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团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章 团建

 

朱和光把陆标喊到了办公室,跟他说:“力通的审核通过了,把项目奖金分配下给我审核。”

“真发,40万元呀!”陆标说。

“当然发,我们不能言而不信。”朱和光说。

“这可是马梵熙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陆标有点激动的说。

如果这次不发,以后我们做领导的就没有公信度了,这很关键。”朱和光说。

“好吧,我把分配的草案制定好后发你。”陆标说。

两天后,陆标把奖金分配方案给了朱和光。朱和光让涉及到的部门负责人都到他办公室,他要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赞同,不能有任何人不满意,这是分配的原则。奖金分配是很敏感的问题,一旦分配不公,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点在朱和光以前的工作中是深有体会的,所以,他要召集大家一起过一遍,确保所有人都认可这个分配方案。

大家都来了朱和光的办公室,朱和光说;“针对人事部门制定的奖金分配方案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

“没意见。”绝大多数人回答。

“朱总,我们部门的周华这次起的作用不小,是否需要多调整些给他?”尹平说。

“怎么调整?”朱和光我。

“从我比例中调整百分之一给他吧。”尹平说。

“只要你没意见,我就同意。”朱和光说。

“朱总,这次客户公关方面雷波的贡献也很大,是不多调整一些给他?”黄梓溪后。

“可以呀,怎么调整?”朱和光问。

“和尹总一样,从我的比例中调整百分之一给他。”黄梓溪说。

“领导都很大度呀,这风气很好。”朱和光用赞赏的眼光看着大家说。

“朱总,这次样品制作,我们生产部门工作做得不细,把我的奖金比例调低些吧。”柳松很认真的说。

“不用。”朱和光很认真的说,“检测标准问题不是你们生产的问题,你的比例不用调整。”

“那好吧。以后我们一定努力不出错。”柳松说。

“陆总监,奖金分配的方案就这么定了,你把它在公司公示一下,任何人可以提出他们的疑意,我一定会重新评估。”朱和光坚定的说。

大家正准备离开,朱和光补充说:“黄总,策划一下团建的事情。”

“朱总你还没忘记,我正准备提醒你的。”黄梓溪说。

“就这个周末吧。”朱和光说,“不要光吃饭,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我感觉南山竹好不错,你们可以考虑考虑。”

“如果大家没意见的话,那我们就定南山竹海。”黄梓溪说。

“我们赞同。”大家都这么说。”

“那就这样说定啦。”黄梓溪笑着说。

第二天,黄梓溪来到朱和光的办公室,把团建的方案给了朱和光。

“我简单说下。”黄梓溪说,“我们周六下午出发,晚上吃团建餐,吃完饭,想泡温泉的就泡下温泉澡,据说南山竹海的温泉不错。”

“可以。”朱和光说。

“第二天早上我们去爬山,按部门进行比拼,第一个到达山顶的可以发点奖励。”黄梓溪接着说。

“这个很好,这样才能体现团队精神嘛!”朱和光赞赏的说。

“不过,我听说南山竹海可有2000多阶台阶喔。”朱和光有担心的说。

“不会有什么问题,我让王子奇做好应急预案。”黄梓溪说。

“我是担心你,别又出问题。”朱和光用担心的口吻说。

“不会吧,到时我多注意一点吧。”黄梓溪说。

朱和光吩咐王子奇,把晚宴用的酒和香烟准备好,同时准备一个急救包。

周六下午16:00点,大家集合出发。大概一小时的车程就到了预定的酒店。

大家欣赏了一下眼前的景色,就准备晚餐了。

酒桌上,朱和光第一个举起了酒杯说:“这次力通的审核,大家辛苦了,我先敬大家一杯。”朱和光端起就杯一饮而尽。

“朱总你太快了吧,让大家垫垫肚子再喝。”陆标提醒说。

“那大家就先喝点天目湖鱼头汤吧,这可是这里特色。”朱和光说。

在江苏龙城的阳溧市,天目湖鱼头汤堪称美食界的传奇。它以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品尝,成为江南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天目湖鱼头汤的鱼,取自清澈纯净的天目湖,这里生态环境优越,水质优良,为鱼类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条件。生长在其中的鳙鱼,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胖头鱼,个个膘肥体壮,鱼头硕大,肉质鲜嫩,没有丝毫泥腥味,这是其他地方的鱼头汤难以比拟的。

鱼头汤的汤,是这道美食的灵魂所在。以天目湖水为汤底,湖水经过山体绿色植被的层层过滤,清澈甘冽,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用它来煮鱼汤,不仅能最大程度地激发鱼的鲜美,还为鱼汤增添了一份天然的清甜。

成品的天目湖鱼头汤,汤色乳白,宛如琼浆玉液,表面泛起的细腻油花,更增添了几分的光泽。轻轻舀起一勺汤,送入口中,先是感受到汤的醇厚浓郁,接着是鱼的鲜美在舌尖上瞬间绽放,那股鲜美的滋味首击灵魂深处,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鱼头更是嫩滑无比,鱼脸颊处的肉,软嫩如豆花,入口即化;鱼脑则细腻绵密,富含营养,满满的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而且,这道汤鲜而不腥,肥而不腻,即使喝再多也不会觉得厌烦,反而越喝越上瘾。

喝完鱼头汤,大家开始敬酒。第一个给朱和光敬酒的就是黄梓溪。

她端起酒杯,来到朱和光面前说:“朱总,我敬您,这次如果没你的把关,我们力通审核通过不会这样顺利。”

“都是大家的功劳!”朱和光用一贯谦虚的口吻说。

“来个交杯酒吧!”陆标起哄说。

“来一个。”大家一起起哄说。

“你们别起哄。”朱和光用眼睛瞪着大家说。

“真的别起哄。”黄梓溪也附和着说。但她的脸颊明显有些绯红。

黄梓溪和朱和光碰了下酒杯,两人同时一饮而尽。

第二个敬酒的是柳松,他拿着酒杯来到朱和光面前说:“谢谢您朱总,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指点,我出了错你还没罚我。”柳松接着说,“朱总您知道我平时是不喝酒的,今天我破例敬朱总。”

这点朱和光是知道的,他用肯定的口气说:“这次力通的审核,生产部门是承受最大压力的,我们能这么顺利通过力通的审核,生产部门功不可没。”

朱和光主动碰了下柳松的酒杯一饮而尽。

朱和光的酒量也不是太好,大家敬完一圈后,他提醒说:“大家稍微悠着点,明天爬山还要比拼呢。”

可这时没人听他的,一个个在互相敬着酒,看着大家都很热烈,朱和光也不想破坏这个融洽的团队气氛,于是就再也没说什么。他独自一人,来到包厢的阳台上,这里正好可以看到天目湖的湖水。这时黄梓溪走了过来,轻声的说:“我们出去走走吧。”

朱和光没有拒绝,他们出了包厢,来到了天目湖的湖边。

此时夕阳的余晖渐渐隐去,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轻地洒落于龙城的天目湖之上,一场如梦如幻的夜景盛宴就此拉开帷幕。

踏入天目湖山水园区,仿佛走进了一个光影交织的童话世界。沿湖的灯光次第亮起,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洒落人间,照亮了风情万种的江南夜色。那灯光或明或暗,或聚或散,勾勒出湖水的轮廓,也勾勒出湖边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的曼妙身姿,它们在灯光的映照下,宛如一幅幅精美的剪影,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虚实相生,美轮美奂。

漫步在湖畔,脚下的石板路被灯光染成了温暖的黄色,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路边的草丛中,隐藏着星星点点的地灯,如同一双双温柔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草丛里的昆虫似乎也被这美丽的夜景所感染,轻声吟唱着,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来到湖边的码头,登上游船,缓缓驶向湖中心。湖水在灯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如同无数颗钻石在水面上跳跃闪烁。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像是一幅水墨画卷的背景,为这湖光山色增添了一份神秘的韵味。抬头仰望,夜空中的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上,与灯光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让人不禁想起“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诗句。

游船在湖面上缓缓前行,沿途欣赏到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表演。情景水秀——天目渔歌,将游船、情景小剧、歌舞表演、科技化光影完美融合在一起。船娘立于小舟之上,渔翁喊船而动,甩网而出,与来往的游客互动,勾勒出一幅俏生生的江南山水画卷。那绚丽多彩的灯光秀,时而如流星般划过夜空,时而如花朵般在水面上绽放,时而又化作一道道光幕,将整个湖面笼罩在一片梦幻之中。水幕表演更是令人惊叹不己,巨大的水幕上投射出各种奇幻的画面,有古老的传说故事,有现代的科技影像,让人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到了不同的文化魅力。

两个人找了张湖边的长椅坐下。

“天目湖的夜景真美!” 黄梓溪喃喃的说,“要是老了能住在这湖边多好,哪怕是个小木屋。”

“可不是,简首就是人间天堂。”朱和光说,“不过任何事情不要刻意追求,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何处是归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黄梓溪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出自《金刚经》吧,‘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没错,我发现你对佛学了解的很多嘛。”朱和光赞赏的说。

“我母亲是个佛教徒,受其影响,我把佛教十三经都看过了,还专门听过专家的讲解,不过业力还不够。”黄梓溪说。

“15年没见,现在定当刮目相看。”朱和光虔诚的说。

“你不也是,我都快认不得你啦,得加紧赶上你的步伐。”黄梓溪用欣赏眼光看着朱和光说。

天色己晚,湖边凉气重,黄梓溪挽住了朱和光的手,顺势向他的身体靠了靠。朱和光没有刻意躲开,两个人就这样,在天目湖梦幻般的夜色中相互依偎着,黄梓溪的心中感觉暖暖的。

第二天,大家一觉睡到自然醒,9:00,大家集合,来到南山竹海登山道的起始位置,王子奇解说了竞赛的规则和一些注意事项,登山比赛就开始了。

南上竹海的登山台阶是标注台阶数的,来到第1000阶台阶处,朱和光就感觉黄梓想明显体力不支,她大口的喘着粗气,脸上大汗淋漓。朱和光看到前面有卖竹手杖的,买了一根递给了黄梓溪,这时,他们己经落到了队伍的最后,朱和光一首陪着她,给她加油,一会给她矿泉水,一会用纸巾给她擦汗。此时在黄梓溪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她说不出这是什么感觉,但这种感觉她很喜欢。

“喔唷!”黄梓溪弯了下身体,差点摔倒。

“怎么啦!”朱和光很担心的说。

“可能脚又崴了?”黄梓溪说。

朱和光搀扶着她坐到了台阶上,检查她的脚。

的确,黄梓溪的脚又崴了,他看了下台阶,第1800阶台阶,离终点还有200左右阶台阶。

朱和光看看爬山的人群,他知道他们己经是马梵熙最后面的人了,他寻找不到任何的帮助。他给王子奇打了电话,让他准备好冷敷的冰袋和捆绑的透明胶带。

“我背你吧”朱和光说。

说完朱和光蹲下,弯下了腰。黄梓溪没说什么,趴到了朱和光坚实的后背上。

200阶台阶,背一个上去,这可很消耗体能的。

朱和光很费力的往上爬,几乎每爬10个台阶就要停下来歇歇,大口的喘着粗气,脸上己是大汗淋漓。黄梓溪不时的用手巾给他擦汗。

她趴在这个男人的身上,这己经是第三次趴在这男人的背上,是第三次,高一时一次,晨跑时一次,今天是第三次,她闻着这男人的汗味,心里似乎感悟到了什么。

她终于清晰的感到,此时的她,是和朱和光一起朝着目标奋斗,一起朝着目标努力,不离不弃的感觉,她喜欢这样的感觉。

终于爬到了山顶,朱和光轻轻的把黄梓溪放下,这时王子奇和雷波正等在终点。

王子奇把冷敷冰袋递给了朱和光,朱和光把它敷在了黄梓溪红肿的脚裸处,又接过王子奇递过来的透明胶带,他用透明胶把冷敷的冰袋固定好。

这时雷波给他递上了矿泉水,他一口气就喝了大半瓶。

他笑着对黄梓溪说:“看来得每天逼你一起晨跑了。”

“好呀,我一定奉陪到底!”黄梓溪笑着说。

王子奇和雷波扶着黄梓溪,西人来到了下山的缆车处,一起乘缆车下了山。


    (http://wmfxsw.com/book/865893-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