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气刺骨,风雪交加的夜幕包裹下的石窝山顶上,西路军工委会第一次会议,正在艰难进行着。
李先念瞅着一直沉默不语坐在石头上的王树声,恳切地说道:“副总指挥,你还是当司令,我来做政委,带领西路军三个支队,翻越祁连山……”
王树声腾地站起来,一口回绝:“不行!你这是逃跑主义,你这是把九死一生的西路军余部往死路上带!”
李先念面带惊愕、委屈、不满的神色,看着王树声。
王树声扫视了一眼拭目以待的红军将领们,慷慨激昂地说道:“亲爱的同志们,我为何说‘不行’呢?
下面是我了解到的有关祁连山的险恶情况介绍,可作为‘不行’的充足理由吧!
‘祁连’——为古匈奴语,意思为‘天’,祁连山,顾名思义,就是‘天山’之意。
茫茫祁连山,巍峨挺拔,傲然屹立于甘、青两省边界,横贯河西走廊,长近1000公里,一望无边的山峰,大多海拔4000米到50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5808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不化,气温零下三十多度,有时夜晚气温可达零下四十多度,渺无人烟,就连飞鸟也少见。
据当地有经验的老猎户说,至今还没有人翻越过祁连山,也就是说,挺进祁连山,只有死路一条!”
王树声说完这番话,就坐回了石头上。
众红军高级将领,又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起来。
李先念脸憋得通红,长出了一口气,动情地说道:“同志们,我知道,陈总政委和徐总指挥,在离开我们前,就已部署好了三个支队的行动路线,应该说,照此去做,是多省事呀!
可我为啥还要召集大家,在此重新商讨西路军余部的行动问题呢?
我也明白,大家在这冰天雪地的干石窝子上挨饿受冻,心里很苦,都想尽快跳出这个鬼地方,大家在此受苦,我心里非常难过!
但是,同志们呀,我们现在正处在万分危急的时候,要头脑冷静,千万不能脑袋瓜子发热而去图省事嘛!”
坐在石头上,一直沉默的李卓然,若有所思地看着李先念,说道:“先念同志,请给我们讲讲你的想法!”
李先念感激地看了李卓然一眼,两眼放光,音调洪亮地讲道:“同志们,我刚才提出了,让西路军三个支队,一起翻越祁连山的想法,主要根据是这样的——
请同志们先想一想,向东、向北,都是马匪军重兵集结、反复追剿的地区,部队几乎没有立足生存、与敌周旋的条件;
向南,是青海的柴达木盆地,马步芳的势力范围,更不会坐视西路军余部,在那里生存和发展;
只有向西,才是我们西路军余部,唯一的生存之路啊!
当然啦,虽然向西,面对我们的是,渺无人烟的冰山雪岭,自然条件,异常险恶,但这也是好事嘛,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容易摆脱追敌。
再请同志们想想看,对于我们这样一支,失败的军队来说,摆脱了追敌,就有了生存的希望,就有了东山再起的出路。
同志们,请让我再啰嗦几句吧!
长征途中,雪山草地,不险恶吗?!我们还不是三翻雪山,二过草地!
路,是人走出来的,再险恶的自然条件,也难不倒我们英雄的红军好汉!
我们只要顽强坚持到达敦煌一带,便可相机转入新疆,这样一来,就能为我们党,保存一批,宝贵的战斗骨干!”
李卓然情不自禁,首先鼓起掌来:“我完全赞同先念同志西进的想法!”
李特、程世才、张荣、孙玉清、熊厚发、毕占云、曾日三等大多数红军高级将领,听了李先念的想法,一下子双眉舒展,点头赞同。
王树声生气地扭过头去,大声地说道:“我右支队全体将士,坚决执行陈总政委和徐总指挥的英明决定,义无反顾,向东挺进,重返延安!”
李先念郑重其事地对王树声说道:“副总指挥,你不过,那我就带左、中两个支队,2500多人过祁连山啦!”
(http://wmfxsw.com/book/475655-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