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这话就难解了,我造个镜子,怎么关联到叔父的一生了?”
见他这话说的不清不楚的,胡翊谨慎的性格,就没有贸然答复。
胡惟庸见他老不说,这才道出实情。
“今日早朝,陛下将一面铜镜取上朝堂,将咱们朝堂上的所有官员,俱都是惊得失了神,为叔这才知晓,你这些时日忙来忙去,竟然造出了此等巧夺天工之物啊。”
“可这又怎会跟叔父的一生扯上关系呢?”
胡翊依旧大为不解道。
胡惟庸的喉头在耸动,问起话来时,显得有些严肃,两手在此时也是轻轻攥成了拳头。
他激动地问道:
“为叔的听陛下说,这神镜的制法,是你在梦里听从仙人的教授制出来的?”
对于这件事,胡翊倒是没有否认。
当着朱元璋的面说是梦里得来的,当着叔父的面说不是,那不成欺君了吗?
他便就着胡惟庸的问话,答复道:
“确是梦中所见,一个骑青牛的老者一年总会入几次梦,总在耳边念叨。
至于那是不是神仙,侄儿也就说不准了。”
“傻侄儿,那不是神仙还能是谁?恐怕是李老君托梦教你呢!”
得知了确切的答复后,胡惟庸此时心中便一凛,忍不住感慨起来道:
“上一次,你来到家中时,曾说过咱们胡家先人给你托过梦。
如今一看,不止咱们胡家先人给你托梦,就连上苍都在帮你,你小子上辈子只恐是哪个仙君手下的童子转世,这一世过来助陛下兴明灭元来了!”
胡惟庸对于此事是深信不疑。
宋元时代的很多话本故事,那都是一套接一套的。
就跟连续剧一样。
比如说画本之中的传说,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得了天下。
白蛇断头转世为王莽,蛇尾转世为苏献,因而报复、祸乱了汉朝。
再比如被吕后诛杀的韩信,还有亡魂不息的项羽、英布、彭越到阴司去告状。
阴司司马懋看过状纸后,判定刘邦来世托生为献帝、吕后托生为伏后、韩信托生为曹操,以此来了结这段因果。
又判英布转生为孙权、彭越转世为刘备,最后项羽转生为关羽。
当年将项王尸分六截的那六人,托生便为五关上驻守的六将,注定被关羽所杀,隔世报仇。
也因此,才又凑齐一出三国大戏。
甚至还有说法,岳飞前世乃是金翅大鹏鸟,因投胎路上诛杀妖邪,那些妖邪们也托生为人,这才有了奸相秦桧、金兀术等敌人复仇。
故事很离谱,但这样的托生、转世传说多,也说明了民间对于仙人转世辅佐君王深信不疑的传统。
胡惟庸现在就很坚信这些。
古人大都逃不脱鬼神之说,何况于胡翊如今所做之事,越来越频繁的彰显出其独特之处。
由此,胡惟庸自然又想起了当时胡翊的那些说法。
尤其是未来的空印案会爆发,还有自己未来将会造反,与朱元璋为敌,胡家九族被诛尽的消息。
原来他只是心中犯嘀咕,还想要印证此事。
但今日,他已经有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了。
找侄儿来仔细问话,就是为了这件事。
看着这个属实不一般的侄儿,胡惟庸心中大为震撼的同时,也不由得问话道:
“翊儿,若真如你上次所说,叔父如今身居相位,身家性命如何能够安泰?”
看的出来胡惟庸是真有些着急了,今日就在奉天门,问出此话时,竟然都忘了先环顾一下四周围的环境。
好在附近人流还都相距甚远。
胡翊就把叔父拉到几十步开外的地方,这里比较空阔,又没什么人,说的话便不会泄露出去。
此时此刻,他才郑重对叔父说道:
“叔父若要自保,还就是那老生常谈的六个字,‘清如水、明如镜’,只要叔父自己身上没有缝,自然便不惧怕苍蝇叮进去,由此便可化解十分之九的危难。”
听到这话,胡惟庸一阵苦笑道:
“为叔的身居高位,当初若不替李相做些事,又怎可能得他赏识,做到如今这个位置?”
这倒也是。
胡翊再一琢磨,就连自己身上都有污点,擅杀过朝廷命官。
自己这还是独立于中书六部之外,少了许多麻烦。
叔父自己便身处漩涡中多年,这一条对于他来说肯定是行不通的。
想到此处,胡翊便又道:
“上回侄儿也与叔父谈过了,有些事做的不光彩,这是罪证,是污点,但也是皇帝手中掌握的把柄,因这些把柄,陛下才敢放心的使用叔父。
在这基础上,只要叔父识时务,忠于陛下,自然无碍。”
胡惟庸此时琢磨起了这句话。
先前侄儿也曾拉拢过他,他对这个侄儿没有信心。
但以胡翊如今的能量呢?
况且,胡惟庸现在心态又发生了转变,忠于陛下这四字,他确实在想着以身作则去遵守了。
见叔父这次没有支吾,反倒在回味这些话。
胡翊这时终于说出了最重要的那句话,开始点醒这位叔父:
“叔父身居相位,只需要记住一句话,请叔父附耳过来。”
胡惟庸便凑过来,胡翊趴在他耳边,小声向他传递道:
“当今陛下精力旺盛,希望多干点事,这便是叔父与皇帝最大的冲突,也便是叔父的生死之道。
是生是死,全看叔父如何取舍。”
真言说完了。
胡翊见到有官员已经走过来,其中不乏一些人远远地便冲着自己打招呼,他便也点头示意了一下。
胡惟庸心中暗暗记下了这些话,他其实心中本来就有所领会了,如今再被侄儿一点,更加是如同恍然大悟一般。
“为叔知道了。”
此时,他郑重看了一眼这个侄儿,然后冲着侄儿的肩膀重重拍了两下。
胡惟庸有预感,胡家未来的兴衰,只怕都在这个侄子的身上了。
与其相比,别看自己虽然贵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还真不如这个侄儿通透。
有些时候便是如此,一被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朝堂中。
陷进去了,明明许多很简单的事都看不透,也不愿意去看透了。
既然问明了自己疑惑的事,胡惟庸便也告诫起了自己的侄儿来:
“昨日洪公公来到中书,说你要避嫌,托他将一道张景岳罚俸的旨意带来书写,这道旨意今日就会去宣。
但叔父还是要告诉你一句,若是自己的手下之人,想要他们为你办事,总要对他们多一些看护,譬如这张景岳,一年的俸禄不多,虽做的是院使,却又不似其他太医们那般坐科诊病。
他的俸禄有限,这若是罚俸一年,全家就得去喝西北风了。”
此事经过叔父提醒,胡翊点点头。
这个处罚对张景岳来说确实不算重了,但这一年的罚俸,确实对于手下人的生计造成了重大影响,倒也是事实。
胡惟庸此时看着这个侄儿,便又道:
“你这小子,只是还年轻,缺了几分处事的经验罢了。
既然有些事不可改,罚了就罚了,俸禄若有不足处,你私下里再给他找点事情做,换一份进项给他,这事儿不就办的‘圆润’些了吗?”
还真别说,叔父今日这个提议极好,算是给胡翊上了一课。
“多谢叔父,侄儿受教了。”
胡翊刚要躬身一拜,胡惟庸立即伸手却是挡住了他,笑道:
“为叔的今日跟你学到了许多,你要拜我,那我不得再拜一拜你啊?
你小子,行了,我去中书,你去医局,改日咱们阖家人在一块儿春游踏青,出去转转,走了!”
看到叔父背负着双手,迈起了四方步,摇头晃脑的离去。
胡翊心道一声,这位没溜儿的叔父今日看起来还真就有溜儿多了嘛。
好像当初一上来就拿叔父当仇敌的那种想法,也不可取。
照今日这个举动看来,这不是还有救吗?
若能和睦些,自然而然的就避免了历史上的最大危机,这多好?
当然了,这也是胡翊的一厢情愿罢了。
未来究竟如何,谁又能知晓呢?
也是朱元璋今日在朝堂上宣传铜镜,这下子算是人尽皆知了。
皇帝亲自给东宫造物局打广告,胡翊自然是乐于所见的。
他刚要出离奉天门,那些迎上来的官员们,便都过来细问镜子的事。
这些人都在问价格,何时售卖?
自己能否买到?
其实要照着朱元璋定下的这份俸禄,出身贫寒的大明官员们还真是消费不起。
今日来问话的,也都是家族中本就多有财资的官吏们。
胡翊先卖了个关子,只是开口说道:
“诸位今日只在陛下手中见识了这镜子,明日起,东宫造物局便要挂牌,会有一面一人多高的巨型铜镜展出,届时各位可以再去看看这镜子的效果,咱们再议论买卖交易之事吧。”
“诸位,本驸马还有事要忙,恕不奉陪了。”
胡翊临走前,不忘再打一个广告,为明日巨型铜镜的展出预热。
便在胡翊离去之后。
回到中书衙门的胡惟庸,今日也是思索起来。
侄儿的话说的对,当今陛下之精力旺盛,又极为务实,总想多勤政些。
这种事说好听一点,叫勤政,说难听一点就是夺权,想代替丞相插手政事。
照着朱元璋如此膨胀下去的权欲来看,将来身在相位上,只怕冲突就真有可能发生了。
此时的胡惟庸又想起一些旧事。
比如在开国之前的十余年间,陛下在前方只会打仗,所有政事皆决于李善长之手。
到陛下当初称吴王时,便多有芥蒂,意外的当着大臣们的面开玩笑,说过一句“你们这些大臣们都把事做完了,咱这个上位只怕就没得做了”之类的话。
此话当时听着像是开玩笑,如今再看来,又何尝不是他的心里话呢?
到开国之初,李相总揽朝政时,陛下也曾传话,“奏章不要尽归于中书”。
只怕他与李相的矛盾,自那时候就开始了。
他再一回想起李善长为相之后,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
的确在君臣们最和谐的几次之中,都是李善长让出了部分权柄,因而令朱元璋对他大加称赞的。
而几次关系最紧张之时,好像也都与李善长反复夺权有关。
只不过李相插手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鬼知道什么地方出了纰漏,都是暗暗给遮掩过去的,这种事不让人发觉还好,若叫皇帝抓住一个都不得了。
李善长屡次向朱元璋让渡相权,可又担心东窗事发,又经常做出与皇帝争权之事。
他便在如此矛盾之中反复,造成了自己是个反复小人的观感,逐步引发了朱元璋的不满。
后面的杨宪被诛杀,固然有得罪了侄儿的原因在里面。
但此人更是自寻死路,得了权势便忘了夹起尾巴来做人。
杨宪的快速倒台,说起来也与陛下的授意有关。
最后倒他的,也是赋闲在家,接到暗示的李相。
原本的胡惟庸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这许多事。
但今日,在侄儿的提点之后,猛然将这些事都做了一遍回味,他这才明白自己的处境,以及侄儿提点自己的真意。
向朱元璋让渡出部分相权,便相当于让渡出部分把柄,让皇帝知道这些把柄。
不要遮掩,要让皇帝知道,然后忠心于皇帝。
胡惟庸在思索过一番后,终于是暗暗下定了决心。
他开始从今日的奏折之中挑选,将往常需要自己批复的大事都挑选出来,全部送到皇帝那里去。
自己这个丞相,只将那些中事、小事留中处置一遍即可。
朱元璋处置的事情多了,自然会从奏章的串联之中,找出某些事情的蛛丝马迹,然后还原出真相。
如此,原本李相的许多遮掩,包括当初为李相办事时候自己的一些不当作为,都将在皇帝的面前暴露,变得一览无余。
但已有了李善长这个前车之鉴。
再加上侄儿的劝告,与他说话的份量。
胡惟庸此时逐渐也愿意相信,要还相权,就要一次还到位,千万不要在中途拉扯,再重复了李善长原本的故事。
也是趁着自己如今入主中书时间不长,还没有腐化变质。
此时让渡出去一部分相权,反倒容易些。
若是等到将来,参与的谋划与腐化多了,到那时又怎敢把这些事抖落给皇帝知道?
那就又重复了李善长的旧事。
一念至此,胡惟庸心下已定。
你汪广洋最近忙着娶小妾、养歌姬戏班,醉生梦死。
那我便将自己的相权让渡出去一些。
要摆大家一起摆,将事儿都扔给皇帝去做,自己倒还能轻松些。
胡惟庸便在今日,突然做出了抉择。
胡翊则是来到惠民医局,再度开始坐诊。
如今的肺痨病人不多了,偶尔来一个,基本也是将惠民祛痨丸拿上便走。
许老汉现在也不用拉着板车来了,许氏有了走到此处来的力气。
那位卖菜的大爷,原来胡翊看他的寿命应当过不了三月,但在此地治疗了一个多月了。
如今再看他的气色,只恐怕还能活个一年半载,他重度肺痨也在见轻。
只要坚持将惠民祛痨丸吃下去,恐怕还会有好转。
轻症痨病无需治疗,因为现在难度增加,几乎不涨熟练度。
碰到重症,胡翊再坐诊,拿一点熟练度。
他现在就把注意力转到心疾上来了。
【医术*痨病:71/500(研有小成)】
【医术*风湿心疾:188/200(略窥门径)】
开始了今日的诊治,看着姜御医留给自己的这些病患,这些人可都是宝贝啊!
时间大概来到上午时分。
熟练度终于在此时完成升阶。
【医术*风湿心疾:0/800(研有小成)】
这一次升阶之后,难度立马便翻了几倍。
风湿心疾果然是不好治!
而在此次升阶后,胡翊出乎意料的没有进入以往的那种悟道境界。
升阶了,又好像从未升阶过一样。
这令他开始怀疑起了人生。
“驸马爷,该……该轮到小女子诊治了吗?”
见他僵在那里了片刻,一旁等候着的病人,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快请坐。”
胡翊回过神来,心说今日就算没有什么升阶感悟,这也不能耽误了治病。
今日这名女子还是第一次来,再一诊症状,看起来比常婉竟然还要棘手上几分,这令胡翊立即便陷入了深思……
片刻后,他决定先开一副药试试。
可就在他诊过这女子的脉,要开药的时候。
忽然,一个以前从未细想过的问题,如今却突然莫名其妙的被他注意到了。
这名女子是风湿性心疾,合并肺经阻塞,缺血无神,看起来整个人病怏怏的。
她本就有体虚之症,怎奈又是虚不受补,这似乎是血液阻滞所导致的。
那么,合并这个风湿性心疾,一个复杂的病症便出现了。
先治哪里?后治哪里?
主次怎么分?
若是在以往,胡翊定然也会区分主次,先治心疾,兼治体虚,辅以温补。
但今日,脑海里一时间蹦出许多以往的诊治经验,以及前辈名家们的医案记载,他忽然察觉到其中的缺陷,发现这些关于病症主次的划分其实并不该如此简单。
好比以前看彩虹是四种颜色,现在看彩虹变成了五光十色。
病症突然就变复杂,这令此时的胡翊,竟然有些不好下药了。
堂堂的大明医圣胡驸马,竟然也有了个难以抉择的时刻……
这位医圣爷提起来的笔,就这么悬空在那里,一时间脑海里面思考到了许多,但一时间却难以消化。
用一个抽象的方式来描述,人体内病症的发生,有点像一根缠绕在一起的线,最后组成了一团混乱的网。
有些复杂的病症,是许多混乱的线缠绕在一起,组成了一张无比混乱的网。
这位女子现在的病情,便是后者。
按照以往的方法论,该当是抽丝剥茧,将线头一根一根的抽出来,从其中最容易的开始做。
这样做见效慢,甚至根本就很难见效,因为难度过高。
像风湿性心疾,用这种法子,只怕一辈子也无法攻克。
胡翊现在想到的办法,有点类似于将这些线头组成的结,一个一个给他剪掉,这样能够降低难度,不用一根一根线去抽剥。
说人话就是不谋全局,剑走偏锋,只谋一点,渐渐以点带面。
他现在想到的东西还很晦涩,连他自己都难以完全总结。
按照阴阳五行的划分,与风邪、湿毒、热症、寒症、沉积、淤积、虚实等不同的症状,再结合五行轮转序。
什么“风邪侵心时,疏肝熄风可护心阳”,什么“湿毒泛滥时,壮脾土以制肾水泛滥”等等临床经验……
以及用药上的相关之法,和他多年来的见解。
胡翊越想越乱,其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一件更大的事!
此时的胡翊,在把自己多年所学的一些东西,以及每次从不同病症身上获得的感悟、先人们的治疗经验熔于一炉,尝试着从中构造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和体系!
这是一种专门对付疑难杂症,乃至于绝症的治疗体系,如今他就在细分这姑娘身上的病症主次。
仅仅片刻时间里,胡翊心中便一下想到了十余种治疗顺序。
这在以往是根本不可能的,以往最多是几种大致上的方案想出来,找一个对症统一的方子,便开始开药了。
今日却不一样!
便在僵持片刻后,胡翊试图将自己分析过后的一副药方组建出来,然后立即提笔开方。
他开出来的这道药方,看起来根本不知所谓,既不是治疗心疾的,也不舒肺、治疗体虚。
唯有胡翊知道,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好比一个人从崖底往上攀爬,寻常的做法都是从山崖上面抛一根绳子下去,把人拉上来。
他要做的,却是一步一步夯实基础,从崖底凿洞,整个人从底下爬上来。
胡翊现在在做的事,便是在为女子夯实身体根基。
治病?
不急,根基夯实了,下猛药折腾的时候才扛得住。
便在他这副药开出,看起来根本不着四六,就连自己都充满疑问,有些心里没底的时候。
胡翊终于注意到,风湿性心疾的熟练度那里的数字,猛然间从0跳到了一个巨额数字!
常婉有救了!
(http://wmfxsw.com/book/717120-20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