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监视下的动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章 监视下的动作

 

一封密旨写的歪歪斜斜,犹如孩童。

好在是写完了。

也不管萧景是否能够看懂,周琰将毛笔归位,又将密旨折好,藏于龙袍袖中。

长舒一口气,忐忑的内心渐渐平静下来,重新回到床上。

手不受控制的放在了赵书雪山峰上,轻轻捏了捏,听到后者的嘤咛声后,周琰满意的睡去。

“陛下,该起床了。”

耳旁传来赵书雪的声音,周琰缓缓睁开眼睛,见赵书雪己穿戴整齐,略微有些失望。

目光转动。

晨光透过窗纸,正是日上三竿之时。

这一刻,周琰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句诗。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大周是五日一朝会,昨日开了朝会今日便不必再开,朝堂政务又在宰相的掌控中,他这位皇帝才能多睡会。

否则昨夜奋力耕耘,今日还要早起处理政务。

从床上起身,周琰伸了个懒腰,道:“我以前耕地时就听说皇帝日子过得舒坦,今日亲自体会一番,果然不错。”

赵书雪闻言,贴了上来,指尖顺着周琰脸颊的轮廓轻轻滑动,媚笑一声:“政务有臣妾父亲替陛下处理,陛下只管享受便是。”

周琰顿时哈哈大笑:“那是那是。”

随后,他一副急色模样,问道:“今夜皇后可还会再来?”

赵书雪微微摇头:“陛下勇猛,臣妾需要休养几日,若是陛下今夜需要人侍寝,可以换其他妃子。”

周琰装作关心:“既然如此,皇后这几日好好休息,待身体好了再来。”

赵书雪盈盈一礼,转身离去时,凤袍下的步伐略显蹒跚。

周琰目送她的背影,嘴角的笑意渐渐消失。

赵书雪刚离去,秀兰立刻就带着一群宫女进来伺候周琰穿衣。

周琰伸开手脚,任由宫女施为,心中却在想,赵不言这般一刻不离的监视,自己要如何才能在不引起怀疑的情况下见到诸葛亮。

他的目光不经意扫过御案上的纸笔,忽然想到什么,心里有了主意。

“王德全。”

待穿衣完毕,周琰喊了一声。

“陛下。”

王德全走了进来,躬身行礼。

周琰眼神示意对方,王德全立刻朝一众宫女挥了挥手:“都下去吧,陛下由咱家伺候。”

等宫女退下,周琰问道:“王公公,我方才忽然想到自己不会写字,若是一首如此,只怕终有一日会露馅,不知道王公公可否能够安排人来教我写字?”

王德全面无表情说道:“陛下以后叫老奴全名即可,也要自称朕,否则容易被有心之人听去。”

“至于请人教陛下写字...”王德全略作思索,“此事老奴需要请示宰相大人。”

周琰立刻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劳烦王公公了。”

王德全朝周琰一拱手:“老奴惶恐。”

随即,转身离开甘露殿。

下一刻,秀兰率领一众宫女再次出现在甘露殿内,堪称无缝衔接。

周琰装作不知道她的身份,朝着秀兰一挥手:“朕饿了,给朕弄些好吃的来。”

秀兰身为赵不言暗子,得到的命令是不得暴露身份,只需要保证皇帝身边时刻有自己人,这样才能更好的监视周琰。

见周琰有命令,自己无法离开,于是吩咐起其余宫女:“速去传膳。”

周琰冷眼看着。

不久后,御厨精心熬制的粥送来。

还有几个精致小菜。

周琰一边喝着粥,一边等待王德全回来。

等周琰喝完粥,王德全也回来了。

“请陛下移驾两仪殿。”

周琰起身,在王德全的引路下,前往两仪殿。

来到两仪殿,周琰便见到殿内坐着一位与赵不言有七分相似的中年男人。

周琰洞察技能一开,立刻明白了此人是谁。

【姓名:赵世蕃】

【身份:户部左侍郎】

【武力:53 智力:82 政治:84 统御:60】

【忠诚度:-90】

【技能:急智诡辩,敛财有术】

……

同样姓赵,又和赵不言有七分相似,赵世蕃显然是赵不言的儿子。

想想也对,他的确是最适合教周琰这位假皇帝写字之人。

周琰踏入两仪殿,赵世蕃只是微微欠身,连腰都没弯全,言语透露出几分漫不经心:“臣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周琰装作没察觉他的怠慢,来到御案后坐下,目光扫过案上的文房西宝,“不知爱卿要如何教朕?”

赵世蕃拿起一支狼毫,在纸上随手写了八个字:“这八字乃幼童蒙学所学的字,陛下便从这些字开始吧。”

周琰定睛一看。

“妙啊!”他拍手称赞,“爱卿这字写得真好!”

这句夸赞还真不是假的。

赵世蕃写的一手好字,看起来龙飞凤舞,颇有几分大家风范。

“陛下过奖。”赵世蕃眼中闪过一丝讥诮,将毛笔递给周琰,“陛下,这八个字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待陛下学会了,再命王公公来找臣吧。”

说完,也不等周琰同意,赵世蕃便背着手离开两仪殿。

周琰对赵世蕃的无礼举动不以为意。

学字不过是借口而己,他的目的是离开后宫。

只有出了后宫,才有机会见到诸葛亮。

此时,中书省衙门内。

由于中书令一职空缺,中书省的政务便由侍郎高丰代为处理。

高丰正拿着一份文书,余光见到儒雅俊逸的诸葛亮走进来。

“孔明来得正好。”高丰朝诸葛亮招了招手,“方才边关又送来一份急报,需要立即呈送尚书省。”

诸葛亮接过奏章扫视片刻,眸光一闪:“高大人,陛下昨日临朝,显然龙体康复,奏章理应呈送陛下御览才是。”

高丰眉头一皱:“孔明此言差矣,赵相早有吩咐,所有奏章需先经尚书省...”

诸葛亮打断高丰,喝问:“敢问高大人,这大周,是他赵不言的,还是陛下的?”

高丰一愣,下意识答道:“自然是当今陛下...”

诸葛亮立即反问:“那为何奏章不能首达天听?”

高丰无奈解释:“陛下年幼,无力处理朝政,赵相又是先帝托孤之臣,颜大人在时,我等尚且低了尚书省一头,如今颜大人告老还乡,中书省更是势微,我等又能如何?”

诸葛亮冷哼一声,驳斥道:“高大人此言差矣!陛下如今十岁有八,早己过了亲政之龄,赵不言当还政于陛下才对。”

“且中书省为天子喉舌,代拟诏命,岂能沦为尚书省附庸?”

说罢,他将奏章往袖中一塞,转身离去。

随着脚步声渐远,诸葛亮坚定的声音传入高丰耳中:“我当面见陛下,呈送此军报。”


    (http://wmfxsw.com/book/865919-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