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梦想杯”总决赛城市的海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家热情空前,自从上次华夏队折戟十强赛,华夏国内的足球舆情降到了冰点,这次“梦想杯”让国民重新燃起了对足球的热情。
然而,林浩自己却比任何人都冷静。他每天除了查看网络舆情,更多的时间是和张伟,方正一起,研究着那些热门候选城市的体育局和足协的背景资料。
“网络投票是民意,但最终落地还得看‘官’意。”林浩对张伟说,“球迷的热情是我们的底气,但官方的支持才是我们顺利办赛的保障。”
就在投票活动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张伟的手机终于开始接到一些特殊渠道的电话。不再是那些满身铜臭的赞助商,而是一个个操着不同地方口音,自称是某某市体育局办公室的人。
“喂,是‘星火传媒’的张总吗?我是榕城市体育局的……”
“张总您好,我们是泉城市,我们市长对‘梦想杯’非常关注……”
风向,悄然变了。
之前是林浩他们需要考虑去哪儿,现在是各个城市开始主动抛出橄榄枝。他们都看到了“梦想杯”背后巨大的媒体曝光度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力。谁能拿下总决赛的承办权,无疑是一次绝佳的城市形象宣传机会。
在一众热情洋溢的候选城市中,一个名字引起了林浩的注意——苏城。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林浩对苏城的印象一首不错,有文化底蕴,经济发展迅速,GDP常年霸榜。而且是乾隆去过七次的地方,林浩对苏城又多了一份好奇。
苏城的票数在网上并不算最顶尖,但一首稳定在前十。而真正打动林浩的,是苏城体育局发来的一份承办方案。
那不是一份冷冰冰的公文,而是一份图文并茂、制作精良的PPT。里面详细列举了苏城奥体中心世界一流的场地设施,周边完善的交通和住宿配套,甚至贴心地为所有参赛队伍规划了备选的训练基地和后勤保障方案。
最关键的是方案的最后一页,上面没有提任何商业回报的要求,只写了一行字:“我们有园林般的耐心,静待花开;我们有双面绣的匠心,精雕细琢。足球,亦是如此。——苏城,欢迎所有追梦的少年。”
“有点意思。”林浩把这份PPT转发给了张伟和方正。
三天后,林浩在京都的一家茶馆里,见到了专程从苏城赶来的体育局副局长,钱卫东。
钱卫东西十岁出头,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身上没有官僚的派头,反而有种江南文人的儒雅气质。
“林指导,久仰。”钱卫东没有过多的寒暄,开门见山,“网络上的投票,我们苏城不占优势,我们不擅长在网上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拉票。我们更习惯把事情落到实处,再拿出来给别人看。”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沓文件,推到林浩面前:“这是我们体育局、教育局和公安系统联合签署的协调备忘录。只要‘梦想杯’总决赛落户苏城,场地、安保、交通、志愿者,所有非竞赛事务,我们政府层面全部兜底。您和您的团队,只需要专心负责足球本身。”
林浩翻看着文件,每一条都写得极其细致,权责分明,诚意十足。
“钱局长,”林浩抬起头,“我很好奇,苏城并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足球重镇,你们为什么对一个小学生比赛这么上心?”
钱卫东笑了,他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真诚而明亮。
“林指导,不瞒您说,我也是个球迷。这些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苏城更是排头兵。物质生活富足了,我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我们建了最好的体育场,办了最高水平的商业演出和国际会议,但体育,尤其是足球这块,始终是我们的短板。”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感慨:“我们苏城人相信‘不时不食’,做什么事都要遵循时令规律。青训也是一样,错过了播种的年纪,就别想有收获。您的‘梦想杯’,还有您的‘华夏足球少年’,让我们看到了这种规律,看到了希望。我们不求靠这次比赛一举成为足球城,那不现实。”
他看着林浩,一字一句地说:“我们只是想让苏城的孩子们,在家门口亲眼看看,全国最顶尖的同龄人是怎么踢球的。我们想借‘梦想杯’这颗火种,在我们苏城,点燃一把真正属于孩子们的足球之火。这个,比任何城市宣传都重要。”
林浩沉默了。
他见过了太多急功近利的嘴脸,听过了太多浮夸虚伪的许诺。而眼前这个来自苏城的官员,话语平实,却句句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他想要的,不就是一个能让他安安静静、心无旁骛地办好比赛,一个真正尊重足球、尊重孩子的地方吗?
林浩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看着钱卫东,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钱局长,我仿佛己经闻到,太湖边青草的味道了。”
一周后,“梦想杯”官网正式公布:
【官宣:第一届“梦想杯”全国小学生足球大会总决赛,将于暑期在江苏省苏城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盛大举行!】
消息一出,舆论一片赞叹。苏城精美的城市形象和那份诚意满满的承办方案被公之于众,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一场席卷全国的少年足球风暴,它的终极舞台,终于尘埃落定。
而此时,在全国三十五个赛区,一场场更加残酷、更加激烈的预选赛,正悄然拉开序幕。
(http://wmfxsw.com/book/843983-8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