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分水岭的苦涩与甜美(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4章 分水岭的苦涩与甜美(一)

 

1937年3月22日,下午时分,祁连山分水岭,黑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怒吼,大雨倾盆。

在一个巨大向前延伸的山岩边,红军官兵们,紧贴着冰凉的悬崖石壁,在躲避狂风骤雨。

李卓然左右瞅瞅冷得浑身发抖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大声地喊道:“同志们,别闲着,唱个歌吧,就唱我写的新歌——《巍巍峨峨祁连山》。现在就开始——呼呼呼,呜呜呜,一拜、一,唱、”

话音刚落,就见红军官兵们,一起亮开嗓门,摇头晃脑,聚精会神地放声高歌起来——

呼呼呼,呜呜呜,

刺骨风雪鬼狼嚎;

嗖嗖嗖,沙沙沙,

冰凉沙砾满山窜;

嘭嘭嘭,哗哗哗,

悬崖雪峰滚雪团。

巍巍峨峨祁连山,

山山相连不见边,

冰天雪地黑云翻。

沿着毛主席路线,

向前向前永向前!

凶残野蛮马匪军,

面对雪山吓破胆,

夹着尾巴向后窜,

哪敢跟着红军撵?

英雄红军是好汉,

吃草咽雪破衣单,

人人争先勇向前。

巍巍峨峨祁连山,

红军脚下像泥弹。

沿着毛主席路线,

向前向前永向前!

一阵狂风骤雨过后,天空依然是阴云密布,细雨霏霏。

这时,由20多个骑马的红军官兵,组成的一支小分队,冒着霏霏细雨,从临时营地出发了,分头去山谷里搜捕野牛黄羊,为部队准备晚餐。

李卓然守坐在几个红军电台报务技术人员身边,全神贯注地仔细看着他们在紧张地修理电台发电机……

李特独自仰面朝天背靠着石崖,望着雨雾蒙蒙的石谷,叽哩咕噜发着牢骚:“向西,向西,路漫漫其修远兮!”

发完牢骚,呆愣之际,忽然灵机一动,恍然大悟似的暗骂自已道:“只有傻子,才会在满腹牢骚,埋怨等待中,浪费美好时光,自取灭亡!”

无意之中,偶尔得此深刻的感悟,李特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一蹦子从地上弹跳起来,冲向了雨雾朦胧的荒野……

邱正基、杨天云、程大坚、苟金元、汪永山、杨英舒等红军战士,两、三个人为一组,有的小组,手提着一块破毡子,也有的小组,各自端着从头上取下的帽碗子,还有的小组,干脆脱下身上的单衣,分头去石谷里,拣拾马牛粪等一切可燃烧的东西。

牛队长手提装有各种土药品的背包,在重症伤病员人群中,走来穿去,给他(她)们敷药治病疗伤……

李特幡然醒悟后,冲到野谷里,从身上脱下一件单衣服,提在手里,独自一个人,拣拾马牛粪和枯草烂叶,死树干枝。

傍晚时分,阴雨依旧连绵,寒风“嗖嗖”。

弯弯曲曲的山道上,一朵朵篝火,在无精打采地跳跃着。

红军官兵们,围坐在篝火四周,每人手捧一只铁罐筒,正在大口喝着野牛肉汤……

李卓然望着默不作声,只顾吃喝的众位将士,神色严肃,眉头紧皱。

瞅着情绪如此低落的红军队伍,李卓然心里非常着急,迈步跨上一块二尺高的石头,耐心细致地给只顾埋头吃饭的红军官兵们,做起了思想动员工作。

他首先真诚地劝说广大的红军指战员,千万不能悲观失望呀!

接着,又进一步解释着——

虽然,我们西路军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有党中央、毛主席领导的河东红军!只要我们幸存下来的这支河西红军队伍,顽强渡过眼前的严重困难,活着回到党中央的怀抱,就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建比这多几倍、甚至是十倍、几十倍的革命队伍。

想当年,贺龙不就凭着两把菜刀闹革命,创建起了目前的千军万马呀!还有我们英明的领袖毛主席,刚开始闹革命时,不也就几支枪,几十个人吗?!现在看看,怎么样啊!今非昔比呀!

李卓然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说得红军官兵们,心里热乎乎的,不约而同,纷纷抬起头来,人人两眼放光,情不自禁地拍手鼓起掌来,甚至有人,慷慨激昂,振臂高呼起“中国共产党万岁”来。

于时,空荡荡,冷清清的石谷里,一呼百应,掌声雷动,“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http://wmfxsw.com/book/475655-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