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1级文明强大工业能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3章 1级文明强大工业能力

 

神龙基地,中枢指挥大厅。

这里没有硝烟,没有血腥,只有一种冰冷到极致的秩序感。

巨大的穹顶下,是全息投影构成的动态星图,深邃的宇宙背景前,一个巨大的、泛着柔和蓝白色光芒的球体悬浮在中央——那是“龙芯”(利用雄心制造的超级计算机),整个基地乃至整个国家此刻急速运转的超级大脑。

无数道细密的蓝色数据流,如同拥有生命的藤蔓,从龙芯核心蔓延开来,连接着下方数百个闪烁着各色指示灯的指挥席位。

空气在低声嗡鸣,那是计算机集群全力运转时产生的独特共鸣,带着一种非人的压迫感。

巨大的环形主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整个北方战场的态势图。

代表苏军进攻矛头的、如同滴血般的巨大红色箭头,正从地图北端,带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持续不断地向代表我军防线的蓝色区域挤压。

在松花江以北,象征“磐石”战役区域的标记点,刺眼的红色几乎将代表我军部队的蓝色光点完全吞噬,只剩下极其微弱、如同风中残烛般的几点蓝光在顽强闪烁。

屏幕上不断弹出的文字警报更是触目惊心:

【北线第7装甲集团军群报告:第112、115师建制己失,残余兵力不足10%,重型装备损失率98%!】

【磐石防线核心支撑点‘铁砧’高地失守!】

【苏军新锐装甲集群番号确认:第4近卫‘大林格勒’坦克集团军!前锋己突破结雅河!】

【近地轨道卫星侦察识别:图波列夫Tu-4‘公牛’重型轰炸机群正向哈巴罗夫斯克方向集结!数量……超过两百架!】

每一条信息,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指挥大厅内每一个人的心头(由全国各部队挑选50参谋与特意制造人造人参谋50一共100参谋)。

空气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参谋们面色严峻,低声而急促地交换着信息,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将一道道指令或情报传递出去。

巨大的压力如同实质,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的肩头。

大厅最前方,指挥席上,张健康的身影显得异常挺拔。

他一身没有任何标识的制服,站在巨大的全息星图前,双手背负身后,如同一尊沉默的雕像。

屏幕上那象征着灭顶之灾的红色狂潮,映照在他深邃的眼眸中,却没有激起半分涟漪。

他的视线,似乎穿透了这令人绝望的战场态势图,投向某个更深邃、更遥远的地方。

“首长,‘磐石’前线急电!

赵刚同志报告,全团……仅余一百七十三人可战,弹药告罄,药品耗尽!他们……他们请求……”一名年轻的女通讯参谋快步走到张健康侧后方,声音因为极力压抑的哽咽而微微发颤,她手中紧握的电子板上,正是来自那片地狱的最新消息。

张健康没有回头,只是极其轻微地抬了一下右手食指。

这个细微的动作,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止住了参谋后面的话。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大厅侧翼一个相对独立的巨大屏幕上。

那里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惊心动魄的景象——那是神龙基地一级文明科技树全面激活后,在整个神州大地上掀起的、前所未有的工业狂潮!

屏幕被分割成十几个实时画面,每一个画面都如同科幻电影中的场景:

在冰封的哈尔滨郊外,一座庞大得超乎想象的工厂正彻夜轰鸣。

厂房屋顶如同巨兽的脊背,在夜幕下微微起伏。

透过巨大的落地观察窗,可以看到内部并非传统的流水线工人,而是无数银白色的、形态各异的工程机械臂在高效精准地协同工作。

它们围绕着巨大的电磁轨道炮基座骨架,进行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装配、焊接、能量管线铺设。

蓝白色的电火花如同瀑布般此起彼伏,照亮了冰冷巨大的车间。

没有震耳欲聋的敲打声,只有能量束熔接金属时低沉的嗡鸣和机械关节高速运转的精密摩擦声。

一门门刚刚完成主体结构、闪烁着冰冷金属光泽的炮管雏形,在自动传送带上无声滑过,被送往下一道工序。

工厂顶部的巨型闸门缓缓开启,一架造型奇特、如同巨大飞梭的垂首起降运输机正悬停在半空,强大的气流吹散下方厚厚的积雪,下方延伸出的数条粗大的机械臂,正将一门组装完毕的“龙鳞”轨道炮主体吊装进其庞大的货舱。

整个画面充满了冰冷、高效、非人的力量感。

镜头切换到南方,长江入海口,一座新建成的“盘古”级巨型干船坞。

船坞内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坞内,一艘体量庞大到令人窒息的钢铁巨舰己经初具雏形。

它的舰体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覆盖着一种特殊的暗灰色复合装甲,表面似乎有细微的能量流光在脉动。

最引人注目的是舰首位置那粗大得惊人的炮管轮廓,以及舰岛上方正在安装的、结构复杂无比的多面体雷达阵列。

无数细小的纳米机器人集群,如同银色的云雾,覆盖在舰体的关键部位,进行着超高精度的焊接和能量线路铺设。

这些微小的机器人闪烁着银光,如同活物般涌动、协作,速度快得肉眼几乎无法捕捉其个体动作,只看到舰体表面被它们覆盖的区域,装甲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延伸、融合、成型。

大型龙门吊的钢铁巨臂沉稳地移动,将数层楼高的模块化舰桥结构精准地吊装到位,发出沉闷的金属撞击声。

整个建造过程,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磅礴气势和超越时代的科技感。

而在更遥远的内陆,太行山脉深处,一条崭新的铁路正以近乎疯狂的速度向前延伸。

画面中看不到传统筑路大军的人山人海,只有几十台巨大的、形如巨型甲虫的“夸父”级全地形工程母机(工业母鸡就是你放材料他就能造东西的机器)。

它们轰鸣着,如同移动的钢铁堡垒,所过之处,巨大的激光切割臂轻易地将阻挡的山岩熔穿、粉碎,强力的能量压实装置瞬间将碎石和特殊配方的速凝路基材料压得如同钢铁般坚硬。

更令人震撼的是,在刚刚平整好的路基上,由无数银灰色六边形金属板组成的轨道基座,如同拥有生命般,从工程母机后方的“巢穴”中自动滑出,伴随着轻微的“咔哒”声,一块块精准地拼接、锁定。

拼接处亮起柔和的蓝色能量流,瞬间完成分子层面的熔接,形成一条无缝的、闪烁着金属冷光的“轨道”。

这种轨道并非传统的钢轨,它表面异常光滑,内部似乎嵌有复杂的能量引导结


    (http://wmfxsw.com/book/887036-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