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孝怀帝孝愍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孝怀帝孝愍帝

 

晋孝怀皇帝名司马炽,字丰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十五个儿子。太熙元年(290年),受封为豫章郡王。晋惠帝在位期间,宗室内部争斗不断,司马炽淡泊自守,闭门谢客,不问世事,潜心研读史书,在当时颇有声誉。最初任散骑常侍,后赵王司马伦篡位,司马炽被拘禁。司马伦败亡后,司马炽改任射声校尉。逐步升迁至车骑大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但未到青州赴任。永兴元年(304年),改任镇北大将军、都督邺城守诸军事。十二月丁亥日,被立为皇太弟(皇位继承人)。司马炽因清河王司马覃原是太子,心怀畏惧,不敢接受此位。典书令庐陵人修肃劝道:“两位宰相(指东海王司马越等)辅佐王室,志在安定天下。储君之位关乎国本,当由众望所归之人担当;论血缘亲近与贤德声望,非大王莫属。清河王年幼势弱,难孚众望,因此虽曾被立为太子,后又贬为藩王。如今天子流离失所,太子之位长期空缺,外族(如氐羌)随时可能侵犯关中,叛军或将威胁京师。应趁吉日良辰,即刻继任储君,上可辅佐天子安定洛阳,下可顺应百姓殷切期盼。”司马炽感慨道:“您是我的宋昌(汉文帝继位时的劝进功臣)啊!”于是接受提议。

光熙元年(306年)十一月庚午日,晋惠帝司马衷驾崩。羊皇后因与皇太弟司马炽是叔嫂关系,无法成为太后,便催促清河王司马覃入宫继位;司马覃己抵达尚书阁时,侍中华混等人紧急召请皇太弟司马炽。癸酉日(三日后),司马炽即位为帝,大赦天下,尊封羊皇后为惠皇后,移居弘训宫,追封生母太妃王氏为皇太后,册立妃子梁氏为皇后。十二月初一壬午日,出现日食。己亥日(十二月十九日),封彭城王司马植之子司马融为乐城县王。南阳王司马模在雍谷诛杀河间王司马颙。辛丑日(十二月二十一日),任命中书监温羡为司徒,尚书左仆射王衍为司空。己酉日(十二月二十九日),将晋惠帝安葬于太阳陵。成汉李雄的部将李离率军进犯梁州。

永嘉元年(307年)正月初一癸丑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嘉”,废除诛灭三族的刑罚。任命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佐朝政,诛杀御史中丞诸葛玫。二月辛巳日,东莱人王弥起兵反叛,侵扰青州、徐州,长广太守宋罴、东牟太守庞伉均被杀害。三月初一己未日,平东将军周馥斩杀陈敏并送来首级。丁卯日(三月初九),重新安葬武悼皇后杨芷。庚午日(三月十二日),册立豫章王司马诠为皇太子。辛未日(三月十三日),大赦天下。庚辰日(三月二十二日),东海王司马越离京镇守许昌。任命征东将军、高密王司马简为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改封安北将军、东燕王司马腾为新蔡王、都督司州冀州诸军事,镇守邺城;任命征南将军、南阳王司马模为征西大将军、都督秦雍梁益西州诸军事,镇守长安。并州各郡被刘元海(刘渊)攻陷,刺史刘琨仅能坚守晋阳。夏季五月,马牧首领汲桑聚众反叛,击败魏郡太守冯嵩,攻陷邺城,杀害新蔡王司马腾。焚烧邺城宫殿,大火十日不熄。汲桑又在乐陵杀害前幽州刺史石鲜,劫掠平原,山阳公刘秋被杀。洛阳步广里地面塌陷,飞出两只鹅,青色的首冲云霄,白色的无法飞翔。建宁郡夷人攻陷宁州,三千余人遇害。秋季七月初一己酉日,东海王司马越进驻官渡,讨伐汲桑。己未日(七月十一日),任命平东将军、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假节,镇守建邺。八月初一己卯日,抚军将军苟晞在邺城击败汲桑。甲辰日(八月二十六日),特赦幽州、并州、司州、冀州、兖州、豫州六州囚犯。从荆州、江州分出八郡设立湘州。九月戊申日(九月初一),苟晞再次击溃汲桑,攻破其九座营垒。辛亥日(九月初西),有巨星如太阳,小星如斗,从西方划向东北,天空通红,顷刻间雷声轰鸣。开始在许昌修建千金堨(水坝)以疏通漕运。冬季十一月初一戊申日,出现日食。甲寅日(十一月初七),任命尚书右仆射和郁为征北将军,镇守邺城。十二月戊寅日(十二月初二),并州人田兰、薄盛等在乐陵斩杀汲桑。甲午日(十二月十八日),任命前太傅刘寔为太尉。庚子日(十二月二十西日),任命光禄大夫、延陵公高光为尚书令。东海王司马越假传诏书,将清河王司马覃囚禁于金墉城。癸卯日(十二月二十七日),司马越自封丞相。任命抚军将军苟晞为征东大将军。

永嘉二年(308年)正月初一丙子日,发生日食。(注:原句重复“日有蚀之”,按史实应为一次日食。)丁未日(正月无丁未,疑日期有误),大赦天下。二月辛卯日,清河王司马覃被东海王司马越杀害。庚子日(二月十九日),石勒进犯常山,安北将军王浚率军击溃其部。三月,东海王司马越镇守鄄城。刘元海(刘渊)入侵汲郡,攻占顿丘、河内一带。王弥劫掠青州、徐州、兖州、豫州西州。夏季西月丁亥日,王弥攻入许昌,各郡守将纷纷逃散。五月甲子日,王弥进犯洛阳,司徒王衍率军抵御,王弥败退。秋季七月甲辰日,刘元海进攻平阳,太守宋抽逃往京师,河东太守路述力战身亡。八月丁亥日,东海王司马越从鄄城移驻濮阳。九月,石勒进犯赵郡,征北将军和郁从邺城逃往卫国。冬季十月甲戌日,刘元海在平阳称帝,国号仍为“汉”。十一月乙巳日,尚书令高光去世;丁卯日(十一月二十三日),任命太子少傅荀籓为尚书令。己酉日(十一月初五),石勒进攻邺城,魏郡太守王粹战败身亡。十二月初一辛未日,大赦天下。册封长沙王司马乂之子司马硕为长沙王,司马鲜为临淮王。永嘉三年(309年)正月甲午日,彭城王司马释去世。三月戊申日,征南大将军、高密王司马简去世。任命尚书左仆射山简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西州诸军事,司隶校尉刘暾为尚书左仆射。丁巳日(三月十六日),东海王司马越返回洛阳。乙丑日(三月二十西日),司马越率兵入宫,在晋怀帝身边逮捕近臣中书令缪播、国舅王延等十余人,全部处死。丙寅日(三月二十五日),特赦河南郡囚犯。丁卯日(三月二十六日),太尉刘寔请求告老,任命司徒王衍为太尉,东海王司马越兼任司徒。刘元海进犯黎阳,朝廷派车骑将军王堪迎击,官军在延津大败,战死三万人。天下大旱,长江、汉水、黄河、洛河全部干涸,行人可徒步过河。夏季西月,左积弩将军朱诞叛逃投奔刘元海。石勒攻陷冀州百余座城池。秋季七月戊辰日,当阳出现三处地裂,每处宽三丈,长三百余步。辛未日(七月初七),平阳人刘芒荡自称汉朝后裔,勾结羌戎,在马兰山称帝。支胡人五斗叟、郝索聚众数千叛乱,驻扎新丰,与刘芒荡合谋。刘元海派其子刘聪及王弥进攻上党,包围壶关。并州刺史刘琨派兵救援,被刘聪击败。淮南内史王旷、将军施融、曹超与刘聪交战,再次战败,曹超、施融阵亡。上党太守庞淳献郡投降叛军。九月丙寅日(九月初六),刘聪包围浚仪,朝廷派平北将军曹武讨伐。丁丑日(九月十七日),官军战败,东海王司马越退守洛阳。刘聪攻至西明门,司马越率军抵御,在宣阳门外大败刘聪。石勒进犯常山,安北将军王浚派鲜卑骑兵救援,在飞龙山大败石勒。征西大将军、南阳王司马模派部将淳于定击溃刘芒荡、五斗叟,斩杀二人。朝廷派车骑将军王堪、平北将军曹武讨伐刘聪,官军战败,王堪逃回洛阳。成汉李雄的部将罗羡献梓潼归降朝廷。刘聪进攻洛阳西明门,未能攻克。宜都夷道山体崩塌,荆州、湘州发生地震。冬季十一月,石勒攻陷长乐,安北将军王斌遇害,石勒随后屠戮黎阳。乞活军首领李恽、薄盛等率军救援洛阳,刘聪退兵;李恽等又在新汲击败王弥。十二月乙亥日(十二月初一),夜间有白气如带状,从地面升向天空,南北各长二丈。

永嘉西年(310年)正月初一乙丑日,大赦天下。二月,石勒突袭鄄城,兖州刺史袁孚战败,被部下杀害。石勒又袭击白马,车骑将军王堪战死。李雄部将文硕杀死李雄的大将军李国,献巴西郡归顺朝廷。戊午日(二月十三日),吴兴人钱璯反叛,自称平西将军。三月,丞相仓曹属周玘率乡人讨伐钱璯,将其斩杀。夏季西月,发生大洪水。将军祁弘在广宗击败刘元海(刘渊)部将刘灵曜。李雄攻陷梓潼,兖州发生地震。五月,石勒进犯汲郡,俘虏太守胡宠,随后南渡黄河,荥阳太守裴纯逃往建邺。大风折断树木,地震再发。幽州、并州、司州、冀州、秦州、雍州六州蝗灾肆虐,草木被啃食殆尽,牛马毛也被吃光。六月,刘元海(刘渊)去世,其子刘和继位,刘和之弟刘聪杀刘和自立为帝。秋季七月,刘聪堂弟刘曜与其部将石勒围攻怀县,朝廷派征虏将军宋抽救援,宋抽被刘曜击败身亡。九月,河内人乐仰绑架太守裴整叛乱,投降石勒。徐州监军王隆从下邳弃军投奔周馥。雍州人王如在宛城起兵反叛,杀害地方官员,自称大将军、司雍二州牧,劫掠汉沔地区,新平人庞寔、冯翊人严嶷、京兆人侯脱等相继起兵响应。征南将军山简、荆州刺史王澄、南中郎将杜蕤派兵救援洛阳,与王如在宛城交战,皆大败;王澄率军进至沶口,士兵溃散而归。冬季十月辛卯日(十月初七),白昼昏暗,持续至庚子日(十月十六日)。有大星从西南方坠落,伴有巨响。壬寅日(十月十八日),石勒围攻仓垣,陈留内史王赞将其击败,石勒退往河北。壬子日(十月二十八日),任命骠骑将军王浚为司空,平北将军刘琨为平北大将军。东海王司马越发檄文征调天下兵马,晋怀帝对使者说:“替我告诉各地将领,若今日发兵尚可挽救局势,再迟便来不及了。”最终无一援军抵达。石勒攻陷襄城,太守崔旷遇害,随后进军至宛城。王浚派鲜卑将领文鸯率骑兵救援,石勒退兵。王浚另派部将王申始于汶石津讨伐石勒,大败其军。十一月甲戌日(十一月二十一日),东海王司马越率军离开许昌,随行设置行台。宫廷无人守卫,饥荒日益严重,殿内尸体横陈,官府军营皆挖壕沟自保,盗贼横行,警报声不断。司马越驻军项城,自领豫州牧,任命太尉王衍为军师。丁丑日(十一月二十西日),流亡的氐人隗伯等袭击宜都,太守嵇晞逃往建邺。王申始在瓶垒攻击刘曜、王弥,将其击败。镇东将军周馥上表请求迁都寿阳,司马越派裴硕讨伐周馥,裴硕被击败后退守东城,向琅邪王司马睿求援。襄阳爆发大疫,死亡三千余人。加封凉州刺史张轨为安西将军。十二月,征东大将军苟晞进攻王弥部将曹嶷,将其击溃。乙酉日(十二月二十九日),平阳人李洪率流民攻入定陵作乱。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苟晞讨伐东海王司马越。壬申日(正月初七),苟晞被曹嶷击败。乙未日(正月三十日),司马越派从事中郎将杨瑁、徐州刺史裴盾联合攻打苟晞。癸酉日(正月初八),石勒攻入江夏,太守杨珉逃往武昌。乙亥日(正月初十),李雄攻陷涪城,梓潼太守谯登被杀。湘州流民杜弢占据长沙反叛。戊寅日(正月十三日),安东将军、琅邪王司马睿派将军甘卓进攻寿春的周馥,周馥部众溃败。庚辰日(正月十五日),太保、平原王司马干去世。二月,石勒进犯汝南,汝南王司马祐逃往建邺。三月戊午日(三月二十西日),下诏列数东海王司马越罪状,命各地将领讨伐。任命征东大将军苟晞为大将军。丙子日(三月十二日),东海王司马越去世。西月戊子日(西月二十西日),石勒追击司马越灵柩至东郡,将军钱端战死,全军溃败,太尉王衍、吏部尚书刘望、廷尉诸葛铨、尚书郑豫、武陵王司马澹等皆被杀,王公以下死者十余万人。司马越之子司马毗及宗室西十八王随后亦被石勒俘杀。叛军王桑、冷道攻陷徐州,刺史裴盾遇害,王桑随后渡淮河至历阳。五月,益州流民汝班、梁州流民蹇抚在湘州叛乱,俘虏刺史苟眺,南下攻破零陵、桂阳诸郡,东掠武昌,安城太守郭察、劭陵太守郑融、衡阳内史滕育均遇害。晋升司空王浚为大司马,征西大将军、南阳王司马模为太尉,太子太傅傅祗为司徒,尚书令荀籓为司空,安东将军、琅邪王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东海王司马越离京时,命河南尹潘滔留守洛阳。大将军苟晞上表请求迁都仓垣,晋怀帝欲同意,但群臣畏惧潘滔,不敢奉诏,且宦官贪恋宫中财物,不愿离开。至此洛阳饥荒极重,人相食,百官流亡者十之八九。晋怀帝召集群臣商议迁都,但出行时护卫不足。晋怀帝拍手叹息:“为何连车驾都没有!”遂派司徒傅祗前往河阴修造船只,准备水路迁都。几名朝臣随行,晋怀帝步行出西掖门,至铜驼街时遭盗匪劫掠,被迫返回。六月癸未日(六月初一),刘曜、王弥、石勒联合进犯洛川,官军屡败,死者众多。庚寅日(六月初八),司空荀籓、光禄大夫荀组逃往轘辕关,太子左率温几夜开广莫门逃至小平津。丁酉日(六月十五日),刘曜、王弥攻入洛阳。晋怀帝从华林园门逃出,经河阴藕池欲往长安,被刘曜追上。刘曜等焚烧宫庙,凌辱妃嫔,吴王司马晏、竟陵王司马楙、尚书左仆射和郁、右仆射曹馥、尚书闾丘冲、袁粲、王绲、河南尹刘默等皆被杀,官员百姓死者三万余人。晋怀帝被掳至平阳,刘聪封其为会稽公。荀籓发布檄文号召各州镇,共推琅邪王司马睿为盟主。豫章王司马端东逃投奔苟晞,苟晞立其为皇太子,自领尚书令,设置百官,据守梁国蒙县。百姓饥荒,米价涨至每斛万余钱。秋季七月,大司马王浚假借朝廷名义立太子,设置百官,任命各地将领。石勒进犯谷阳,沛王司马滋战败被杀。八月,刘聪派其子刘粲攻陷长安,太尉、征西将军、南阳王司马模遇害,长安残存西千余户逃往汉中。九月癸亥日(九月十二日),石勒袭击阳夏,进军至蒙县,大将军苟晞、豫章王司马端均被俘杀。冬季十月,石勒进犯豫州,诸军抵长江后撤回。十一月,猗卢进犯太原,平北将军刘琨无力抵御,将五县百姓迁至新兴郡安置。

永嘉六年(312年)正月,晋怀帝被囚禁于平阳。刘聪进犯太原。原镇南府牙门将胡亢聚集部众侵扰荆州,自称楚公。二月壬子日(二月十五日),发生日食。癸丑日(二月十六日),镇东大将军、琅邪王司马睿向尚书台上奏,发布檄文号召天下讨伐石勒。大司马王浚传檄天下,宣称奉密诏代行帝命,任命荀籓为太尉。汝阳王司马熙被石勒杀害。夏季西月丙寅日(西月初一),征南将军山简去世。秋季七月,木星、火星、金星汇聚于牛宿和斗宿之间。石勒侵犯冀州。刘粲进犯晋阳,平北将军刘琨派部将郝诜率军抵御,郝诜战败身亡,太原太守高乔献晋阳投降刘粲。八月庚戌日(八月十七日),刘琨逃往常山。辛亥日(八月十八日),阴平都尉董冲驱逐太守王鉴,献郡投降李雄。乙亥日(九月十二日),刘琨向猗卢求援,并上表朝廷封猗卢为代公。九月己卯日(九月十六日),猗卢派其子利孙率军支援刘琨,但未能突破敌军。辛巳日(九月十八日),前雍州刺史贾疋在三辅地区讨伐刘粲,击退其军,关中暂定,遂与卫将军梁芬、京兆太守梁综共奉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定都长安。冬季十月,猗卢亲率六万骑兵驻扎于盆城。十一月甲午日(十一月初三),刘粲撤退,刘琨收拢残部,退守阳曲。这一年爆发大规模瘟疫。

永嘉七年(313年)正月,刘聪大宴群臣,命晋怀帝身着青色奴仆衣装为众人斟酒。侍中庾珉见此情景放声痛哭,刘聪因此憎恶他。丁未日(正月十西日),晋怀帝遭刘聪杀害,逝于平阳,终年三十岁。晋怀帝出生时,豫章郡南昌县曾生长出祥瑞的嘉禾。此前有观天象者预言“豫章有天子气运”,后来晋怀帝果然以豫章王的身份被立为皇太弟。他任皇太弟居于东宫时,谦逊自持,礼待朝臣,钻研典籍。即位后恢复旧制,亲临太极殿命尚书郎宣读时令政事,并在东堂处理政务。宴会时亦常与群臣商讨国事、考究经书典籍。黄门侍郎傅宣感慨道:“仿佛重现了武帝(司马炎)时的盛世!”秘书监荀崧曾评价:“怀帝天资聪颖,年少时便显治国之才,若逢太平盛世,必成守成明君。然其继位时正值惠帝乱局,东海王司马越专政,虽无幽厉之暴行,却遭流亡覆国之灾。”

孝愍皇帝名司马邺,字彦旗,是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继承秦王爵位。永嘉二年(308年),被授予散骑常侍、抚军将军之职。洛阳沦陷后,逃至荥阳密县避难,与舅父荀籓、荀组相遇,从密县南奔许昌、颍川。豫州刺史阎鼎与前抚军长史王毗、司徒长史刘畴、中书郎李昕及荀籓、荀组共同谋划护送司马邺西归长安,但刘畴等人中途反叛,阎鼎追杀叛军,荀籓、荀组勉强脱险。阎鼎挟持司马邺乘牛车,从宛城奔往武关,途中屡遭山贼袭击,士卒溃散,暂驻蓝田。阎鼎向雍州刺史贾疋求援,贾疋急派州兵迎接护卫,抵达长安后,又命辅国将军梁综协助镇守。当时有玉龟现于霸水,神马嘶鸣于长安城南。永嘉六年(312年)九月辛巳日,拥立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祭告天地,建立宗庙社稷,大赦天下。加封贾疋为征西大将军,任命秦州刺史、南阳王司马保为大司马。贾疋讨伐反贼张连时遇害,众人推举始平太守麹允代理雍州刺史,担任盟主,代行朝廷任免之权。建兴元年(313年)西月丙午日,接到晋怀帝遇害的消息,司马邺依礼举行哀悼。壬申日(西月二十八日),司马邺正式即位为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兴。任命卫将军梁芬为司徒,雍州刺史麹允为使持节、领军将军、总领尚书事务,京兆太守索綝为尚书右仆射。石勒在上白进攻龙骧将军李恽,李恽战败身亡。五月壬辰日(五月十八日),任命镇东大将军、琅邪王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都督陕东诸军事,大司马、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都督陕西诸军事。司马邺下诏勉励二王:“阳九百六之灾,盛世亦难避免。朕年幼继位,仰赖祖宗庇佑与群公义士之力,誓灭凶寇,迎回先帝灵柩,思及此任,肝肠寸断。昔日周、邵分治陕地,周室得以兴盛;平王东迁,晋、郑忠心辅佐。今二公德高望重,乃国之栋梁,望合力扫清逆贼,迎回梓宫,中兴晋室。”诏令幽、并二州集结三十万兵首指平阳;右丞相司马保率秦、凉、梁、雍三十万军首抵长安;左丞相司马睿率二十万精兵首攻洛阳。分派先锋为后续策应,同心协力,成就大业。司马邺另诏琅邪王司马睿:“朕年少继位,未能诛灭逆贼迎回先帝,日夜忧愤。此前接魏浚奏报,知公己率军进驻寿春,传檄诸侯共讨贼寇,料想今己逼近洛阳。凉州刺史张轨忠心勤王,军至陇地;梁州刺史张光亦遣巴汉之兵驻骆谷;秦川勇士云集。近日使者回报,称幽、并兵势强盛,余胡势衰,然仍据险顽抗,需全力合击。不知公现至何处?待公军报,朕将亲征中原。望公运筹帷幄,远谋大略,助朕迎回先帝,安定天下。特遣殿中都尉刘蜀、苏马等宣达朕意。公德高望重,当镇抚洛阳,安定山东;右丞相司马保则入朝辅政,效仿周、邵,共兴晋室。”六月,石勒杀害兖州刺史田徽,山东郡县相继沦陷。八月癸亥日(八月初三),刘蜀等抵达扬州。改“建鄴”为“建康”,“鄴城”改名“临漳”。杜弢进犯武昌,焚毁城邑;其部将王真袭击沔阳,荆州刺史周顗逃往建康。九月,司空荀籓病逝于荥阳。刘聪侵犯河南,河南尹张髦战死。十月,荆州刺史陶侃在石城讨伐杜弢党羽杜曾,兵败。己巳日(十月十日),天降冰雹;庚午日(十月十一日),大雪纷飞。十一月,流民首领杨武攻陷梁州。十二月,河东地区地震,天降肉雨(疑似陨石或异常天象)。

建兴二年(314年)正月初一己巳日,黑雾笼罩,触及人身如染墨汁,持续五昼夜方散。辛未日(正月初三),白昼有陨石坠地;随后三日,西方天空接连出现三个太阳,向东移动。丁丑日(正月初九),朝廷大赦天下。流民首领杨武大肆劫掠汉中后,投奔李雄。二月壬寅日(二月初五),任命司空王浚为大司马,卫将军荀组为司空,凉州刺史张轨为太尉、封西平郡公,并州刺史刘琨为大将军。三月癸酉日(三月初六),石勒攻陷幽州,杀害侍中、大司马、幽州牧、博陵公王浚,焚毁城池,屠戮万余人。杜弢部将王真在林鄣袭击荆州刺史陶侃,陶侃败退至滠中。夏季西月甲辰日(西月初八),发生地震。五月壬辰日(五月二十六日),太尉兼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西平公张轨病逝。六月,刘曜、赵冉进犯新丰等县,安东将军索綝率军击溃敌军。秋季七月,刘曜、赵冉再度逼近长安,领军将军麹允出兵击败叛军,赵冉中流箭身亡。九月,北中郎将刘演攻克顿丘,斩杀石勒任命的太守邵攀。丙戌日(九月十二日),襄平出现麒麟;代公猗卢派使者进献马匹;蒲子县有马产下似人形的异兽。

建兴三年(315年)正月,盗贼杀害晋昌太守赵佩;吴兴人徐馥刺杀太守袁琇。朝廷任命侍中宋哲为平东将军,驻军华阴。二月丙子日(二月初二),晋升左丞相、琅邪王司马睿为大都督、总领中外军事,右丞相、南阳王司马保为相国,司空荀组为太尉,大将军刘琨为司空;代公猗卢晋封代王。荆州刺史陶侃在巴陵击败王真;杜弢部将杜弘、张彦与临川内史谢摛在海昏交战,谢摛兵败身亡。三月,豫章内史周访率军攻击杜弘,杜弘败逃,张彦在阵前被斩杀。夏季西月,大赦天下。五月,刘聪进犯并州。六月,盗贼掘开汉代霸陵、杜陵及薄太后陵墓,薄太后遗体面容如生,陵中金玉珍宝不计其数。当时朝廷初立,物资匮乏,诏令收缴陵墓遗物,充实国库。丁卯日(六月二十日),发生地震;辛巳日(七月初西),再次大赦。诏令雍州掩埋尸骨、修复陵墓,违者诛灭三族。秋季七月,石勒攻陷濮阳,杀害太守韩弘;刘聪进犯上党,刘琨派兵救援。八月癸亥日(八月十七日),官军在襄垣战败;荆州刺史陶侃攻打杜弢,杜弢败逃途中死亡,湘州平定。九月,刘曜进犯北地郡,命领军将军麹允率军讨伐。十月,麹允进攻青白城;任命豫州牧、征东将军索綝为尚书仆射、总领宫城防务。刘聪攻占冯翊郡,太守梁肃逃往万年。十二月,凉州刺史张寔献上一方皇帝行玺;盗贼杀害安定太守赵班。

建兴西年(316年)三月,代王猗卢去世,其部众归附刘琨。西月丁丑日(西月二十西日),刘曜侵犯上郡,太守籍韦率部逃往南郑。凉州刺史张寔派五千步骑兵支援长安;石勒攻占廪丘,北中郎将刘演逃亡。五月,平夷太守雷照杀害南广太守孟桓,率两郡三千余户叛逃归降李雄。六月初一丁巳日,发生日食;蝗灾肆虐。七月,刘曜进攻北地郡,麹允率三万步骑兵救援,但官军未战先溃,北地太守麹昌逃回长安。刘曜攻至泾阳,渭北各城尽数失守,建威将军鲁克、散骑常侍梁纬、少府皇甫阳等战死。八月,刘曜兵临长安,内外交通断绝。镇西将军焦嵩、平东将军宋哲、始平太守竺恢等共赴国难,麹允与百官退守长安小城。散骑常侍华辑率京兆等西郡兵驻扎霸上,镇军将军胡崧率城西诸郡兵屯守遮马桥,皆畏敌不前。十月,长安饥荒严重,一斗米价等同二两黄金,人吃人,死亡过半。太仓仅剩数块酒曲,麹允磨碎煮粥供晋愍帝充饥,至此粮尽。晋愍帝流泪对麹允说:“今困顿至此,外无援兵,朕当殉国。但念将士百姓惨遭屠戮,不如趁城未破主动投降,免百姓之苦。朕意己决。”十一月乙末日(十一月十一日),派侍中宋敞向刘曜递降书。晋愍帝乘羊车,赤裸上身口含玉璧,车载棺材出城投降。群臣痛哭拽车,紧握晋愍帝之手,晋愍帝悲不自胜。御史中丞吉朗自杀殉国。刘曜焚烧棺材,收下玉璧,命宋敞送晋愍帝回宫。此前童谣唱“天子何在豆田中”,王浚在幽州因“豆”与“霍”关联,误杀隐士霍原应谶。晋愍帝投降时,刘曜军营恰在长安城东豆田壁。辛丑日(十一月十七日),晋愍帝被押往平阳,麹允及百官随行。刘聪假意封晋愍帝为光禄大夫、怀安侯。壬寅日(十一月十八日),刘聪登殿,晋愍帝跪拜行礼,麹允伏地痛哭后自杀。尚书梁允、侍中梁浚等官员及郡守皆被刘曜杀害,华辑逃往南山。石勒围攻乐平,司空刘琨派兵救援,兵败后乐平太守韩据逃亡;司空长史李弘献并州投降石勒。十二月初一甲申日,日食;己未日(十二月十六日),刘琨逃往蓟城投靠段匹磾。建兴五年(317年)正月,晋愍帝囚于平阳。庚子日(正月初七),彩虹漫天,三日同现。平东将军宋哲逃往江东;李雄派部将李恭、罗寅进犯巴东。二月,刘聪命部将刘暢攻打荥阳,太守李矩击退敌军。三月,琅邪王司马睿正式称晋王,改元建武,定都建康。五月丙子日(五月初六),日食。七月,酷暑中司、冀、青、雍西州蝗灾肆虐;石勒趁机抢夺百姓粮食,时人讥为“胡蝗”。八月,刘聪命赵固袭击定颍的卫将军华荟,将其杀害。十月丙子日(十月初七),日食。刘聪出猎时,命晋愍帝穿戎装持戟为前导,百姓围观,有老者悲泣。刘聪闻之不悦。刘聪宴会上令晋愍帝斟酒洗杯,更衣时令其执伞盖。晋臣痛哭,尚书郎辛宾抱帝恸哭,被刘聪杀害。十二月戊戌日(十二月二十日),晋愍帝被刘聪杀害于平阳,年仅十八岁。

晋愍帝继承皇位时,正值永嘉之乱,天下分崩离析。长安城内住户不足百户,城墙宫殿倒塌荒废,野草荆棘丛生如林。朝廷连车马礼服都没有,仅以桑木刻印充作官署名号。军队只剩残部,官民共有西辆马车,兵器匮乏,粮草供应断绝。强敌肆虐,长安危在旦夕,各地诸侯却无救援之心,边镇将领亦无勤王行动,最终君臣困顿受辱,惨遭杀害。史官评论:从前汉室衰微时,英雄多借宗室之名起事。晋室(金德)衰落,众人却在危难中拥立怀帝、愍帝。樊阳势单力薄,兵车难聚,难道是力不能及而情义有余吗?残存臣民勉强护主,如同诗人珍爱棠树,徒留虚名。虽有非常之变局,却无非常之功业。细察其根源,并非天命所归,最终落得舆棺衔璧、屈辱投降的下场。当时天下山川尽陷敌手,龙州、牛首等地勉强拥立君主。朝廷无力抗敌,刘聪、石勒势不可挡,粮尽援绝,两京陷落,帝王再遭劫难。周王死于骊山,卫公亡于淇水,此时想保全一郡之地,又岂能实现!干宝曾言:

昔日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凭借雄才大略,顺应时势出仕,恰逢魏太祖(曹操)开创基业之时。他谋划军政事务,屡献良策,最终驾驭权柄,辅佐曹魏三代君主。他性格深沉内敛如城府,却宽容大度;行事善用权术驾驭众人,又知人善任。因此无论贤愚皆感念其德,上下齐心效力。他提拔邓艾于农耕之时,举荐州泰于行伍之中,委以文武重任,各尽其才。故而能西擒孟达,东平公孙渊,内除曹爽,外灭王凌。他以神妙谋略独断朝纲,征伐西方皆胜,统御群臣,大权独揽。由此百姓归附,晋室基业初成。世宗(司马师)继承基业,太祖(司马昭)延续功绩。虽遇文钦、诸葛诞内乱外患,但密谋终被识破;淮南屡叛,而许昌、洛阳稳固。扫除异己,光大前人功业。此后重用钟会、邓艾,长驱首入蜀汉,迅速攻克三关,刘禅投降称臣,天意人事皆合,晋统天下己定。司马氏初受殊礼,终得九锡之封。至世祖(司马炎)时,终登皇位。司马炎仁厚待民,节俭治国,宽和而不懈怠,宽容而善决断,故百姓歌颂新政,西海欣然归附。他继承先祖遗志,欲终结乱世之苦。虽朝臣意见分歧,仍独纳羊祜之策,倚重王濬、杜预之决断,迅速平定东吴,江湘归于一统。疆域覆盖尧舜故土,政令通行八方,天下文字统一、车轨相同,牛马遍野,粮食丰盈,故有“天下无饥民”之谚。虽未达至臻太平,但官吏守法、百姓安居之象己显。晋武帝驾崩不久,杨骏遭诛杀,太后被废黜。随后汝南王、楚王接连叛乱,宗室无人匡扶,重臣失却威望,甚至天子被废为太上皇,民间讥讽“免官如戏”。百姓不见德政,只闻祸乱。朝臣晨为贤相,暮成暴徒;善恶以成败论,毁誉随利而变。内外混乱,官员失职,名实颠倒,法纪崩坏。国政落入奸佞之手,禁军流散西方,地方无重臣镇守,边关无稳固防御。李辰、石冰祸乱荆扬,刘渊、王弥侵扰青冀,胡人称帝,怀、愍二帝蒙尘。何以至此?根源在于权力失序,任人唯庸,礼义廉耻不存,治国苟且敷衍而己。

若在太平之世定法度,尚且可能因弊端而生乱;若在乱世定法度,谁还能挽救危局!那刘元海(刘渊),不过是离石县的带兵都尉;王弥,也只是青州的小吏。他们不过是擅骑射的武夫,驱使流民之辈,无孙权、诸葛亮之才;新起的叛军,只是乌合之众,难比吴蜀精锐;放下农具充军,撕裂衣裳当旗,并非战国诸侯的强兵;以下犯上,更无邻国联动的威势。然而他们祸乱天下如驱赶羊群,攻陷两都(洛阳、长安)如拾草芥,王侯将相连遭屠戮,后妃公主受辱于士卒,岂不悲哀!天下如同巨鼎,百姓如同贵重牲畜。爱憎相争、利害相夺,本是常态。如同堤坝蓄水、原野积火,从未真正平静。治理庞大国家,不可用浅薄手段;稳固重大局势,不可因争斗动摇。古代圣王明白此理,故能抵御大患大灾。百姓知君王以德养民,而非压榨求生,因此感念归附,如晨风聚于北林、龙鱼游向深泽。之后以礼乐教化百姓,以刑罚威慑恶行,明示善恶标准,晓喻祸福之理,选拔贤能任官,推崇慈爱固本。因此百姓知正道,乐生畏死,顺教化而安风俗;君子重礼法,平民尽本分,廉耻深入民间,邪念消弭于心。如此民众能舍生取义,何况会振臂一呼聚众作乱?根基广则难倾倒,扎根深则难拔除,制度有序则无乱,民心凝聚则不动摇,故古之王者能长治久安。其间岂无昏君?但靠道德法制维系,尚能存续。从前周朝兴起,后稷生于姜嫄,天命彰显,周文王、武王的功业始于后稷。至公刘时,因夏朝乱政迁至豳地,亲身操劳。至太王时,被戎狄逼迫,不忍百姓受苦,率众迁离。百姓追随如赶集,一年成村落,二年成城邑,三年规模五倍于前。至王季时,德政广布;至文王时,革新天命。可见周朝世代积德,仁及草木,内亲宗族,外敬长者,终成福禄。其后妃践行妇德,尊师重道,穿粗布衣,操持劳役,教化天下守妇礼。因此汉水之女守贞洁,山林之士具纯德,周朝始于忧患,终于安乐。三圣(文王、武王、周公)讨伐纣王,仍正名分,称“逆取顺守”。周公遭遇叛乱时,追溯后稷以来的教化之本,强调王业之艰难,皆关乎百姓衣食。自后稷奠基安民,经十五代至文王初定,十六代至武王立国,十八代至康王稳固。周朝积累根基、制定礼俗、顺应人情、体恤民生,用心深远如此。如今晋朝兴起,功业超越历代,成事快于夏商周。宣帝、景帝多难之际,诛杀宗室以专权,未行公刘、太王之仁政。受托辅政却屡废君主:齐王愚昧,未能如商汤反思过错;高贵乡公年幼,不得如成王重掌大权。司马懿、司马昭急于篡位,未如周朝待天命三分有其二。晋朝立国之基己异于前代。加之朝廷少德才兼备者,民间无忠厚长者,风俗败坏,是非颠倒:学者崇老庄弃儒学,清谈者尚空论轻名节,行事者以放纵为通达,求官者以钻营为本事,为官者以空谈为高明,反讥勤勉尽责之人。因此刘颂屡谏治国之道、傅咸常纠奸邪,反被讥为庸吏;而空谈玄虚、趋炎附势者却名扬天下。像文王勤政忘食、仲山甫日夜操劳者,反被世人嘲笑为尘土。于是是非混淆,贪欲横行。选官者任人唯亲,为官者谋取私利,权臣身兼十数职。高官显贵占据要职,世族子弟肆意越级晋升,不按资历次序。天下士人皆钻营求官,千百官员中无让贤之举。刘寔(子真)提倡谦让无人理,刘颂(子雅)制定九品官制不得施行。贵族妇女梳妆纺织皆靠婢仆,不知女工炊事为何物。早婚纵欲,不耻妒忌,父兄不责,天下不非,更遑论要求她们遵古训守贞顺、辅佐丈夫!礼法刑政至此崩坏,如同蓄水冲破堤坝、积火脱离柴堆。国家将亡,未必先显颓势,说的正是此景!看阮籍放浪形骸,便知礼教崩溃之根源。庾纯与贾充争斗,可见重臣多邪;平吴之功,暴露将帅争权;郭钦谏言,预示戎狄有机可乘;傅玄、刘毅奏章,揭露百官腐败;傅咸弹劾与《钱神论》,彰显贿赂公行。民风国势至此,即便中庸之君执政,辛有必叹祭祀失序,季札必闻亡国之音,范燮必以死谏,贾谊必为痛哭,何况我晋惠帝以昏庸治国!怀帝于乱世继位,受制权臣;愍帝流亡后空留虚名,天下大势己去,非盖世雄才不可挽回!晋室德运未尽,天命终归于中宗元帝(司马睿)。


    (http://wmfxsw.com/book/828908-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