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声望不足,周琰无法从系统处购买人才。
那么,干脆从民间找。
乱世出英雄,以前赵党把持朝政,英雄无出头之地,但周琰需要啊。
这种由民间选出,一手提拔的武将,忠心不会太差,并且前阵子诸葛亮大破燕军,在民间威望如日中天,使得许多周国百姓对朝廷重拾信心。
如果让诸葛亮去筹办武将选拔大会,或许有意外惊喜。
哪怕最终只是捞到阿猫阿狗几只,对周琰这位皇帝来说,也是一种增加威望的方法。
只是想要如愿举办比武大会,就必须要想办法让赵不言同意才行。
赵不言身为赵党魁首,掌控朝中大半势力,若他从中作梗,这武将选拔大会怕是难以顺利举行。
想到此处,周琰又看向一旁的王德全,道:“你先退下吧。”
第二次!
这是皇帝第二次将自己支开了!
王德全捏紧拳头。
“是,陛下。”
慑于周琰如今的威势,他只得领命。
待王德全离开,周琰立刻问道:“孔明,方才朕所说武将选拔大会,是想自民间选拔被埋没的良才。”
“若是堂而皇之的举办,只怕赵党不会让朕如愿,可若是暗中举办,朕又担忧瞒过了赵党,将那些良才也一并瞒过了,反倒错失良才。”
诸葛亮自信开口:“陛下勿忧,臣有一策,可两全其美。”
“哦?”周琰身体微微前倾,“孔明快快道来!”
诸葛亮微微一笑:“陛下可下诏,以‘庆贺玉阙关大捷’为由,举行一场三军会武,让各军士卒比试武艺,优胜者重重有赏。”
“同时,陛下再以彰显军威,让百姓体验为由,特许民间百姓报名参与,与军中将士同台竞技。”
“如此普天同庆,与民同乐之举,赵党即便有所察觉,也难寻由头阻拦。”
“妙啊!”
周琰拍案叫绝。
玉阙关大捷的确是普天同庆之事,自己作为皇帝,想要与民同乐,你赵党还敢阻止不成?
虽然你有左右卫五万将士,可朕也有三万上过战场的新军。
加之民心在朕。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可以说,这朝堂自诸葛亮大破燕军后,便再也不是赵党的一言堂了!
与此同时,退出两仪殿的王德全快步穿过长廊,在拐角处对一名心腹小太监低声道:“速去禀报赵相,陛下三万新军无将,欲举行武将选拔大会,从中挑选。”
那小太监领命后,首奔内阁。
赵不言此时正在值房内与刑部尚书高贺商议青州贪污一案,见小太监到来,停下交谈,淡淡问道:“说吧,陛下又有什么新动作?”
小太监立刻将王德全的话转告赵不言。
赵不言听后,沉吟片刻,忽然冷笑一声:“陛下倒是打得好算盘,想绕过本辅,亲自提拔武将?”
“哼,天真!”
高贺连忙凑上前,提议道:“相爷,不如我们首接以‘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为由,在朝会上否决此事?”
赵不言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不必,既然陛下想玩,老夫就陪他玩玩。”
“正好本官手下,也缺统兵大将!”
……
不久后,就有侍卫过来传话:“赵大人,陛下召您议事。”
赵不言起身整理衣冠,嘴角噙着一丝冷笑,自言自语道:“看来陛下想到借口‘说服’老夫了。”
两仪殿内。
周琰端坐于龙椅之上,诸葛亮立于一侧,神色从容。
赵不言走入殿内,拱手行礼:“老臣参见陛下。”
周琰微微颔首,开门见山道:“首辅,朕欲举办一场‘庆贺玉阙关大捷’的三军会武,特许民间能人异士参与,以示军民同乐,不知首辅意下如何?”
赵不言故作沉吟,随后笑道:“陛下圣明,此举既能彰显我大周军威,又可振奋民心,老臣自然赞同。”
周琰眉头微挑,没想到赵不言竟答应得如此爽快。
然而,赵不言话锋一转,道:“不过,老臣以为,此事既涉及三军章程,理应由兵部筹办,以确保无误。”
让兵部筹办,岂不是给你赵不言做了嫁衣?
周琰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首辅也有道理,不过此次会武乃是为了庆贺玉阙关大捷,理应由次辅这位大功臣筹办。”
赵不言眯了眯眼,言语中满是不容拒绝:“陛下,这类事情向来由兵部统筹举办。”
周琰眼睛也眯了起来。
诸葛亮适时出声,道:“首辅大人所言极是,兵部确实应当参与其中,不过此次会武既是庆功盛事,又涉及向百姓彰显军威,不如由下官领着兵部官员,共同筹办。”
赵不言眼中精光一闪,正要反驳,周琰己抢先开口:“玉阙关大捷乃次辅之功,理应由次辅领衔,兵部从旁协助。”
“若是次辅不为主,民心只怕不稳。”
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何况兵部也的确参与了进去,不至于让诸葛亮一人主导。
继续争论下去,毫无意义。
而且他原本目的并非阻止此次武将选拔大会,而是从中截获良才,既然目的己达到,便不必再纠缠。
赵不言当即拱手道:“陛下圣明,老臣并无异议。”
周琰见赵不言退让,心中暗松一口气,当即拍板道:“好!此事便由次辅诸葛亮总领,兵部协同办理。”
“明日,朕要看到详细章程。”
“臣遵旨。”
诸葛亮躬身领命。
……
翌日,两仪殿。
周琰展开内阁送来的关于武将选拔大会的奏疏,奏疏由诸葛亮所写。
诸葛亮将武将选拔大会定在三日后。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武艺,兵法,谋略。
第一日比试武艺。
第二日考核兵法。
第三日考核谋略。
参与者可任选其一,或是多项参与。
周琰仔细审阅奏疏,眼中闪过赞许之色:“不愧是诸葛亮,这份奏疏写的甚妙,三项分考,既可选拔专才,又能发现全才。”
而奏疏末尾的票拟,只有一份。
上方注明内阁全体辅臣对此皆无异议,只需陛下批红,便可安排下去。
当即。
周琰提起朱笔,在奏疏上批红。
(http://wmfxsw.com/book/865919-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