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新学初开,活字显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4章:新学初开,活字显威

 

乾坤别院的书房里传来阵阵敲击声。

墨白正在调试一台奇特的机器,旁边放着密密麻麻的小铅字。

“主人,您看这个。”墨白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指着眼前的装置,“按照您的设计,我把活字排版的效率又提高了三倍。”

龚美走近细看,这台机器比之前的版本更加精巧,铅字可以快速组合排列,印刷速度惊人。

“现在可以通知毕昇过来了。”

不一会儿,一个中年男子被王三领了进来。毕昇神色拘谨,显然对被这位大名鼎鼎的荣王召见感到紧张。

“草民毕昇,参见荣王。”

“毕师傅免礼。”龚美亲自扶起毕昇,“久闻师傅在印刷术上的造诣,今日特请师傅前来,是想与师傅探讨一下活字印刷的改进之法。”

毕昇受宠若惊:“荣王过誉了,草民只是个小小工匠。”

“师傅谦虚了。”龚美笑道,“墨白,把我们改进的版本给毕师傅看看。”

当毕昇看到那台改良的活字印刷机时,整个人都愣住了。他眼中的震惊越来越浓。

“这…这是如何做到的?”毕昇颤声问道,“这个传动装置,还有这个定位机构,简首是…是神来之笔!”

墨白在一旁得意,:“这都是主人的设计,我只是按图制作罢了。”

毕昇转向龚美,眼中满是敬佩:“荣王,您这设计,解决了活字印刷术的几个关键难题。有了这个,印书的速度至少能提高十倍!”

“毕师傅,本王有个想法。”龚美正色道,“现在大宋读书识字的人太少,主要是因为书籍太贵。如果我们能大规模推广活字印刷,让书籍变得便宜,岂不是能让更多百姓受益?”

毕昇连连点头:“荣王所言极是!只是…只是草民人微言轻,恐怕…”

“师傅不必担心。”龚美打断道,“本王愿意出资,在汴京设立大型印刷坊。师傅只需专心改进技术,其他的事情交给我们处理。”

毕昇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荣王,您这是…这是要让活字印刷术造福天下啊!”

“正是如此。”龚美点头,“另外,本王还准备向陛下上书,建议设立新学,教授格物、算学等实用学科。到时候需要大量教材,全靠活字印刷了。”

几天后,承天殿内,龚美正在向赵恒呈递一份厚厚的奏折。

“陛下,这是臣的《兴学利国策》,请陛下过目。”

赵恒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起来。刘娥在一旁也凑过来看。

“格物学院?算学堂?”赵恒疑惑道,“荣王,这些都是什么?”

“陛下,格物学就是研究事物规律的学问,比如为什么水会结冰,为什么铁会生锈。算学则是计算之学,不仅包括传统的算术,还有更复杂的计算方法。”龚美耐心解释,“臣以为,现在的科举虽然能选拔文人,但这些文人大多只会吟诗作赋,对实际治国理政帮助有限。”

刘娥若有所思:“荣王的意思是,要培养更多懂实务的人才?”

“皇后娘娘英明。”龚美点头,“现在朝中缺少懂农业的人,所以水利失修,田地荒芜;缺少懂工艺的人,所以器械粗糙,效率低下;缺少懂商业的人,所以市场管理混乱,物价波动。”

赵恒连连点头:“荣王说得有道理。那这新学要如何办?”

“陛下,臣己经联系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准备在汴京开设第一所新学。臣还改进了活字印刷术,可以大量印刷教材,降低办学成本。”

“活字印刷术?”赵恒来了兴趣,“朕听说过,但效果如何?”

龚美示意墨白上前演示。墨白熟练地操作着改良版的活字印刷机,很快就印出了几页文字清晰的书页。

“陛下请看,这种印刷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成本低。一本书的印刷成本只有传统雕版的十分之一。”

赵恒拿起印好的书页,惊叹不己:“字迹如此清晰,速度如此之快,真是奇技!”

“不仅如此。”龚美继续说道,“臣准备印刷大量蒙学教材、农书、医书,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让普通百姓也能买得起。”

刘娥眼前一亮:“这样一来,读书识字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正是。”龚美点头,“知识普及了,人才自然就多了。”

赵恒大喜:“好!荣王这个想法太好了!朕全力支持!”

然而,好景不长,以孔繁为首的一群保守派官员联名上书,强烈反对龚美的新学计划。

“陛下,荣王此举实乃乱政!”孔繁在朝堂上慷慨陈词,“自古以来,读书识字乃士大夫之特权,岂能让贩夫走卒也来争夺?此举必将动摇国本!”

其他几个保守派官员也纷纷附和:“是啊陛下,这活字印刷术看似便民,实则是奇技淫巧,会蛊惑人心!”

“而且,让平民子弟也能读书,这不是乱了纲常吗?上下有别,这是祖宗之法!”

龚美冷笑着站出来:“诸位大人,敢问祖宗之法中,哪一条说过百姓不能读书识字?”

孔繁被问得一愣:“这…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约定俗成?”龚美反问,“那敢问孔大人,孔圣人说过'有教无类',这又如何解释?”

孔繁脸色涨红:“那是…那是…”

“孔大人,您不会是想说孔圣人说错了吧?”龚美步步紧逼。

朝堂上一片哗然。孔繁如果敢说孔子说错了,那就是大逆不道。但如果不这么说,就无法反驳龚美的观点。

“臣…臣不是这个意思…”孔繁支支吾吾。

赵恒见状,摆手道:“够了!荣王的新学计划,朕己经决定了。谁再反对,就是反对朕!”

孔繁等人面面相觑,不敢再说什么。

朝会结束后,龚美回到乾坤别院,陈德平兴奋地迎了上来。

“主人,您猜怎么着?咱们的印刷坊才开张三天,就卖出去一万多本书!”

“哦?”龚美来了兴趣,“都是些什么书?”

“主要是《三字经》、《千字文》这些蒙学教材,还有《农桑辑要》这些实用书籍。”陈德平掰着指头算,“原来一本《三字经》要三两银子,现在只要三百文,百姓们都抢疯了!”

王三在一旁补充:“师父,我今天去街上转了一圈,到处都有人在读书。连卖菜的老汉都买了本《农桑辑要》,说要学学新的种菜方法。”

龚美满意地点头。知识的普及比他预想的还要快。

“对了主人,”影七悄无声息地出现,“毕昇那边有消息。他说按照您的设计,又改进了印刷机的几个部件,现在一天能印一万页书。”

“很好。让他继续改进,争取再提高效率。”

就在这时,张耆匆匆赶来:“荣王,陛下召您入宫,说有好消息要告诉您。”

承天殿内,赵恒满面春风。

“荣王,朕刚刚收到各地的奏报,你的活字印刷术引起了巨大反响!”

“哦?陛下,都有什么反响?”

“开封府尹汇报,城内识字的人比一个月前增加了三成!户部尚书说,农书的普及让今年的春耕效率大大提高!太医院也说,医书的普及让各地郎中的水平都有所提升!”

赵恒越说越兴奋:“荣王,你这活字印刷术,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刘娥在一旁补充:“荣王,现在民间对您的评价极高,都说您是'文曲星下凡'。”

龚美谦虚道:“陛下过誉了,这都是陛下英明,臣只是献了点小计而己。”

“荣王太谦虚了。朕决定,赐毕昇'翰林待诏'虚衔,以彰其功。另外,朕要在全国推广你的新学计划!”

龚美心中大喜,表面却保持谦逊:“谢陛下恩典!”

夜晚,汴京城内灯火通明。无数百姓正在新买的书籍前苦读。

在皇宫深处,赵恒正在御书房内批阅奏折,看到各地关于新学的积极反馈,他对龚美的赞赏又增加了几分。

“这个荣王,真是朕的福星啊。”


    (http://wmfxsw.com/book/872472-5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