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兴,百姓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章 兴,百姓苦

 

胡老头看着辰云递来的肉干,顿时变得惊慌失措。

连忙摆手说道:“使不得、使不得,刚才道长给了小孙儿点心吃,也是天大的恩惠了。

小老儿怎能还要道长的肉干。”

辰云一把将肉干塞进胡老头手中,神色一肃,说道:“老丈莫要推辞了。

吾观老丈气色晦暗浮肿,应是多日没有吃东西了吧。

如果再不吃东西的话,老丈您的身体就会出问题了,到时候恐怕药石难医。

现在必须先吃些东西,填饱肚子。”

说着,辰云又递给老头两块糕饼。

“呃……”

胡老头闻言顿时一怔,心虚的躲避开辰云目光。

看着手中的烤肉,喉头涌动两下,艰难的咽了咽口水。

辰云见状,继续说道:“老丈您不为了自己身体着想,也要考虑一下小虎吧。

如果您老不在了,小虎咋办啊?”

说罢,眼神示意胡老头看向正在吃点心的小虎。

胡老头看向小虎,眼底闪过一丝黯然。

旋即伸手接住了肉干,一脸感激的看向辰云。

老眼眼角逐渐,泛起泪光。

哽咽道:“多谢道长!”

辰云将一包糕点,塞给胡老头。

随口道:“老丈你多日未进食,想必肠胃己经饿瘪了。

这烤肉太过油腻,容易伤到肠胃,就先不要吃这烤肉了。

还是先吃块糕点垫一下肚子。

待肚中有底了,再吃这烤肉。”

“这……”

胡老头连忙伸手接过油纸包,听着辰云关心的话语,竟一时不知说啥是好。

辰云却是毫不在意的拿起一块肉干,首接放进了嘴里,大口咀嚼了起来。

对着胡老头说道:“老丈您别发愣了,赶快吃啊。

待一会儿你吃完了,我还有一些事情向你请教呢。”

说罢,解下腰间酒葫芦。

打开塞子,将葫芦口拿起放在唇间,“咕噜噜”喝了一口果酒。

胡老头看到辰云吃喝,又看了一眼旁边大口吃点心的孙儿。

于是伸手捏起了一块白色的糯米糕,缓缓放进了口中……

盏茶时间后。

辰云一大包肉干全部进肚,胡老头的一块糯米糕还在慢慢咀嚼。

看到孙儿小虎的一包点心己经吃了一半,胡老头将手中水囊递给了小虎。

宠溺的说道:“小虎,你喝点水。

点心太干了,一定要多喝水才行。”

“是,爷爷。”

小虎立即应道。然后老老实实接过水囊,将水囊口放在小嘴上开始喝水。

辰云看到爷孙俩温馨的一幕,眼睛有点了。

眨巴了两下眼睛,旋即说道:“老丈,能说说具体是怎么回事吗?

你们家乡发水灾了,难道朝廷和官府没有赈灾吗?

据贫道所知,当朝皇帝爱民如子,颇有盛名,怎会忍心受灾百姓流离失所。”

“唉……”

胡老头眼圈泛红,长长哀叹了一声。

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一抹苦笑。

无奈道:“当今皇帝圣明,早早便下旨救灾。

而且官府的通告说,朝廷下拨了十万石粮食赈灾。

每个灾民能得到一石赈灾粮。

还会帮助我们灾民重建家园。

结果我们等了半个月,也没有等到朝廷的赈灾粮,这才离开了家乡来开封城。

就是想着能讨点吃的,待洪水退后再回老家……”

辰云眉头一皱,顿感有点不对劲。

百姓受灾过去半个月的时间了,朝廷还没有把救灾物资送到灾民手中,这个办事效率也太慢了吧。

迟疑片刻,疑问道:“老丈,你可知这次的水灾有多大,多少人受灾了?”

胡老头摇了摇头,说道:“小老儿听人说这次水灾是黄河上游决堤了。

洛阳和郑州有不少地方被淹了。

具体有多少人受灾,我也不清楚。

小老儿只是知道我们整个青柳镇,几十个村子都被水淹了。

被大水冲走上千人,小虎的爹娘就是被水冲走了……”

说着,眼圈一红落下泪来。

辰云心中忽的咯噔一声,脸色愈加难看了起来,黄河决堤可不是闹着玩的。

如果真如胡老头所说,洛阳和郑州这样的大城市被水淹了,估计这灾民最少也得十几万人。

也就是如今的大明人口不如前世。

如果放在前世,黄河决堤的话,那受灾百姓起码以几十万或上百万。

发生这么大的灾情,朝廷不及时救灾,那后果不堪想象,不知会死多少人?

水灾过后容易发生瘟疫,弄不好整个中原或北方都会爆发瘟疫。

心中不由得暗骂朝堂上一群衣冠禽兽。

真特么的是一群废物玩意儿!

哪怕是掺沙子的粮食,也要给灾民送来一些吧。

一粒救灾粮也不发放,这完全就是有人不顾百姓死活,趁机发国难财啊!

真该全部抓起来砍头。

辰云心中对于这个时代没有一丝感情,只当自己就是一个匆匆过客。

从来就没想过融入于这个时代之中。

前世作为最社会底层,没日没夜的辛苦奔波,努力挣扎的活着。

重活一世,只想轻松点活着。

当看到老人眼中的悲伤,又看到路上那成百上千的灾民,心中不禁一痛。

辰云与胡老头在树下谈了半个时辰后,率先提出了告辞,想去开封城看看灾民的情况,也想看看朝廷如何救灾的。

在临走之前,又给爷孙俩留下了两包肉干,以及二两银子。

不是不想多给爷孙俩一些肉干,是怕给的多了,爷孙俩保护不住。

万一被人发现二人身上有吃的,弄不好爷孙俩的小命都会不保。

这人饿急眼了,可就不能称之为人了。

辰云心情沉重,顺着大路一首向北。

一路上看到了数不清的灾民,真是惨不忍睹。

看到饿的走不动道的灾民,辰云于是就偷偷“送”给一块肉干。

即便把储物戒中肉干全部拿出来,也帮助不了这几千灾民,只能选择性帮助一些。

开封城。

南城门前。

官道两侧空地上,搭建了上百个粥棚。

每个粥棚前都排着一条长长的灾民队伍,在排队领取米粥。

粥棚里支着十几口大锅,棚子附近弥漫着腾腾的热气和米香。

灾民的队伍旁有官兵维护着秩序,有灾民插队捣乱的话,官兵挥鞭就打。

现场发出了一阵阵哀嚎惨叫。

晌午时分。

辰云来到开封城的时候,看到的正是几万人灾民井然有序的打饭。

顿时被眼前壮观的场景惊讶到了,心中对开封城一众官员改变了看法。

就凭能让灾民们吃上饭,开封的官员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并非是一群酒囊饭袋。

看着数万衣衫褴褛的灾民,辰云忽心中一阵感慨,想起了张养浩的《潼关怀古》。

神情一肃,声音有些低沉。

感叹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好诗!但是道长此言差矣。”

一道清丽的女声,突然从辰云身后响起。

辰云身体一顿,浑身肌肉顿时绷紧了。

看到百姓惨样,只顾着大发感慨了,竟然没有察觉身后来人。

大意,真是太大意了。

猛的转回身,就看到身后三尺处,站立着一名黑衣女子。

辰云看清女子容貌后,双眸一凝。

怪不得刚才听声音有点熟悉呢。

黑衣女子正是凌雪,也就是辰云一个多月前在峨眉山下救下的女子。

如果说辰云最不想见的人是谁,估计凌雪会排在第一名。

看清来人后,辰云脸皮抽搐两下。

强行挤出一个的微笑,说道:“原来是凌……凌姑娘啊。

不知凌姑娘为何在此……”

凌雪没有回答辰云的问题,看了辰云一眼,转头看向了灾民。

俏脸冷峻,肃声道:“道长,我大明建国百年,日益富强兴盛,百姓安居乐业。

此次黄河水灾,百姓遭难,朝廷第一时间调发钱粮救济百姓。

道长说百姓苦,有点言过了吧!”


    (http://wmfxsw.com/book/870392-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