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黄番峡口的新景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章 黄番峡口的新景观

 

1937年3月15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

两扇斧砍刀削般的巨峰,银装素裹,一左一右,像两尊银盔银甲的守门天将,巍峨挺拔,傲然屹立着。

这就是祁连山的黄番峡口。

从黄番峡口,极目远眺,两峰相夹的石谷里,刺骨的寒风呼嚎,雪片飞舞,茫茫无际,深不可测。

一面中间绣有金黄色的镰刀、铁锤党徽图案,四周布满弹孔的鲜艳红旗,迎着风雪,“噗啦啦”飘扬,紧挨旗杆旁的一长溜白布上,绣有一行红色正楷字——“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30军”。

这面光彩夺目的军旗下,有一个年轻体壮,浑身满是雪花的红军战士,双手高举着这面旗帜,一边步履蹒跚地踏着没膝深的雪地,向白雪皑皑的石谷走着,一边还高声地唱着歌——

“我们是铁的红军,

钢的力量,

工农的儿女,

民族的希望,

不打通国际路线,

不是红四方面军。”

李先念、程世才、李特、毕占云、曾日三等高级红军将领,骑着各自的战马,在风雪交加中,默默前行,当听到队伍前边红军旗手的歌声时,人人不禁泪如泉涌,垂下头去,感慨万千——

想当初,我们红军大部队21800多人,万众一心,同唱着一首战歌——

“炮火连天响大地,

我们红色的战士,

英勇的武装,

上前线,

决战在今朝!

为了联合外蒙、苏联,

驱逐日本鬼子,

前进!

坚决奋勇向前进!

向前进!”

在这首催人奋进的战歌的激励下,全军上下,迈着自豪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浩浩荡荡,向靖远黄河虎豹口进发时,那场面是多么得雄伟壮观呀!

可如今,我们的西路军红军部队,竟然变得如此弱小,怎能让人不触景生情,心痛难过呢?!

杨天云等警卫员,紧跟在红军首长们马后,急急向前赶路。

孙玉清、熊厚发、张荣等重伤员,每人身上盖着一件羊皮袄,分别被红军战士们,用担架抬着,在厚厚的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迈着步子……

李卓然拄着一根木棍子,被邱正基搀扶着,磕磕绊绊,随着队伍前行……

走着,走着,李卓然不由自主停下了脚步,扭头向身后眺望——

一个婉转、欢快的歌声,在沉寂的山谷里响起——

骑一匹马来甩甩鞭,

跑到同志们的跟前,

唱一曲莲花落,

让同志们听着……

邱正基也停下脚步,听到“莲花落”,疑惑地问李卓然:“李书记,‘莲花落’是什么嘛?”

李卓然回头看了一眼邱正基,心里赞叹着:“这个小鬼,还真是好学上进呐!”

略微思索了一下,就笑眯眯地解释道:“莲花落,又叫莲花闹、莲花乐、落子、莲花板等,产生于宋朝,盛行于清朝,是一种又说又唱的曲艺艺术嘛!”

说话间,一个身材瘦小,黑瘦的脸上挂着笑容,嘴里还在唱着歌儿,全身雪白的红军战士,骑着一匹大黑马,从队伍后边跑了过来。

邱正基眼尖,老远就看清是谁了,于是,就高兴地对李卓然说道:“李书记,骑马跑来的人,是我们西路军总部警卫班的战士,名叫陈富贵呀!”

李卓然嘴里“噢”了一下,似乎很明白地点点头。对于20岁的红军战士陈富贵,他并不陌生。

这个曾经以流浪卖唱度日的川西人,在1935年,就跟随长征北上的红五军团,参加了红军,从此之后,积极上进,作战勇敢,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富贵骑马跑到李卓然跟前,勒马停住,翻身下马,把马缰绳往李卓然这边送了过来,诚恳地说道:”李书记,快骑上这匹马,走吧!“

李卓然惊喜地问道:”小陈,你哪来的马呀?!”

陈富贵自豪地回答:“高台突围时,我从敌人手里夺的呀!"

李卓然瞅着陈富贵干瘦弱小的身体,推辞地说道:”马还是留着你骑吧,我走着活动一下筋骨,身体倒还暖和呀!“

陈富贵笑嘻嘻地把马缰绳硬塞到李卓然的手里,劝说道:”李书记,您骑吧!我天生就是一个干骨子人,再说嘛,还年轻得很,身上有的是力气!“

与李卓然说着话,暗地里,又给邱正基递了一个眼色,不管三七二十一,在邱正基的配合下,强行把李卓然,推拉上了大黑马……


    (http://wmfxsw.com/book/475655-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