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声响过,一千米开外刚刚完成登陆的前队明军,己经结成松散的阵型,踩着水稻田里的庄稼和泥水向伪军靠近过去。
三千多人的建奴兵将,一枪未发,先吃了一波开花弹。
稻田里的阵型虽然更为松散,但开花弹齐射之下,百十人的伤亡自然是免不了的。
炮兵战士熟练地清理炮膛,装填弹药,酝酿着第二轮轰炸。
建奴士兵江边吃了开花弹的亏,在水稻田里一枪未发,再次吃亏,分散的阵型更趋混乱,但还不至于崩溃。
此时的建奴兵中有一部分人军心己经发生动摇,将官则还准备发动一轮冲锋。
当然军人的天职是服从,没有命令的后退结局也很惨,最起码那些带头跑路的肯定免不了被砍头。
这个时候从侧翼包抄而来的前队明军正在快速接近战场,出现在清军视野之内。
江岸边的炮兵不失时机地射出了第二轮炸弹。
看着炮弹从空中抛射而来的炮弹,一些建奴士兵选择了往后跑,一些士兵选择了爬倒在水田里,也有些士兵端着手里的火枪纹丝不动,随时准备冲杀。
‘轰’、‘噗’、‘咣’,之后,免不了又是一阵惨叫之声,清军的队形也更加散乱。
“杀!”
明军抓住时机,突然发起冲锋。如果双方不顾伤亡快速对冲的话,两三百米的距离也就十几个呼吸的时间。
可是面对远近两拨黑压压逼近的明军,连连吃亏的清军哪里还有对冲的勇气。
“撤回大营!撤回大营!撤回大营”,
清军的将官终于做出了一个还算明智的决定。紧接着几千人的大部队转过身子撒丫子跑路。
伤亡虽然没有多少,但他们在接战之前被明军的开花弹击溃了军心和士气,现在又被两倍于己方的明军压了过来,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冲啊!”
“杀!”
双方加起来一万多人,一方在前面跑,另一方在后面追。
明军路过建奴士兵原先结阵的地方时,出于本能地对一些躺在水田里呻吟的建奴士兵进行了补刀操作。
什么优待俘虏?现在是战斗状态,根本就没有俘虏!即便真的虐待了,也不会被人举报。
双方逃的没命地逃,追的使劲地追,只是彼此间没有射出多少有效的弹丸。
只是可怜了农民的水稻,被踩倒的不知有多少!那可是一万多人在庄稼地里奔跑啊!
千米的距离转眼便到,建奴的军营就在眼前不远处了,似乎随时就可以到达。
就在败退的建奴士兵回到大营的一瞬间,突—突—突,营地内建奴率先朝追来明军发炮。
根据抛物线的形态,自然是满清的虎蹲炮了。
我擦,这支部队竟然装备了虎蹲炮。明军距离大营己不到三百米,正是虎蹲炮可以覆盖的射程。
明军有十几人被击中倒地,或死或伤。建奴的虎蹲炮装备率虽然远低于明军,且都是射程较近的实心弹,但在这个距离上也是会要人命的。
从对方发炮情况来看,大营之中虎蹲炮应该在三十到六十门之间,对于万人级别的野战来说,数量并不算多。
“后退一百步,后退一百步!”
明军将领及时下达了命令。传令兵飞奔着将军令传达下去,确保每个人都能听见。两股明军于是迅速掉头后撤。
这里己经接近坡地,水稻田里的水也少了很多。明军的炮兵们很快便架起小炮,新兵们则还在调整着炮身的仰角。
不多时,明军基本后退到预定位置。清军的虎蹲炮己经够不到了!
几队虎蹲炮相继完成了弹药的装填。
“放!”
一声令下,突—突—突之声连续响起,稻田中呈半月形状冒起了一阵白烟。
一个呼吸之后,建奴大营里的爆炸之声惨叫声之声混成了一团。有的帐篷着起了火,在微风吹拂之下呈现出蔓延之势。
冲锋的时候还没有到,火枪兵原地不动。
炮兵继续重复着一系列动作,有的炮兵因为先前的仰角没调好,导致炮弹严重失焦,正在快速地重新调整仰角。有的因为发炮之后的后坐力导致炮管偏离了方向,正快速地调回到原来的方向。
“放!”
又是一轮齐射,建奴大营再次传出了惨叫之声,更多的帐篷燃起了大火。而由于处在建奴虎蹲炮的射程之外,明军并没有遭遇到建奴实心弹的还击。
火枪兵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几轮炮击之后,冲锋的时刻即将到来。
为了最大程度发扬火力优势,用最小代价杀伤建奴兵。明军进行了三轮炮击。
“冲啊!”
鼓声的节奏突然加快,明军冲锋的时刻到来了。
野战冲锋之中,不用人教,士兵自发地会分散开来,只要具有正常思维的人都知道这么干。
当然这也是日常训练中反复强调的,在冲锋开始的时候就要自觉地分散开,不能在遭到严重伤亡后才被迫分散。
冲锋一旦开始,排队枪毙的阵型即自动解散。
在明军冲锋的过程中,建奴大营的方向也发起了有组织的反击,火枪声响的稀里哗啦,再后来也有箭矢飞射而出,但密度显然不足。
可以想象一下大营里的惨状,不说别的,单是蔓延的大火就让人受不了,所以在战斗方面就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尽管如此,建奴一方凭借有限的防御工事,也对明军造成了显著的杀伤。
有的明军战士受伤倒地,也有的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
然,事到眼前,明军己经没有停下来的理由,将士们迈开大步继续冲锋。
“啊!”
来自北方的大兵牛世宝,左腿大腿部中箭,惯性作用之下,身体不由控制地往前倒了下去。
作为一名老兵,牛世宝在即将倒在地上的一瞬间,腰部使劲一扭,实现身体右侧着地,从而避免了左腿被箭矢彻底贯穿的痛苦。
倒地之后,牛世宝使出最后的力气,向建奴阵地射出了一枪,之后便在剧痛中晕了过去。
明军冲到近前才发现,建奴大营的边缘虽然没有放置拒马,但有一道一人深的壕沟。
壕沟之上是用挖壕沟的土筑成的作为防御工事,一道约半米高的小土墙。方才建奴士兵就是躲在小土墙后进行射击的。
在如此的近距离上,明军短时间内倒地者数百人之多,毕竟明军作为进攻方,防御是最大的短板,发生显著伤亡在所难免。
冲在最前面的士兵,丝毫不加犹豫,首接跳入壕沟之中,以自己的肩膀做成同袍的梯子。
后面的明军有的在冲到壕沟前几步的时候中弹倒地,然而他们也为紧跟在后面的同袍争取到了时间。
明军通过这一道道的人梯,很快便翻入土墙之内,与建奴伪军战成一团,也有的士兵登梯失败,落入壕沟之中,索性站起身来变作人梯。
建奴大营之内,枪声由密集变得断断续续,接着由断断续续变得几乎没有。与此同时,营地之内双方各手持刀矛战做一团。
这里是人间的炼狱,也是血与火的考验。
新兵经此一战,或者就此长眠地下,或者从此杀人再无惧意,成为真正的冷血战士!
……
明军人数只不过略略占优,但凭借着火炮的犀利,对建奴大营的狂轰滥炸建立起早期的优势,增强了必胜的信念。
是以在近距离厮杀中士气更盛,越战越勇,建奴一方则越战越惧,节节败退。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战斗结束。
建奴兵跪地降者一千余人,伤亡两千余人。剩下的趁乱遁入山中逃脱。明军也遭遇了近粮千人的伤亡。
(http://wmfxsw.com/book/761898-16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