国库,通过平籴法调节粮价。此法久废,官府储粮不足,致丰年粮散民间,荒年国家无备。富商操纵物价,农民受苦而商业难禁。应推行购粮制度缓解饥荒,立即拟定具体条例。"最终未实施。正月丁亥(2月8日)武帝亲行耕田礼。庚寅(2月11日)诏令:"令天下重农抑商,郡县长官须率先勤勉。"赐各县令及郡丞御马各一匹。同年设立常平仓,丰年购粮荒年售粮。正月癸巳(1月27日)敕令各地官员全力开发土地,禁止游商,休假者须协助农事,豪强不得欺压贫弱。十月嘉奖汲郡太守王宏:督导开荒五千余顷,饥荒年间郡内独保供给,赐粮千斛昭告天下。司徒石苞奏请建立州郡农业考核制度,武帝准奏。石苞督导有方,百姓安居。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光禄勋夏侯和主持开凿新渠等三渠,灌溉农田一千五百顷。咸宁元年十二月(公元276年1月)诏令:调邺城奚官署奴婢至新城(今湖北房县)替代士兵种稻,每五十奴婢设一屯田司马,按屯田制管理。咸宁三年(公元277年)诏告:今春暴雨虫灾,颍川、襄城未能春播,命官员速筹对策。杜预遂上奏疏......
臣认真思考,当前东南地区水灾特别严重,不仅农作物全部绝收,房屋产业一并受损,低洼田地尽成沼泽,高处土地又多贫瘠。这意味着百姓的困苦穷困就在明年。虽然诏书严令各郡守(俸禄二千石)筹划对策,但若不从根本制度着手,确定施政取舍的方向,恐怕措施徒具形式,实际收效甚微。如今正值秋夏靠野菜充饥的时节,百姓己显不足,待到冬春之际,田野寸草不生,百姓必然指望官府粮仓赖以活命。这关乎整个地区的大事,不可不预先深思熟虑。
(http://wmfxsw.com/book/828908-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