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科举改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3章 科举改革

 

张居正深吸一口气,拱手道:“臣以为,科举之弊,首在考官舞弊。”

“可设‘糊名誊录’之法。”

“考生姓名籍贯皆以纸糊盖,答卷由专人誊抄后再阅,使考官无从辨认考生姓名、籍贯、以及笔迹。”

“如此一来,便可有效杜绝考官在收受考生贿赂后,暗通曲款,徇私舞弊之举。”

周琰微微颔首,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之色:“此法甚妙,爱卿可还有良策?”

张居正继续道:“其次,当立‘锁院制’。”

“考官入闱后即封闭贡院,不得与外界交流,首至放榜,期间若有私自传递消息者,一经查实,以欺君之罪论处!”

“再次,可设多名考官,分别出题,另设主考官一人,主考官在考试当日才得接触考题,随后自诸多考题中择其一作为试题,如此可更加严密的防止考题泄露。”

周琰眼中精光一闪,赞道:“好!如此一来,科举舞弊之弊可除大半。”

张居正的提议几乎与明朝的科举制度都不差了。

糊名誊录法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后,首到宋朝才出现,整个唐朝的科举,都没有糊名誊录法。

小小的一个糊名誊录,看起简单,人人都能想到,但中间的却历经一整个唐朝才在宋朝被发明出来。

可见张居正对于如何杜绝科举舞弊一事,的确下了功夫。

后续的锁院制以及主考官选题制,更是进一步增加了舞弊的难度。

可以说,张居正的提议,皆金玉良言。

张居正又道:“此外,臣以为,科举取士,不可仅凭文章优劣,更应注重实际才能,否则笔下纵有千言,胸中却无一策。”

“昔日太祖废止科举,也有上榜者只知风花雪月,吟诗作赋,而不通政务之由。”

周琰点点头:“爱卿此言,正切中科举积弊,朕曾听闻,许多的书生,读书读成了书呆子,只会死记硬背圣贤之言,却不通实务,为官一任,往往祸害一方。”

张居正见皇帝深以为然,便继续道:“陛下明鉴,臣建议,科举当增设‘策论’一科,出政务相关考题,令考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凡纸上谈兵、空谈误国者,纵使文采斐然,亦不录用!”

诸葛亮补充道:“为官者,也当通晓算术之道,尤其是一地县令,或是户部官员,若不通算术,如何治理钱粮赋税?”

“律法同样如此。”

周琰听着两位心腹重臣的提议,为他们查缺补漏:“两位爱卿所议,实乃金玉良言,糊名誊录法与主考官择题制能有效避免科举舞弊一事。”

“而策论,算术与律法也都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才能,当然,经史子集亦有其用,不能落下。”

“朕决定将科举考试分科,共分明经科,明算科,明法科,进士科西科。”

“明经科,考经史子集。”

“明算科,考算术赋税。”

“明法科,考律法刑名。”

“进士科,考策论文章、治国方略。”

周琰目光炯炯,继续道:“此外,朕还要增设‘武举’,选拔武艺高强、通晓兵法、弓马娴熟的将才。”

“文武并重,方能强国!"

张居正闻言,立即补充道:“陛下圣明!臣建议科举中榜者需先在六部观政一年,再外放州县历练三年。”

“期间,由吏部考核政绩,优者擢升,劣者罢黜。”

周琰自无不可:“实习以观成效,准。”

诸葛亮补充道:“正如陛下所说,经史子集亦有其用,臣建议单设一处,将通晓经史子集者选入,专司典籍修撰、经筵讲学之事。”

周琰满意地点头:“善!诸葛爱卿此议甚妥,如此既能让专精经史者发挥所长,又不致让空谈之辈占据要职。”

其余文武看着陛下和两位宰相你一言我一语就完善了科举改革一事,不由暗自心惊。

这新政一旦推行,士族还有容身之处吗?

齐王党领袖柳滔出列:“陛下,如此大刀阔斧改革,恐会引起士林动荡。”

齐王身为大儒,是士林魁首般的人物。

若只是考经史子集,柳滔自不会多言,反而会大力赞同。

然而,皇帝还增设了明算、明法科。

分明是打击儒学。

周琰冷眼看着柳滔。

朕收拾了赵不言,没收拾齐王党是吧?

不过。

刚动赵党,若是短期内再动齐王党,一旦引起士林动荡,还真不好处理。

对接下来的招揽人才不利。

周琰略一沉吟,决定暂时安抚。

“柳爱卿多虑了,朕选拔的是真才实学之人,而非只会吟诗作赋的腐儒,若有异议者,大可不必参加科举!”

柳滔闻言,脸色微变,但见皇帝神色凛然,只得躬身退下,不敢再言。

周琰环视群臣,见无人再敢反对,便朗声道:“科举新制,即日起由礼部与吏部拟定细则,尚书令张居正总领其事,务必于三个月内颁布天下,明年春季,朕要重开科举!”

“臣遵旨!”

张居正应道。

……

与此同时,昭明城外三十里。

展昭凭借敏锐的追踪能力,一路循着蛛丝马迹,终于在一处偏僻的山林间发现了赵不言的踪迹。

此时,赵不言正坐在一块石头处,吃着暗卫打来的野兔。

一夜逃亡,令年近七旬的他面色苍白,须发凌乱,早己没了往日的威严。

他咬了一口烤得焦香的兔肉,却味同嚼蜡,眼中满是怨毒与不甘:“周琰小儿...竟敢如此对老夫!”

身旁的几名暗卫对视一眼,其中一人低声道:“大人,此地不宜久留,朝廷的人随时都有可能追来,我们得尽快离开。”

赵不言冷哼一声,将手中的兔肉狠狠掷在地上:“慌什么!此地距昭明城三十里,周琰手下之人即便算有通天的本事,也休想轻易找到这里!”

他站起身,目光阴鸷地望向昭明城方向:“老夫经营朝堂数十载,岂会没有后手?只要逃到蜀国,自有人接应。”

暗卫首领犹豫道:“相爷,蜀国山路崎岖,您的身体...”

“闭嘴!”赵不言厉声打断,“老夫还没老到走不动路的地步!”

就在这时,树林间忽然传来一阵沙沙声。

暗卫们瞬间警觉,纷纷拔出佩刀,将赵不言护在中央。

“谁?!”

暗卫首领厉声喝道。

“首辅好大的火气。”

一道清朗的声音从树后传来,紧接着,展昭手持利剑,缓步走出,身后还跟着十余名精锐御前侍卫。


    (http://wmfxsw.com/book/865919-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