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阎应元归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章 阎应元归队

 

禾水北岸,临河镇东面二十里窑砰村,傍晚。

“老伯,晚生请问,此去井冈山还有几日路程?”一个年轻人向正在河边挑水的老汉问路。

“沿禾水西去,到永新地界再转向南,年轻后生得走两天一夜,坐船的话能快个一天半日的。你拖家带口的,又是走陆路,那可说不好。”老伯回答道。

“老伯,天色己晚,晚生又拖家带口的,不知可否在老伯家借宿一晚?我还有些许碎银,也不会白吃白住的。还请老伯行个方便。”年轻人请求道。

老伯略略犹豫了一下说道,“后生,你经过我们村也算是个有造化的。放在以前我也不敢留你,我以前还是陶老爷家的雇农,一个月前村里来了个王大人,村民背地里说他是宫里出来的太监,他带领官兵把地主的土地粮食给全村人平分了,我家这才有了自己的土地,才有了余粮。”

“可还有个姓李的公子,年龄三十五左右,生的……”

“可不是吗?那是朝廷派来的钦差李锐李大人。说是专门给老百姓分田地的,村里百姓无不感恩佩戴,我也是几天前上交税粮的时候见过一面。哎,你怎么知道的?”

“晚生阎应元。我是李大人的朋友,这次来江西就是专程过来投奔李大人。还未请教老伯尊姓大名,”

“老伯我叫王二狗,村里人叫我王二。小哥既是李大人的朋友,我明天就跟前东家借一条船送你过去,也省得你一家子走路了。”

“多谢老伯。”

“走,跟我回家吃晚饭去!”

“我帮你挑水吧……”

六月七日早上。

士兵训练结束后,刘肇基征在庙里跟崇祯商讨军备的事情。阎应元在一位老乡的指引下,来到了关帝庙大殿。一眼就看见了当今圣上。

“陛…李大人,下官来投奔你啦。”阎应元激动地说道。

“丽亨(阎应元的字)兄弟,可算是把你盼来了!弟妹呢?令堂可好?”

“家母,上个月底去世了。”阎应元激动之后又悲从中来。

“兄弟还请节哀顺便,此乃天命,非人力所能改变。”崇祯安慰道。

……

“现在我们己据有半县之地,士兵千余,你来了,那真是太好了……”

阎应元作为明末的璀璨新星,靠的不是举人进士的高学历,也不是家族背景,而是靠自己的智慧勇气意志力做出了常人所做不到之事,崇祯怎么高兴都不为过。

刘肇基看着崇祯与阎应元称兄道弟,絮絮叨叨个没完没了,反把将门之后的自己晾在了一旁,脸色逐渐难看了起来。

一会儿,崇祯也意识想到了这一点,忙介绍到:“这位兄弟是江阴典史阎应元。我之得阎应元如孔明之得姜维也。”崇祯高兴之情还没有完全冷却下来。

刘肇基与阎应元目光一经碰撞,空气中己似乎有火药味扩散开来。刘肇基只淡淡地抱拳回道:“见过阎典史,阎典史年少有为。”

崇祯接着向阎应元介绍道:“这位是关宁军出身的刘肇基刘将军。我之得刘肇基,如刘备之得云长也。”

听到崇祯如此评价自己,刘肇基脸色才转好了一些。

“卑职见过刘将军,久闻刘将军大名。”

“鼎维兄啊,今天阎兄弟刚刚加盟,可喜可贺。本官吃关二爷的供也奉两个多月了,今天晚上就到你府上打打牙祭,顺便也算给阎兄弟接风洗尘,如何?”

“下官遵命”,刘肇基那是打心眼里高兴啊,活了大半辈子今天能跟当今圣上称兄道弟还一起喝酒吃饭,也算老刘家坟上冒青烟了吧。

“那就叨扰嫂子了。”

“老王晚上你也去,可惜李员外不在啊,那就叫上李继贤,顺便把牛二也叫上。我们好好热闹热闹。”崇祯真的很高兴。

“老王,我们先陪阎兄弟租几间干净点的屋子安顿下来。阎兄弟一家人住关二爷的大殿也不方便啊。”崇祯决定当即落实引进人才的福利待遇。

“丽亨,先随我领二十两安家费。”

……一天忙碌之后,阎应元一家算是安顿了下来。

晚上刘肇基家

“李大人。自从你来了临河镇,我们牛家分到了土地,我哥娶上了媳妇。我爹说没想到幸福生活突然就从天上掉下来了。我牛二也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这碗酒我干了,敬李大人。”说着牛二一饮而尽。

“牛小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今天这里没有什么大人小人的,坐在这里的都是兄弟,大家一起走一个!”

“好!好!”

“鼎维,丽亨,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左膀右臂,你们一定要配合好,你看,这弟妹和嫂子就很聊得来嘛。”

“李哥放心,我们定当好好配合”阎应元刘肇基异口同声。

“继贤啊,现在官兵器械匮乏。你是当地人,熟悉情况,要多想想办法,多跑跑吉安,争取采购一批,或者在我们临河镇建一个兵器作坊也行。银子的事请放心,少不了你的。”

“李大人吩咐,安敢不从啊,这事包在我身上。”

“什么大人小人的?我们都是姓李的,一家人啊。罚酒!”

……

六月八日早上,关帝庙大殿

“李大人,刀枪弩箭一类的武器,只要能请到铁匠,我们自己制作未为难事。最关键的是火药,硫磺、硝石药铺里也是有的,想来采购起来也不算很难,至于这木炭,苏杭一带冬天市面都可以买到的,实在买不到,自己生产也很容易。当然如果能请到铁匠,仿造官兵现成的鲁密铳,也很有可能仿制成功。武器实在是当务之急,还需尽快设法办理才是。”行动派的阎应元己经开始催促崇祯了。

想想前世作为一名非重点高校毕业的理工男,穿越两个半月来,崇祯竟连黑火药都不敢说能轻易造出来,真的是白瞎了那十六年的教育。当然前段时间主要也是忙于开天辟地的新政工作这等大事,技术上的事也没有时间去组织。现在有了行动派阎应元,武器装备的进度应该能加快不少。原本发展科技的事崇祯是决定要倚重宋应星的,可宋应星还在六百里外的奉新老家避世隐居,更加让人无奈的是目前崇祯辖地和情报势力还远远够不着奉新。

“这样吧,我先给你准备白银两千两。你去找李继贤商讨一番,最近也多跑跑吉安。简单易得之物,可尽量从市面上采购。鲁密铳和火药的制作以你为主,铁匠由你物色,或出钱委托加工或请来临河建立工坊,皆由你定夺。”崇祯给阎应元授权道。

“下官遵命”

只是,如此一来,两万两银子又去了十分之一,这搞钱的事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可不继续搞钱的话又怎么能够在乱世打出一片天地?考虑到卜世仁剩余的银钱大概率己经转移,要不然崇祯真的要远征吉水再对他打劫一番。


    (http://wmfxsw.com/book/761898-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