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火青哈哈大笑道:“小程军长,这你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啦!大唐名将薛丁山,英武貌美,奉旨西征到此,被美若天仙而又武艺超群的樊梨花,生擒活拿,强纳为乘龙快婿,为讨丈夫欢心,率众投奔大唐旗下……”
程世才恍然大悟似的“噢”了一声,想了想,忍不住就“嘿嘿”发笑起来,自言自语道:“噢,原来是这样啊,有意思!”
大家听着两个人的对话,兴趣陡增,面带微笑。
这时候,程世才若有所思地又问黄火青:“照你所说的话,我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断一下?!
我们眼前的石包城,就是大唐时代西番伊吾国的寒江关,对吧?!”
黄火青连连点头,微笑答道:“小程军长,所言极是!”
程世才两眼眨动了几下,又盯住了黄火青,刨根问底地向他出了一个难题:“老黄部长,我还有一个问题向你请教一下——这个石包城附近,只有区区的榆林小河,没有大江存在,何来‘寒江关’一说嘛?!”
黄火青笑眯眯地瞅了程世才一眼,求饶似的说道:“小程军长,我肚子里的那几点子墨水儿,早就让你给掏弄空了,你还是请教学识渊博的李书记吧!”
李卓然笑嗬嗬地说道:“这个问题嘛,我想这样解释,比较合情合理些——
诸位,不知注意了没有?石包城周边地区,一马平川,一望无边,唐朝时候,有可能是,寒气蒙蒙,笼罩着石包古城堡,就像一条白茫茫、水浩浩的大江,凌空于世,故有寒江关之说。
不过嘛,这是我个人的推想,并未考证,不可当真,仅供参考而已。”
众人兴致勃勃地听着,赞同地连连点头,每人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黄火青又用轻松的语气介绍道:“这座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高耸如岭、平地突兀的城廓,作为中国古代,用以防御和对姜人作战的军事要隘,已荒废多年了,成为了飞禽走兽的栖身乐园,如今,我们西路军左支队,就此安营扎寨,既可躲避风寒,又能居高临下,观敌瞭哨,不失为一个宽敞幽静的好去处呀!”
李卓然等人,连连点头,附和赞同地向着南城门走去……
在石包古城堡里,一个宽大无顶的石圈圈中,李卓然、程世才等红军领导人,或站或坐,聚在一起,围着两个红军电台报务人员,目不转睛地瞅着频频闪烁的电台信号灯……
在清脆悦耳的“嘀……嘀嘀嘀……嘀”和有节奏摁压按键的“哒哒、哒哒”声中,众人眼中,仿佛再次浮现出了由李卓然署名签发的那一段充满轻松、愉快、乐观、喜悦、真诚、坚决意味的文字——
致党中央及军委:我们西路军左支队,今16日到达石包城,距安西(今瓜州县)两站半路,距敦煌四站。为争取先机,遂改向安西前进,到安西后,稍作休整,即向星星峡急进!
就在这时,诺尔布藏木骑着马,领着黄火青、刘庆南、周纯麟等30多人的红军骑兵队伍,再次来到了石包城小村落。
头前带路的诺尔布藏木,骑在马上,双手拢成喇叭状,东张西望地喊道:“乡亲们,我是蒙古族诺尔布藏木,我领来的红军队伍,是从太平世界走来的,都是好人,你们都别躲着、藏着,快出来吧,把你们的牛羊、粮食,卖一点啊,他们吃了,马上就走了,不会再打扰你们啦!”
诺尔布藏木,这一喊,还真有用。喊过话之后,时间不长,就有人,从沟沟脑脑,崖崖坎坎,山洞树丛,草垛地窖,探头探脑,向外张望,一见果真有一个蒙古族的骑马男人,领着一支衣服破烂不堪,个个面色黑瘦,马匹骨瘦如柴的几十人的骑兵队伍,很有礼貌地站在村落里,并没有强行闯进民房,更没有放火烧房,于是,就相信了诺尔布藏木的话,纷纷拖儿带女,赶着牛羊,向着各自的家,不慌不忙走去……
(http://wmfxsw.com/book/475655-10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