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崇祯打劫吉水知县卜世仁的前一天,永平府吴三桂大帐之内。
“我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定西伯奈何开关投降为此不忠不孝之事?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这是吴三桂见到唐通之后说的第一句话,他要先对唐通进行道德上的谴责,以使自己立于有利地位.
“平西伯有所不知啊!三月十五日我出关列阵准备迎战,负责守城的监军太监杜之秩献关投降,我腹背受敌,粮草俱在关内,无奈之下,只好投降。”唐通解释道。
“如此说来,倒是吴某冤枉了定西伯大人!”
吴三桂要从道德高地打击唐通不假,但现在大明己亡他也成了无根之萍,内心里不是没有考虑过投降李自成,所以有些话也不能说绝了。
“京师危急之时,我等皆奉旨勤王,己然尽忠。奈何陛下不获上天眷顾,身死城破,社稷倾覆,诚令人叹息。但这些都过去了,今大顺皇帝顺天应民,礼贤下士,将士无不用命,遂据有京师。平息伯难道不愿意考虑一下吗?”唐通说道。
吴三桂沉思片刻问道:“不知家父身体如何,数月未通音讯,甚是挂念!”
听吴三桂如此发问,唐通知道,吴三桂的心思己经松动了。大明己亡,吴三桂暂时失去了忠的对象,他把孝暂时放在了第一位,只要吴襄得到礼遇,吴三桂必降。唐通投降之后,并未随李自成进京,他仍旧驻守在密云,吴襄究竟有没有受到礼遇,他并不知情,所有的就是李自成委托他带来的的吴襄写给吴三桂的劝降书。
“此有吴老将军家书一封,托我送与平西伯。”说话间,唐通拿出吴襄的‘家书’。
吴三桂拿起读了起来,吴襄在‘家书’中对全家的情况的描述只有一句话‘家中一切安好,勿念。’,剩余的基本上就是对李自成歌功颂德。不消说,这都是吴襄按照别人的意思写的东西。但好歹是吴襄亲笔所写,证明吴襄还能写字,应该没有受到虐待。吴三桂心下大安。
‘家书’的最后一句是‘望吾儿顺应天意,为忠孝两全之事。’
炎夏古风讲究个含蓄,除了拍马屁歌功颂德政治表态之外都讲究含蓄,吴襄退休在家,关系一家兴衰的是吴三桂,所以还不能明说要求希望吴三桂投降,而是用‘顺应天意,忠孝两全’之类的说辞委婉表达。
“多谢定西伯代送家书,吴某感激不尽!”
吴三桂只谢送家书的,闭口不提感谢大顺朝廷或者大顺皇帝的事情,此时他还没有投降,所以称呼上有所不便,关键是他在等,看唐通带来了什么优惠条件。
“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如平西伯愿意归顺大顺,陛下承诺大人允许继续率领旧部,爵位加一级,年俸禄两千两。”
面对唐通递来的橄榄枝,吴三桂早有预料,其实大顺没有给出什么优惠条件,爵位加了一级,这都是虚的,总体来说还是个带兵打仗的,免不了要受到刘宗敏等的节制。他是坐镇辽东的边将,君命尚且有所不受,怎么会受泥腿子的节制。而刘宗敏是大顺武将之首,被李自成封为‘汝侯’,除宋献策牛金星外他可以节制所有的文官,而虽然不能节制牛金星宋献策,但地位自然是高于二人,俨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我若投降之后,可受刘宗敏的节制?”
吴三桂自恃兵强马壮,放眼当世,除建奴之外无出其右者,所以既然决定投降,自然要尽力卖个好价钱。
“这…陛下没有说。”唐通回应道。
“吴某军中有事,就不陪唐大人闲聊了。唐大人请便!”吴三桂下了逐客令。
……
吴三桂下达了逐客令,但派第一谋士方光琛代为送别。
快要走出军营的时候
“唐大人,平西伯麾下兵强马壮,试问当世谁能当之?平西伯为大明坐镇辽东,君命尚且有时不受。当今之乱世不能得平西伯之力者不足以平定天下。我猜测,如果大顺皇帝承诺给平西伯大人节制文武百官的权力,他会认真考虑此事的。”方光琛说道。
“多谢方先生提醒。”唐通感谢道。
唐通将招降吴三桂的情况做了总结,那就是原则上同意投降,但是明确要求做文武百官之首。唐通给出的建议是统统答应,先招降成功再说。
送信的士兵携带唐通的信件飞马赶往京师。
武英殿,李自成召集了宋献策牛金星李过刘宗敏等几个核心成员再次商讨招降吴三桂的事情。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做给李宗敏看的,他怕如果不让刘宗敏参与,会进一步弄出乱子。
“各位,吴三桂的要求是做百官之首。”李自成说完将眼前几人扫视了一圈。
可以想象一下,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了不满,己经有一个百官之首的刘宗敏了,再来一个百官之首,该把刘宗敏放在哪里?而地位低于刘宗敏的牛金星又该如何?
“当然了,朕绝对不接受这样的要求。”李自成赶紧补了一句。
这主要是为了给在座的各位吃个定心丸,但也仅仅是一句。不接受这样的要求,那么到底可以接受什么样的要求?李自成却是不说了。他要给别人发言的机会,大家都是流寇起家的,说的首白点,都算大顺集团的股东。李自成还做不到乾纲独断,他没有这样的魄力。
“吴三桂还是看不清当前的局面啊!”宋献策率先开启废话模式。
“臣以为,陛下给出的条件己经足够优厚,吴三桂若不同意,就打到他服为止!”刘宗敏说道。
“刘将军如果能够打服吴三桂,朕绝不再提招降之事。”李自成把球踢给了刘宗敏。
可是那又怎么可能?大顺政权的一号人物沉溺后宫,疏于朝政,大顺政权的二号人物又怎好意思跑到外面去打打杀杀?天天抱着女人睡觉不香吗?
刘宗敏闭口不再说话。
“陛下,吴三桂既然不希望被别人节制,不若答应他将来只受陛下节制,但同时也不给他节制文官的权力!”牛金星建议到。
“丞相所言甚善!”李自成赞叹道。
牛金星的建议解决了吴三桂不愿意屈居刘宗敏之下的问题,也同时消除了刘宗敏担心吴三桂将来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骑在自己头上的顾虑,此外自己作为文官之首的地位得到了保证。将来大顺朝廷将形成一个更加平衡的结构。这对牛金星算小赢,对李自成算大盈,此外刘宗敏也没什么损失。
所以就招降吴三桂的意见很快达成了一致,李自成令飞马报于唐通。
(http://wmfxsw.com/book/761898-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