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御史参我忤逆不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9章 御史参我忤逆不孝

 

翌日,清晨。

胡翊早早的就洗漱完毕,跟大哥洒水、清扫院子。

柴氏把早饭端出来,胡翊开心地叫道:

“娘,您早饭都做好了。”

柴氏面带笑容道,“听你叫一声娘,比听显儿叫一百声还亲切。”

说罢,支使胡显和胡翊道:

“后院有一头犟驴,昨夜在柴房卧了半宿,你们兄弟两个一起去叫他吃早饭。”

其实柴氏不张这个口,胡翊和胡显都不好去和父亲说话。

胡翊是因为昨日指桑骂槐,借着妹妹教训爹,这就是忤逆不孝,不好意思张口。

胡显则是最近半年来,心中压抑的厉害,对这个爹的态度变得有些微妙。

但是柴氏开了口,那就得去了。

正好两兄弟做个伴。

到了后院,二人一起开口道:

“爹,吃早饭了。”

胡惟中背着身独自站在那里,听到呼唤的声音后,身子一震。

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想要答应一声,可是话到嘴边却羞于出口。

胡惟中只得点着头,离开后院往屋里走去,期间始终是一言不发。

这就全靠柴氏调停了,屋里三个大老爷们儿都不说话,还有个小女儿不出来吃饭,净躲在屋里哭。

柴氏就发话道:

“显儿要成婚了,翊儿今日没事就陪你大哥去一趟漕运司,总要请上司给假完婚。”

把胡显、胡翊打发走了,柴氏难得的和胡惟中坐在一起,夫妻二人有空聊一聊了。

柴氏就说道:

“老爷,武功如白起、韩信,文治如霍光、唐朝的长孙无忌,位高权重又怎样?到头来都过不得那一关,落得个家败子亡的下场。”

柴氏叹了口气,又说道:

“翊儿昨日的话虽不中听,却也必然是要说的。关起门来我个妇人多嘴一句,当今陛下显然是个开疆拓土,不满足于现状之圣主,朝堂上的变数繁多,没有谁是能稳坐钓台,屹立不倒的。”

“如那皇亲长孙无忌,如那托孤的重臣霍光,我们胡家人也比不得他们的地位功绩,何况说当朝圣主并非是汉朝文帝、景帝那样的好脾气,有些事不管它来不来,咱们都该做好迎接它的准备。”

“毕竟来说,未来谁又能说得准呢?高调总不是件好事,反倒极易惹来仇视和觊觎。”

胡惟中没有说话,更没有表态,只是一边喝着粥,一边停顿下来思索着。

大概他也觉得自己的妻子变得有些陌生。

这倒不是柴氏的性格变了,而是那一向看着没脾气,只知逆来顺受的妻子,开口居然说得出这番话。

这大概是最令胡惟中没有想到的。

漕运司设在户部衙门,别看胡翊今日是一身素服,胡显只是身穿九品不入流的官衣。

可是这两兄弟到了衙门口,那些差官们见了也恭敬得很。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胡惟庸从一个太常寺卿做到了实权的参理政事,他的亲属也得被小心翼翼的记下来,多加关照才是。

胡显批假的事就一路畅通无阻了。

批完了假无事可干,弟兄二人就近在秦淮河的绿柳堤岸上闲逛。

蓝天白云下,是一条静静流淌着的碧水河流,胡翊看到有人在河岸上钓鱼,买来两根鱼竿也和胡显坐着钓上了。

这个时代的秦淮河上还没有花船,朱元璋定的律法森严,凡设宴船、歌船获利者,主犯处以绞刑,从犯流放三千里。

若是敢在秦淮河行花船的,直接凌迟处死,且每日都有巡检司巡察漕运。

二人坐着钓鱼,其实是为了谈心。

胡翊就问道,“大哥可曾想过,成婚之后该如何度日?”

胡显苦笑着说道,“这个九品的广积仓副使,月俸是5石米,我手下还有四名差役,俸禄要分给他们,成婚之后我实在是没什么指望。”

朱元璋这时候定的规矩就是如此,俸禄发给上官,却并不都是上官一个人的,他手下的差役们都要从上官那里支取俸禄。

胡显每个月5石米的薪俸,大概是600斤米粮,然后要五个人分。

对于这种事,胡翊倒也清楚的很。

洪武初年,这些薪俸勉强是够大家活着的,可是过去几年后引起通货膨胀,官员们就活不下去了。

这个时候要么你贪一点,要么你就家徒四壁,再做一份辅业维持生计。

可是大明的官员怎么能去做辅业呢?

有些事就只能偷偷的去做,但是抓住了就算你倒霉。

偏偏朱元璋是不懂经济的,而且十分厌恶商人和商业,又不考虑增加官员们的俸禄。

这还是朱元璋开国之初,等到后面老朱发行“大明宝钞”,可以无限制印钱的时候,那就更加完蛋了!

大明宝钞一直往下印,越印越膨胀。

给官员们发俸禄,也改为发宝钞,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一开始1贯宝钞买一石米。

后面5贯宝钞能买一石米。

到了永乐年间,就要25贯宝钞才能买一石米。

偏偏朱元璋给出的锚定等价,就是1贯宝钞=一石米粮,定死的。

可想而知再过些年,给大哥发5贯宝钞,那这五个人怕是都得饿死。

胡显唉声叹气的时候,胡翊已经想到后面大哥的出路了。

他大概率只能贪污,以此来维持生计、供养底下的差役。

那么被朱元璋抓住,贪1两银子杖七十,流放三千里充军。

贪10两银子剥皮充草,家属连坐。

《大诰》之中就有县丞贪污12两库银,凌迟处死,抄没家产,判其家人流放云南充军的记载。

胡翊打了个冷颤,顿觉不寒而栗。

胡翊就说道,“我成婚之后就要搬进公主府,家中倒是就腾出来给你们了,后面还要到太子的东宫任职。”

说到此处,胡翊提到了正事,“我后面要在东宫做一些事,大哥是个老实人,就来帮着弟弟,我到时候跟太子调你过来帮手,咱们做些你喜欢做的事。”

对于这个大哥,胡翊亏欠的太多。

大哥又是个老实人,读的书少,真要是有一天迫于无奈,贪污了银两,那罪过可就大了。

正好胡翊准备后面试验一些东西,需要些人手,与其多找几个外人,不如是把大哥调到自己手下来。

这样也能保他的性命,远离那些是非。

保全家人的事,要趁早做,自从这次回到家中,见识过一番完全陌生的家庭氛围之后。

胡翊越发觉得这些事该抓紧。

至于朱元璋定下这个奇葩的薪俸,又不考虑大明经济的实际运转情况,未来的难题还多着呢。

事实证明,一个官职达到正一品的准驸马,是很难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放松时间的。

一个宫中的甲士很快便找到了胡翊,过来躬身见礼说道:

“胡大人,陛下有话要问您,请您速速回府去见使者。”

胡翊纳闷的很,随之回到家中,一眼就看到了熟人——呦,是许公公。

“小胡大人,陛下命我传话,着您当面答对。”

许公公面色严肃,轻声对胡翊又嘱咐道:

“陛下说要你认真答对,咱家可就要问了。”

说罢,许公公清了清嗓子,便用朱元璋的口气询问道:

“说与一品荣禄大夫、准驸马爷胡翊知道,今有御史言官在朝堂上参你,道你是个忤逆不孝、目无尊长的浑人也,又道皇家不可以此等样人为皇亲,该当革去婚约,不许与长公主合婚,且要把你降职哩。”

“朕差人来问你,你为何搅扰的府中大乱,父母不得安宁?又是如何忤逆不孝、目无尊长的,说来与咱听。”

许公公念完了旨意,这才对胡翊说道:

“今早在朝堂上,监察御史凌说凌大人奏本,说您搅扰家宅不得安宁,目无父母尊长,忤逆不孝,擅自处置家事,仗着准驸马的权势不尽孝道,要陛下收回您和长公主的婚事,把您降级罚俸。”

胡翊心里骂了一句“真他娘的见鬼”。

这帮御史言官怎么跟潜伏的特务似的,家里有个风吹草动的,他们就都知道了?

柴氏焦急地探听消息,赶忙过来辩解道:

“这位公公,我家胡翊没有目无尊长,更没有搅得家宅大乱,我是他母亲,可以证他清白。”

许公公恭敬地向柴氏施了一礼道:

“夫人不必焦急,咱家不过是代陛下问话而已,凭借陛下对于准驸马爷的喜爱,准驸马爷必定能够逢凶化吉的。”

安慰完柴氏,许公公就说道:

“您准备好回陛下的话了吗?”

胡翊点着头,立即跪下答复道:

“臣胡翊回禀陛下,昨日在家中教训小妹,自进入京城以来,臣官位升迁,得陛下恩宠,然家中小妹因此变得跋扈,故而出手惩治,叫她知恩守礼,此乃规训亲妹之家事,并非闹得家宅不宁,请陛下明鉴。”

许公公点着头,“如此,咱家就一字不动的回话去了。”

“陛下命您明日早朝上殿,将此事说个清楚明白,此事恐怕要承受凌御史的质问,还要您明日在殿上答对。”

许公公走后,胡翊心里记着这个凌说,真想把个狗曰的抓起来狠狠地揍上一顿!

什么风闻奏事的狗屁御史,连人家的家事都要管!

明日还得上朝去跟这货对质,真想抽死他!


    (http://wmfxsw.com/book/717120-7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