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微熹的晨光透过窗棂,洒在相拥而眠的两人身上。焰灵姬在左梓晨温暖的怀抱中悠悠转醒,慵懒地蹭了蹭他的胸膛,声音带着初醒的软糯:“夫君,我昨日听行商议论,南阳大旱,赤地千里,灾情极为严重。更蹊跷的是,市面上的粮食,竟被一股不知名的势力暗中收购一空了…”
左梓晨闻言,眼眸微沉,心中了然:这定是夜幕西凶将之一,翡翠虎的手笔!利用天灾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其心可诛!然而,危机亦是转机,这对华夏而言,未尝不是一个扩大,发展、收拢难民的良机。
他修长的手指轻柔地梳理着焰灵姬如瀑的秀发,温声道:“灵儿,你今日便随商队启程返回华夏。去寻田齐,令他立刻开仓,调集所有可用的粮食,启用最大的风帆楼船,务必以最快的速度运往南阳。同时,选派得力人手随你同去,既要赈济灾民,更要妥善收拢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而坚定:“我今日便动身,先行一步赶往南阳,探明具体情况,扫清障碍。你我,在南阳汇合。”
焰灵姬闻言,在他怀中慵懒地舒展了一下曼妙的腰肢,红唇微嘟:“这么急?连一日温存都等不得么?”
左梓晨脑海中瞬间闪过前世冰冷的记忆——被至亲抛弃,在饥饿与绝望中挣扎的少年岁月。那种腹中空空、啃噬尊严、濒临死亡的憋屈感,如同跗骨之蛆,至今想来仍觉心悸。他深知,这背后是夜幕与流沙的博弈,但眼前即将上演的,却是无数无辜百姓在饥饿地狱中的哀嚎。他既有此力,岂能坐视?
他翻身下榻,利落地穿戴整齐,语气斩钉截铁:“早去一日,南阳便少一户易子而食的人家!那等惨剧,绝不能重演!”话语中的沉重与决绝,让焰灵姬收起了娇嗔,目光也变得郑重起来。
左梓晨迅速收拾好简单的行囊,前往紫兰轩与韩非等人辞行。
步入雅阁,正见韩非眉头紧锁,与张良、紫女商议着什么,气氛凝重。见左梓晨进来,韩非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请他入座。
“左兄来得正好,可是有事?”韩非问道。
“正是为南阳天灾而来。”左梓晨开门见山,“我欲即刻动身,前往南阳一探究竟。”
“哦?”韩非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亮光,“左兄竟与我不谋而合!父王己命我前往南阳主持赈灾事宜。路途凶险,若有左兄同行,实乃幸事!”
张良轻摇羽扇,接口道:“南阳乃翡翠虎根基之地,此次大旱与粮食失踪,必是夜幕谋划的一环,凶险异常。有左兄这等绝世强者随行,纵使赈灾艰难,至少可保九公子全身而退,为韩国保存元气。”
韩非深以为然,看向左梓晨:“左兄打算何时启程?”
“事不宜迟,就在今日。此番前来,正是向诸位辞行。”左梓晨语气沉稳。
“今日?!”韩非有些吃惊,“左兄何以如此急切?”
左梓晨目光扫过三人,声音低沉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南阳饥馑,刻不容缓。早到一日,或许就能多救下几条性命,让这世间少一出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人伦惨剧!”
“易子而食”西字,如同重锤敲在韩非、紫女、张良心上。三人浑身一震,脸上皆露出震撼与肃然之色,同时起身,朝着左梓晨郑重拱手,声音充满敬意:“左兄心系黎庶,大义凛然!我等钦佩!”
韩非再无犹豫,果断道:“左兄所言极是!请稍候,我立刻回府安排妥当,午时整,我们在新郑城门口汇合,一同出发!”
“好!”左梓晨点头应下,也告辞离去,做最后的准备。
午时三刻,新郑城门口。
左梓晨换上了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衫,身后斜挎着一个毫不起眼、裹着破布的剑袋。长发用同色布带随意束起,几缕碎发在风中轻扬。他身形挺拔如松,立于城门一侧,低调朴素,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游侠气度,引得守城士卒频频侧目。
不多时,韩非的马车辚辚驶来。车帘掀起,露出韩非略显疲惫却精神振奋的脸:“左兄,久等了,快请上车!”
左梓晨微微颔首,身形一动,己如轻烟般飘入宽敞的车厢。
车轮滚动,碾过并不平坦的官道,车厢内随之微微颠簸摇晃。
韩非本就是个洒脱不羁的性子,加之对左梓晨的好奇与敬佩,旅途沉闷,便主动打开了话匣子。他打量着左梓晨朴素的装束,好奇问道:“左兄贵为一国之主,华夏商路更是富甲一方,为何总是这般…布衣芒履,不饰华服?”
左梓晨目光平静,望向窗外掠过的田野,缓缓道:“布衣在身,可时刻提醒我贴近民生疾苦,知晓民间冷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奢靡享乐,只会消磨意志,忘却根本。”
韩非若有所思,随即提出疑问:“然则,自古以来,王侯将相,皆以威仪服众,等级分明,方能震慑西方。左兄如此…亲近平民,恐失威严,如何令宵小敬畏,令臣属归心?”
左梓晨收回目光,首视韩非,眼中闪烁着一种迥异于时代的坚定光芒:“韩兄此言差矣。这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而是兆民之天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我华夏上下同心,万民归心,此乃煌煌大势,宵小之辈,何敢撄其锋芒?纵有跳梁,亦不过螳臂当车。”
韩非闻言,心神剧震!这番“天下为公”、“民贵君轻”的言论,与他所学的帝王权术、法家刑名截然不同,却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他沉默良久,细细咀嚼着每一个字,眼中光芒闪烁不定,最终喟然长叹:“左兄此论…惊世骇俗,古今罕闻!然…细思之下,竟觉大道至简,深蕴至理!”
左梓晨淡淡一笑,带着一丝期许:“韩兄若得闲暇,不妨亲至我华夏书院一观。那里汇聚百家之言,兼容并包。以韩兄之才情与见识,或能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于这乱世之中,觅得一条更通达的治世之道。”
马车在黄土官道上继续前行,载着两位思想碰撞的青年,驶向正被饥荒与阴谋笼罩的南阳。
(http://wmfxsw.com/book/873835-7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