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章 这不就有人惦记亲事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46章 这不就有人惦记亲事了!

 

一家人都挺忙碌的,裴母几个女眷现在很少下地,也就上午去一会儿收点蚌回来,下午都在家里忙着做肥皂呢。

如今家里宽裕了,裴父裴母也不是没苦硬吃的人,田地里山上都是请了人帮工的。

回来了姜明珠照旧优先每日监督几个孩子的学习,裴文琢和裴文钰学堂布置的课业可不少,然后才是帮着在家做肥皂。

家里几个女人现在对怎么做肥皂驾轻就熟,完全不需要姜明珠指导。

“明珠居然会打络子了!”裴母收到姜明珠的络子有些惊喜。

“之前幺妹教的,在县城里就打了不少想送给娘和两个嫂子。”姜明珠笑道。

裴母没想到姜明珠还会女红呢,笑的见牙不见眼,三儿媳妇打的络子好看着呢,照她看着络子放铺子里卖都是上好的手艺!

为了显摆一下三儿媳妇也不是什么都不会的人,裴母没少戴着姜明珠的络子串门。

裴家这几个月又是包山又是请人帮工的,日子眼见越来越红火了,是要当地主老爷的节奏啊!

临山村的村民也不是人人都好心眼,见人家日子越过越好也是要眼红的。

有那嘴碎的就在村里说闲话,村里就开始有了风言风语,说裴父裴母没脸没皮花用儿媳妇嫁妆,能过上这日子都是托三儿媳妇的福,坑了儿媳妇亲家的钱来补贴自己家。

也有说姜明珠的,进门一年多了还是个不下蛋的母鸡!

传来传去的,又有说姜明珠络子打的好,都能补贴家用了!而且城里的小姐识文断字,教的裴家如今一家子都会识字了!

姜明珠自然也听到了这些风言风语,她心里虽有些不悦,但并未放在心上。

裴母和裴幺妹却气得不行,首接拉着姜明珠的手,要去找那些嚼舌根的人理论。

姜明珠赶忙拦住婆婆,笑着劝道:“娘,咱们日子过得好,他们眼红也是正常的。咱们犯不着和他们置气,只要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就行。”

裴母想想也是,强按下了火气。不过,始终心气不顺,知道哪几家在说他们家坏话,又到李村长告状。

“李村长,我们家可以不计较他们说坏话,但是以后让他们到我们裴家帮工是万万不可能了!”裴母态度十分强硬。

李村长一心为着村里好,想要村里人日子好过些,知道有人端皮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当下也是气的不行。

“侄媳妇你放心,我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这几家以后你们就不收他们家的人做工了!”李村长同意裴母的做法。

裴母心里舒服了不少,一天二十文的工钱,在乡下镇里都不低了,却没想到有这种白眼狼。

明珠多好的一个儿媳妇啊!这些杀千刀的就是嫉妒他们家!

有婆婆替自己做主姜明珠挺开心的,没有婆媳矛盾,妯娌矛盾姜明珠觉得自己也挺幸运的,要是换到别的人家指不定什么样呢。

裴幺妹年龄也过了十五了。

这不就有人惦记亲事了。

姜明珠略有些稀奇瞧着上门的媒婆,穿着喜庆的紫红色衣裳,头上也别了一朵同色系的绢花,法令纹很重看来平日里面部表情很丰富,脸上带着亲切的笑。

家里的男丁还在山上,家里就剩几个女人,因着是给裴幺妹说亲的,幺妹害羞的避开了,躲房间里偷听。

“那陶员外家的小公子长得一表人才,和你家姑娘正相配呢,而且陶公子还是读书人呢。”媒婆张嘴就是夸。

“而且陶家家大业大,出门都是马车,家里仆从也多,你家姑娘嫁过去就是享福的命!”媒婆自个儿也觉得陶员外家好。

这陶员外就是去年裴家去帮工的那户人家,祖籍就是临水县的,但是没几个人家知道他们怎么突然回来,如今还要和裴家结亲。

结亲有裴砚之的原因,裴砚之在县里都是有名气的,而且考中的几率非常大。也有裴家自家的原因,裴家如今也算个地主了,家里可有几百亩地呢。要不然陶员外家看不上裴家一家子泥腿子,不过是个童生罢了,未来能走到哪儿还不知道呢。

要放在以前裴母肯定是觉得自家是高攀不上的,虽然现在门第上差了不少,但是砚之未来高中,两个孙子在学堂也有出息,这门第还真不好说,若是结亲以后也不会薄待她家幺妹。

“陶家大夫人很是喜欢你家姑娘,未来婆媳之间肯定能相处的好。而且陶员外听说你家三公子是个读书人,两个孙子也进了学堂,很是欣喜,催促着咱们把庚帖换了,把亲事定下来。陶员外最喜欢读书人了,承诺若是结亲,你家未来进京赶考陶家全包了!他们家在京城也是有人的!”媒婆拉着裴母的手一口气说完,连气都不带喘的。

裴大嫂递了一杯茶给她,媒婆道了声谢,咕咚咕咚喝完了。

裴母没有首接应承下来,只说他们家会考虑考虑。

媒婆也没拉脸子,正常情况下也没有一说亲人家就同意的,又将陶家上下夸了一遍,见裴母还是不松口,笑着说让裴母考虑考虑下次再来,甩着帕子走了。

出了裴家院子,媒婆“呸”的吐了一口痰,“什么玩意儿,来你家说亲是看得上你,还推三阻西的,要不是为了媒礼我都不惜得来!”

媒婆心里也嫉妒着裴家呢,她自家女儿也年岁正好,待字闺中呢,在她眼里她觉得自己女儿甩了裴幺妹好几条街呢。

陶家请媒人上门的时候,她还和陶夫人提了一嘴她家闺女,还没说完就被嫌弃了,要她说这陶夫人也是个有眼不识金镶玉的!

媒婆走了,裴家人在院里面面相觑。

姜明珠不了解陶家,但是也在县城里听过这家的名号,从各家夫人嘴里听过八卦的。

从门第来说比裴家高,他们姜家也只是财力与他们差不多,身份上可比不上。

陶家的员外郎虽说是捐的,也不是正式官职,但不大不小也是能协助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儿,姜家只是商户。


    (http://wmfxsw.com/book/850539-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