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我给文官们当婆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7章 我给文官们当婆婆

 

胡翊且等着呢,不过叔父未到,侍仪司就先派人来传讯了。

“陛下今日有封赏圣旨到来,请胡大人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准备香案接旨。”

开国后,李善长制礼仪,朱元璋承礼仪如汉唐制,许多地方开始逐步完善。

胡翊他们一早就开始忙活,大哥和胡福扫街道,胡翊扫院子,父亲胡惟中准备香案、铺黄绫。

大概上午时分,礼部一名官员身后跟着四名武卫,还有几个宣旨的太监随行宣旨来了。

胡福在门房等着,看到人来了立即激动喊道:

“天使来了,天使来了!”

胡翊他们急忙跪于大门外:

“臣胡翊(胡惟中、胡显),恭请圣谕!”

传旨的太监就念道:

“说与胡翊咱的驸马知道!咱打天下那会儿,就稀罕你这种能打又心善的汉子。这回北伐你干得漂亮,得好好赏你!

头一功:打太原城的时候,元兵缩在城里当王八,是你造声阵破了城,缴来两只金印!

第二功:扩廓那兔崽子跑得比马快,你愣是带人追了三百多里地,把他裤衩子都快吓掉了,砍了一堆元军脑壳回来,给咱大明长脸了!

第三功:救伤兵这事儿最让咱暖心。两万多弟兄缺胳膊断腿,是你给治好了六七成,就比那些太医院吃饭的强。

听着,咱给你安排:

特晋你荣禄大夫(正一品大官)

奉天翊运推诚宣力武臣(正二品武勋)

太子府大总管(管东宫所有事儿)

赏绣金蟒袍一件、嵌宝石玉腰带一条

每年多给你八百石粮食。

女婿你可别飘,太子那边好生辅佐着,好好干,咱老朱家不会亏待功臣!

洪武元年八月初二制。”

这……

胡翊最初听到圣旨时,有些懵。

全都是大白话,跟以前赏赐他的圣旨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不过细一想也知道了,以前的圣旨出自中书省李善长之手,现在的圣旨怕是朱元璋口述,叫人记下来的。

“臣胡翊,叩谢天恩,劳陛下赏赐诚惶诚恐,必当竭尽全力为我大明增砖添瓦,以报谢君恩!”

那名传旨的太监凑过来,把圣旨交予胡翊,并凑在跟前又小声提示道:

“太子殿下教谕,胡大人不必上谢表了,此事应当亲自在陛下面前谢恩。”

胡翊立即就又身穿绣金蟒袍,换上新官衣、新玉带随着进宫。

朱元璋在武英殿看着胡翊,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容,上来先问道:

“咱的圣旨写的咋样?”

朱元璋显得很得意,胡翊就赶紧彩虹屁吹上了:

“陛下这道圣旨言简意赅,情真意切,写的都是大家都能听得懂的简便话,我们府上的老妈子一字不识都能知道意思,这样的教化真是太方便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道,“咱觉得李相起草的那些诏书,写的是好看了,就是谁都听不懂,说直白点就是不说人话。尤其是州府县衙前的告示,咱以前当百姓的时候看不懂那些鸟文,叫个识字的念上一遍来还是不懂,就厌着那些个繁杂的东西。”

胡翊立即附和着说道,“若是州府县衙的告示都能用上这样简便的话,那百姓们都知道朝廷的意思了,也不需用那样多的人力再去解释,这方面臣也是深有体会,臣的学问不多,但能够认识几个字,早些年看到衙门放的告示也看不懂,陛下带了这个头,实在是我大明开国的新风气,也是百姓们的好福气。”

被胡翊这些马屁拍的,朱元璋也乐的颠颠的,就开起玩笑拱火道:

“你叔父被李相臭骂了一通,怕是要回去找你,咱就叫人把旨意提前下了,你官比他大他就不敢骂你。”

胡翊一时间分不清楚老丈杆子这是向着自己呢?

还是幸灾乐祸,巴不得再看一场好戏?

身旁朱标就说道,“姐夫领了詹事府詹事,今后总理东宫的事务,现在先不急着调你入主东宫,毕竟你与大姐有婚事在身,成婚之后我再来调你吧。”

这倒也好。

朱元璋把胡翊的文官职算是封到头了,正一品荣禄大夫,他现在和李贞、常遇春、徐达、李善长这些人一般的文散官头衔。

宋濂在东宫任詹事府少詹事,这是个正四品的官。

现在给胡翊加封詹事府詹事,管着宋濂这些文官,又给个到顶的文散官头衔,这就是要用胡翊压着那帮文官呢,相当于是给太子府的一众文官们找了个婆婆。

奉天翊运推诚宣力武臣,再往上走一步那就是武勋的最高品级——上柱国。

这个官位目前就常遇春、徐达、李贞三人才有此殊荣,李贞亡故后这个位子才轮得到李文忠。

这么些个官位封给胡翊,那么朱元璋接下来想让胡翊做的事就很明显了,极可能要用胡翊来压制、甚至收拾这帮文官们。

刚才又说厌恶繁杂的事,又亲自用大白话下旨,恐怕是文官那些繁琐的礼节惹得朱元璋不忿了。

朱元璋还有正事要忙,就开口说道:

“行了,你没事就回去忙婚事去,你想不想去后宫再见见静端?”

胡翊知道里面有坑,立即回答道,“越是这时候,臣越该守礼避嫌。”

朱元璋点着头道,“这就对了,马上就该成婚,不要猴急猴急的,倒是也不能一直不进宫,每三天进宫一趟去给你姑父把把脉去。”

“臣谨遵圣谕。”

朱标将一块鎏金令牌交给胡翊,以后进出皇宫就可畅通无阻,不必通禀了。

胡翊回到家中时,门口停着一匹骏马,进院就看到大哥拱手垂立在门口,面色看起来极为不自在。

刚迈步进院子,胡福就立即高喊道:

“禀老爷,咱家二少爷荣禄大夫大人回来了。”

这声通禀让胡翊觉得好不自在。

胡惟中立即迎出来,在他身后,一个身穿常服、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也是快步出屋。

这中年男子眉眼间有些戾气,笑起来也有几分皮笑肉不笑的模样,瘦瘦的身量鹰钩鼻子怪渗人的,长得像猫头鹰成精。

“下官见过……”陈桓上来就拜。

胡翊立即将陈桓搀住,知道他是大哥的丈人,立即说道:

“世叔这就见外了,本该是侄儿给世叔见礼的,怎能把这规矩反过来呢。”

陈桓看到胡翊那一身绣金蟒,也由不得他不来参见,这身衣服可不是谁想穿就能穿的。

“世叔请到屋里坐。”

胡翊把陈桓请进屋,然后冲着大哥胡显恭敬地一拜:

“大哥,请你也坐下来好吗?”

胡翊这一礼拜见过去,坐在上位的陈桓不由得重新打量起了胡显这个女婿,他眼神暗暗往下垂落,若有所思起来。

“世叔稍待,这身衣服穿着不舒服,我先脱了去。”

说罢,胡翊进屋换了身常服出来,这就是赤裸裸的在陈桓面前炫耀了。

那身蟒代表的荣耀,他陈桓再做八十年的官也挣不来,胡翊却嫌弃蟒袍穿着不舒服。

陈桓立即就陪着笑,“世侄马上就是陛下的驸马了,与福成长公主乃是天赐的一对良缘,那自然是盼望着早日穿婚服呢,这蟒袍就急的要脱了。”

胡翊点着头,也不否认,“小侄和公主殿下的婚事定在九月初二,就是在这之前,我大哥的婚事怕是该当准备了。”

胡惟中立即跟着说道,“亲家,我也正要同你说这件事。”

胡翊不在家的时候,胡惟中见了陈桓,心里有些没底气。

但是胡翊回来了,胡惟中的底气一下就变得十足,说话也大胆了几分。

陈桓点头道,“我就是为显儿和瑛儿的婚事来的,特烦请钦天监的大人们定了八月十二为吉日,亲家和贤侄以为如何?”

八月十二,紧邻中秋,这个日子当然是很好了。

胡翊的未来嫂子名叫陈瑛,据说一身武艺极好,于女红、读书的事情上就十分糟糕,却对于火药的事很懂行。

据说可以辨别出二十几种火药的气味,于配制火器上也很有心得。

胡显以前跟胡翊就说过,这姑娘武艺好、脾气飒,他可太喜欢了,就是老丈人一直看的紧,很少有机会见面。

胡翊也不知道这嫂子的脾气如何。

至于大哥的这位丈人,胡翊打听到的只是说他治军严厉,军法甚为无情,被朱元璋称赞过,说陈桓就是大明朝的“尉迟敬德”。

至于陈桓未来的下场,胡翊其实也不知道,反正大哥见到这位丈人就怕得要死,他再不给大哥长几分脸面,只怕胡显迟早要被这老丈人给活吃了。

胡翊就开口道,“世叔过府来拜望,这是小侄们失了礼数,我改日就下拜帖,也同大哥到世叔府上来走动走动。”

陈桓脸上露出灿烂的笑意,驸马爷驾临他的府上,这也是莫大的荣幸,当场就难掩喜悦道:

“贤侄你出类拔萃,年纪轻轻已是朝中的大人物了,到时候要把我府上你那些弟弟妹妹教导教导,与你好好学学本事,看在显儿和瑛儿的面子上,我府上你要常来啊!”

胡翊也会以势压人,但是点到为止。

接下来的家宴就显得很恭敬有礼了,处处照顾着陈桓,令陈桓如沐春风一般,喜笑颜开的。

这些都是跟朱标学的,胡翊观察过朱标的行事作风,那真是润物细无声,悄然之间便做好了所有,为人处世变通且不圆滑。

这方面胡翊就远远不及太子殿下了,但是能学些皮毛,也暂时够用了。

只是家宴进行到一半时,胡翊听到了后院传来的哭声。

胡翊去看时,胡令仪正叉着双手在严厉的训斥吴妈,这让胡翊大为不解。

因为陈桓还在席上,胡翊不动声色,回去作陪。

婚事今日敲定了,送走了陈桓,就该开始准备大哥的婚事了。

正要去请胡惟庸,结果这位叔父大人自己就来了。

胡惟庸见了胡翊挂起的蟒袍,小心翼翼地摸着,心里既喜又悲。

喜的是胡家出了个大人物,侄子在陛下面前越发受宠。

悲的则是他跟随陛下近二十年,如今不过官居正三品太常寺卿。

胡翊进京不足一年,身兼的这些官位加起来,已经把他这个做叔父的比没了。

“叔父喝茶。”

胡翊端着茶水过来,胡惟庸笑道:

“你现在身份不同往日,尊贵的很,这些粗浅的事叫下人们去做就可以了。”

然后又说道:

“我没想到陛下要调你进东宫,反倒因此害李相在朝堂上挨了顿训斥,骂的极重。”

胡翊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故意问道:

“李相挨了骂,叔父怕是也不好过吧?”

胡惟庸叹了口气,“别提了,这一年的骂都在今日挨了,不过你虽入不了中书,在太子东宫也有好处,你可要知道那是潜龙处,将来潜龙腾飞,你便是第一号功臣,太子和陛下这是把你看得重,未来要用你呢,这倒是叔父我有些看走眼了,白白去找了一顿骂。”

胡惟中马上笑着说道,“你这个做叔父的也是劳苦功高,这些苦心,你侄子心里都记着呢。”

胡惟庸摇着头道,“翊儿什么都好,就是现在如同一张白纸,还不会为人处世。”

胡惟庸就教导说道,“你不敢问陛下,那就去问太子,若是不敢问太子,也该去问问长公主。有些事不怕你问,就怕你不问,以后像这些事你就该早些跟叔父说一声,今日这顿教训可是不轻啊。”

胡翊为了表现自己的无辜,就故意怯怯地说道:

“叔父,这些事问了,会不会被陛下斥责啊?我不太敢问这些。”

胡惟庸这下心里就明白了,看来这侄子在宫中还是胆子小,这有些事只能慢慢教,是急不得的。

胡惟庸就说道,“以后遇到不懂得的,随时来我府上,我教你。”

胡显的婚事,身为太常寺卿的胡惟庸自然是一手就操办了。

接下来几日,胡府就该开始操办起来,置办桌椅、剪窗花、写对联,收拾婚房了。

毕竟距离胡显的大婚之日,只剩下九天。

也就在送走胡惟庸后,胡翊来到后院,问吴妈道:

“小姐因何训斥你?说来我听听。”


    (http://wmfxsw.com/book/717120-7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