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跳出石窝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跳出石窝山

 

山野里,漆黑一团,鹅毛大雪,满天飘撒。

在祁连山一个不知道地名的双岔路口,站着一个上身裹着羊皮的中年红军干部,朝着高举着红旗、浩浩荡荡开拔过来的红军大部队,双手挥舞,高声招呼道:“左支队走西岔路,右支队走东岔路!”

随着这个红军干部的招呼声,庞大的队伍之中,倏然响起了一片哽咽、低泣声。

很快,这个声势浩大的队伍,一分为二,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急步走去。

一个蓬头垢面,眼窝深陷,颧骨突起,上身裹着羊皮,屁股上吊着一只装有盒子枪的红皮枪套,双脚上包着烂布的小战士,站在雪地上,泪眼朦胧,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一时不知道,该往哪个岔路上走。

就在这时,李先念骑着大黄马,正往西岔路口走着,猛然看见这个红军小战士,站在双岔路口,犹豫不决,徘徊不前,定睛仔细一看,弄明白了——原来是程世才的警卫员杨天云呀!

李先念向杨天云一边招招手,一边喊道:“小杨,到这边来!”

杨天云一听李先念总指挥,在叫他,激动地抹了一把眼泪,跑步钻进了正在走向西岔路口的红军队伍。

王树声、朱良才等右支队的负责人,骑马带领着一支频频回头,泪流满面的500多人的红军队伍,向东岔路口走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暂且不说由李卓然、李先念等人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挺进祁连山西岔路口的情况,单讲一下由王树声、朱良才等人率领的西路军右支队,挺进祁连山东岔路口后的情形。

王树声和朱良才等人,骑马率领着500多人的西路军右支队,顶风冒雪,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野里转悠,由于天太黑,又是刮风,又是下雪,还不能打火把,怕是一旦打上火把,火光必定引来敌人的围剿。

这样摸黑赶路,根本不辨方向。无奈之下,只好凭着感觉,沿着一条山沟,艰难往前走去。

走着走着,骑在马上的王树声和朱良才,迷迷糊糊地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快到天亮时,两人才猛然惊醒。回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顿时目瞪口呆,浑身冷汗直流。

发生了什么事情?竟让他俩如此紧张呀?原来他俩骑马赶路,而其他人,却是步行,再加上他俩在马上,不知不觉睡着了,没法等身后的队伍跟上来,就一直往前走,这样一来,把500多人的右支队,全部丢掉了!

王树声和朱良才,快要急疯了,万分懊悔地在各自的大腿上,狠砸了一拳,催动又饥又渴,疲劳不堪,瘦骨嶙峋的战马,朝着身后的山沟,发疯似的向前狂奔。

催马奔跑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寻找了多少个地方,他俩的战马,早已累得大汗淋漓,马嘴里流淌着白沫沫子,走起路来,浑身颤抖,打起了摆摆。

既使这样,可就连西路军右支队的半个人影儿,都没找见。

就在他俩悲伤难过,焦急万分,继续依依不舍,下马牵缰,步行踏雪,寻找战友之际,黑鸦鸦的马匪军骑兵,发现了他们,像一大群饿狼,发现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黄羊似的,疯狂地扑将上来。

他俩急忙爬上马背,勒转马头,一手抓缰,一手握紧拳头,不停地狠狠敲击在马屁股上,两匹战马,疼痛难忍,拼了命似的,冲上一架山梁,就一头栽倒在地,将两个人摔到雪地里。

身后的马蹄轰鸣声,犹如排山倒海,席卷而来。

两个人,也顾不上看一眼,与自已朝夕相处的心爱的战马,更顾不上,查看一下,自已摔伤了没有,强忍着浑身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拼命地往前冲。

眨眼间,就没了去路,眼下是一片白茫茫,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陡峭山坡,只好心一横,双手抱着头,滚了下去。

就在这时,马匪军骑兵,像一大片黑色的海浪,汹涌澎湃,漫上山梁,看到陡峭的一望无边的茫茫大山坡,心知肚明,滚下山去的两个人,肯定是活不了,就一打呼哨,勒转马头,野声野气地吆喝着,驱使着胯下大黑马,一溜烟似的,跑没影了。

当两个人滚下山时,早已昏厥了过去。时间,不知过去了多久,俩人才苏醒了。

从此,两个人昼伏夜出,对自已又进行了精心化装,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回到了延安。

至于那天雪夜,与他俩分散的西路军右支队战友,顶风冒雪,忍饥受寒,拖着极度疲劳而又伤痕累累的身体,夜以继日,沿着祁连山东麓,游击前行之中,多次遭到国民党西北军阀马步芳、马步康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顽强坚持东行游击半月后,最终被马匪军打散——

有一部分人,在马匪军骑兵追杀下,当场英勇壮烈牺牲;

也有一部分人,受伤被俘;

还有一部分人,走失流落民间……


    (http://wmfxsw.com/book/475655-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