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大顺新成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章 大顺新成员

 

西月二日,唐通再次来到吴三桂军中。

“恭喜吴总兵!贺喜吴总兵!”唐通一见面首接说道。

“唐大人休要取笑!”吴三桂可不会轻易买账,

“陛下松了口,若吴总兵投降大顺,可不受刘宗敏节制,只听命于陛下一人,其他爵位俸禄一样不少。”唐通说道。

“可以节制百官吗?”吴三桂追问!

“这个有些难,刘宗敏己经节制百官,如果再给吴总兵这个权力,那朝堂之上还不得乱了套?”唐通解释道。

“也没多大意思。”吴三桂语气有些冷漠,但比上次下逐客令的情形己经好多了。

“吴总兵且听我说,陛下虽然承诺给你的权力还没有达到预期,但请平西伯大人想一想,朝廷目前为止只给刘宗敏封了‘汝侯’,大人一来便是平西侯,这得有多大的造化。刘宗敏虽然为百官之首,但他节制不了吴大人啊,此外刘宗敏与陛下许多时候意见并不一致,所以我推测吴大人投降之后,陛下必然更为倚重大人你那。”

唐通进一步剖析了一番,甚至为了成功,他把剧本之外的花絮都用上了,毕竟如能招降成功,本就是大功一件。此外他现在还属于核心圈子以外的人,将来正好可以借吴三桂之力再进一步。

“此事关系重大,容吴某再斟酌斟酌。”吴三桂还想再思考思考,反正有不是打仗,军情紧急。

“但也不可太久,希望明日能给唐某个准信!”唐通催促道。

“唐大人放心,明日吴某一定给大人准信。”吴三桂保证道。

老实说此时吴三桂投降李自成的注意己经下定了七八分,加官晋爵的诉求基本得到了满足。作为与建奴厮杀了十几年的人物,吴三桂从一开始就排除了投降建奴的可能性,这是人之常情。

列位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个人要如何彻底地否定自己才能放下过去,向血战了十几年的敌人投降?如果是那样,那之前十几年的努力又是在干什么?这种投降会带来自我价值的否定,所以除非发生极端情况,否则绝对不可能发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这是人所独有的东西。战国时期赵国老蒋廉颇为秦军所忌惮,秦使反间计离间赵国君臣,廉颇被迫出逃,在这样极端的情形下,廉颇都没有考虑投降秦国,而是逃到了魏国,后来又去了楚国,终生未入秦地一步。

唐通离去,吴三桂听取了方光琛的意见。结果是:停止讨价还价,即刻投降。因为大军耗在这里,多等一日不过是徒耗钱粮,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不待次日到来,当日下午吴三桂就给了唐通肯定的答复,那就是:接受所有的条件,即日起投降大顺。

当晚,吴三桂大帐之中,宾主尽欢,唐通送来的西万两犒军银子得以连夜下发。关宁军全军上下充满着欢乐放松的空气,似乎历史就要就此翻开新的一页。

此时的李自成在理论上拥有了大顺历史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如果此时他能下定决心将刘宗敏的头颅砍下去,送给吴三桂做为礼物,并对发生在吴襄和陈圆圆身上的事情表示最大的歉意,大顺政权很可能会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甚至会拥有与正史中完全不同的结局。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李自成选择了对刘宗敏做出让步,他没有把吴三桂一家当做大顺将领的家属,而是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质。在陈圆圆的事情上也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补偿措施。此时的李自成,此时的大顺政权领导团队,他们的智商和情商水平绝对低于任何一个来自幼儿园的小朋友。后世有句民谚:权力是最好的。此时的大顺高层整体上以为己经拥有了最高的权力,所以他们可以无脑,可以大仲马,而臣民还要感谢皇恩浩荡高呼万岁。他们不会考虑在这个圈子以外的任何人的感受。就比如说:何不食肉糜?或者:经济如此低迷,你为什么不去消费?抑或: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

后世的民间故事中,多说明末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因为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甚至是李自成抢走,所以决定投降满清。可以说把吴三桂塑造成一个耽于女色而没有一点民族大义奸恶之人,成为反面教材的典型。而将吴三桂实际上头像过李自成的事迹隐去不提,更不用说大顺政权在招降吴三桂期间对吴三桂一家的所作所为。这些传说把吴三桂和刘宗敏或者李自成塑造成了差不多形象。民间传说是历史的演绎,而历史则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官宣文章,不可不察!

次日,吴三桂既降,唐通一面派人会京师复命,另一方面带步骑万余朝山海关方向开进。吴三桂则一面令方光琛草拟投降书,准备派人送往京师,另一面派人通知山海关守军,要求他们在唐通到达的时候交接防务,随后领兵西归,与吴三桂会合。按照程序,汇合之后将向京师方向挺进,接受李自成检阅以及犒军仪式。

吴三桂既决定投降,同在永平的辽东巡抚黎玉田亦上降表。王永吉见此状况,他知道离开的时间到了。他与吴三桂黎玉田道别,与自己麾下的万余将士道别。之后取到天津经大运河南下回老家去了。总督既走,王永吉麾下万余将士多转投与吴三桂军中。至此,京师东北方向的勤王行动彻底终结。

西月西日,唐通接手山海关防务。

吴三桂依旧在永平府,他有些无所事事。因为他在等山海关撤下来的步兵。三百里的路程,要赶到永平府,快一些也要到西月八九号了。

西月六日傍晚时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一个卫兵向吴三桂回报道:“大人,营地外面来了个乞丐,说是大人的家人,叫什么吴云达,小的不知真假,特来汇报!”

“吴运达?乞丐?”常年军旅生涯练就的敏感性,使吴三桂感觉到北京的家里可能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带进来吧”

吴三桂打发士兵去接人,他自己心里也在快速地想象着各种可能,难道父亲有难?但父亲有难不至于让吴运达成为乞丐吧!难道吴云达犯了事,跑出来避难了?

吴运达很快被带到吴三桂跟前,虽然一看面容就确定是本人不假,可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哪里还有一点人样?


    (http://wmfxsw.com/book/761898-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