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乌云低垂,远处雷声隐隐。
林晚晴站在一辆伪装成工程车的指挥车内,透过挡风玻璃望向前方那片被铁丝网围起的废弃区域。雨水顺着玻璃滑落,模糊了视线,也模糊了记忆的边界。
“目标地点己确认。”通讯器里传来技术人员的声音,“但现场环境复杂,可能存在未清除的电子残留。”
“明白。”林晚晴低声应道,拉上战术手套,“我一个人进去。”
副驾驶上的小晴皱眉:“妈妈……你确定吗?”
林晚晴回头看了她一眼,嘴角微扬:“这是我熟悉的地方。”
车子缓缓停下,林晚晴下车,踩入泥泞的土地中。风夹杂着湿冷的气息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年铁锈与腐木的味道。
她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向那扇早己半塌的大门。
推开门,一股潮湿而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
屋内漆黑一片,只有手电筒的光束划破黑暗,映照出满墙的裂痕与剥落的涂料。地板上散落着碎玻璃和干枯的藤蔓,仿佛这座建筑正在缓慢地被自然吞噬。
林晚晴缓步走入大厅,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响,像是某种遥远的召唤。
她的目光落在一面墙上,那里曾挂着一块金属牌匾,上面刻着一行字:
“我们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但我们更相信,它必须服务于人类。”
如今,那块牌匾早己不见,只剩下墙上淡淡的轮廓,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
她轻轻伸手抚摸墙面,指尖触碰到冰冷的水泥,却仿佛触摸到了当年那个年轻团队的激情与理想。
她走到实验室门口,门轴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里面的一切都保持着关闭前的模样。桌椅翻倒,电脑主机盖子半开,电缆像蛇一样盘踞在角落。实验台上的仪器早己失去功能,屏幕上布满蛛网,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
她还记得第一次在这里调试模型的那个夜晚。
那时的灯光并不明亮,但她的心却异常炽热。
“你觉得这个模型能真正理解人类的情绪吗?”沈清岚曾这样问她。
“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她回答,“但它能陪伴我们走过孤独。”
那是她们最亲密的一次对话,也是最后一次。
后来理念分歧让她们分道扬镳,可此刻站在这里,林晚晴才意识到,她们其实从未真正离开过彼此。
穿过一条狭窄的走廊,她来到文件室。
门锁早己失效,她轻轻推开,一股霉味扑鼻而来。
房间不大,书架倒塌,纸张散落一地。她蹲下身,捡起一张泛黄的纸页,上面是她亲手写的项目总结:
“‘曙光计划’的核心目标不是控制社会行为,而是提供预警机制。我们相信,技术应当成为桥梁,而不是武器。”
她继续翻找,在一堆旧资料下发现了一个密封的金属盒。
打开后,里面是一份加密硬盘和一封信。
信上写着: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你还记得这个地方。
如果你还记得,那就请你不要忘记我们最初的梦想。
——沈清岚”
林晚晴盯着那几个字,久久没有动弹。
她知道,这不是偶然的遗物,而是留给她的信息。
走出大楼时,雨己经停了。
天边泛起一丝微光,像是黎明即将到来的预兆。
林晚晴站在台阶上,望着远方的山峦,心中百感交集。
她曾以为自己己经放下了一切,不再回头去看那些失败与遗憾。但今天,她终于承认,有些东西从未真正消失,只是被埋得太深。
她不是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她不是没有后悔过某些决定。但在这一刻,她更加确信一件事:
她走的路,是对的。
尽管孤独,尽管艰难,但她始终没有偏离那份最初的信念。
不远处,小晴走了过来,递给她一件外套。
“找到了吗?”她轻声问。
林晚晴点点头,把金属盒放进背包里:“找到了。”
“你还好吗?”女儿看着她的眼睛。
林晚晴笑了笑:“比想象中好。”
两人并肩站在晨曦中,谁都没有说话。
风从山间吹来,带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
这一夜,林晚晴没有完成一场战斗,也没有阻止一次危机。她只是回到了一个被遗忘的地方,面对了一段被尘封的记忆。
但正是这场无声的回归,让她重新确认了自己的方向。
她曾在废墟中种下梦想,如今,她依旧在守护它。
正如她曾说过的那样:
“真正的信仰,不是从胜利中诞生,而是在失败之后依然坚持。”
(http://wmfxsw.com/book/891987-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