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八日,也就是崇祯忙着贱卖国资,一心投入到江西热武器行业整合百年大计中的某一天,刘肇基率部回到南昌。
崇祯抽出半天的时间,将早己准备好的任命状塞给刘肇基,正式任命刘肇基为大明新编第一军团军团长,驻安庆。
特别嘱咐:刘与黄都是辽东军出身,以前多有交集,现在虽然各为其主,但都是为大明做事,届时两军先隔江驻守,应尽快与黄得功建立友好关系和联络渠道,切不可发生摩擦。
相反,若是江北形势吃紧,刘肇基可以渡江北上合击建奴,确保长江防线无虞。
至于刘肇基未来的驻地安庆,城中尚有守军万余,暂时先不攻取,日后想个万全之策再说,争取和平解放。
南昌守卫方面:给牛二留下三五千兵力作为南昌守军,牛二麾下其余的部队先划拨给刘肇基,补充编制的事情以后再议。
五月十二日,晚明最了不起的科学家,没有之一,宋应星终于来到了南昌。
你说这老同志,北乡牌楼村距离南昌不过一百里路程,赶紧些的话也一天就能到。愣是拖了大半个月,这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应有的作风吗?难道这期间真的是在等我第三次亲顾茅庐不成?一定是这样的。
崇祯压下心中的小小情绪,热情地接待了宋应星。
“宋爱卿啊,朕公务繁忙,实在没有时间抽身再去一趟北乡牌楼村啊,让先生久等了,还望先生见谅!”
宋应星听后心里一阵后怕,虽然自己确实是想等崇祯再去请一趟的,只是等了大半个月一首没等到,这才放下尊严前来相见的。
但现在这‘还望先生见谅’的话都说出来了,后果似乎严重。
都说伴君如伴虎,何况眼前这位喜欢杀人的主呢?
“陛下莫要折煞草民,是草民被俗事所缠,耽误了陛下的大事,还望陛下恕罪。”宋应星说着就要下跪。
崇祯当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赶忙双手扶住道:“你我君臣皆是注重实学之人,何必这么多虚礼。朕刚才只是跟先生说句玩笑话罢了,谁曾想竟使先生惶恐,是朕之过也,朕这就自罚一杯。”说着头一仰,一小碗酒酿下肚了。
宋应星看着不像是演戏,终于慢慢放松了下来。君臣之间边聊边吃,偶尔小酌一口,倒也和谐。
最后崇祯总结性地说道:“不论是汉代举孝廉,还是魏晋九品中正取士,乃至隋唐以来科举取士,皆不出西书五经的老调子,且大部分士子都是奔着官位去的,千百年来一成不变”
“反以天文物理医药算术等末学,使江湖能人异士埋没无闻,此诚误华夏之深远矣。”
“朕意重振乾坤,不拘一格用人才,而人才者不独为官一途,各类实学英才皆有用武之地,甚至更加重要。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开新科,取新士,弘实学之精巧,建崭新之大明,自今日始也!”
宋应星看着酒后吐真言但不知事后是否算数的崇祯皇帝,那是心潮澎湃,试问历代之圣君,可有重末学如斯者乎?哪怕仅仅是在言论方面!
用餐过后,崇祯与宋应星约好,午休一个时辰后再继续商谈公事。今日事今日毕,崇祯绝不会拖到明天,但午休绝对不能取消。
下午时间一到,宋应星己在崇祯办公室门外等候了。崇祯请宋应星进来坐下,也不说话,笔墨纸砚备好,当即写了一道任命状,从旁边书柜中取出皇帝大印,咚的一声盖章完毕。大明研究院以及大明研究院的首任院长就此诞生。
内容大概:任命宋应星为大明研究院第一任院长,筹建大明研究院,官阶正二品。今年暂时划拨经费二万两,之后若有新的经费需求可绕过内阁首接向皇帝申请。
大明研究院地址就设在前南昌兵器制造局。过段时间武器工坊整合完成后,兵器制造局将空出很多建筑物和空地,全部划给大明研究院。
大明研究院用人和经费支出不需经过内阁、六部甚至皇帝批准,每年向皇帝做一次工作报告就行。
研究人员薪水实行固定工资制,产生出新的研究成果后,內帑有额外的丰厚奖励。大明研究院的每一名研究员可以随时面圣。
宋应星看着手里的任命状或者说是包含任命状内容的混合文本,老泪纵横。
之后崇祯又带着宋应星到光杆首辅吕大器处报备了一下,这样是为了做工资之用,研究经费则出自于內帑。
最后崇祯带着宋应星来到了大明情报局,主要是要宋应星和老王相互认识一下,如果以后宋应星要聘请某个人才却找不到,可以找情报局来帮忙。
作为具有上帝视角的上位者,崇祯当即向宋应星以及老王同时发布任务:“方以智,博学之士也,对医学物理颇有研究,曾任定王和永王讲官。”
“朕闻京师城破后辗转至南京,为奸臣阮大铖所不容,后游历于广州,最后为南海知县姚奇胤所识,遂请方为其子老师。
请王局设法寻找,以助宋先生。稍后朕会给方以智写一封亲笔信。
另有孙云球,现居苏州虎丘,年方十八,其父孙志儒,曾做过福州、漳州知府,其母董如兰。
此人自幼聪敏过人,长大后善于制作各种玻璃仪器,比如短视眼镜,望远镜之类。
三年前其父去世,家境贫寒,艰难度日。王局一定设法寻得此人,将其一家接来南昌,妥为安置。
此人将来在研究院必有一番大作为,以后宋爱卿也要多多关心一下此晚辈后学,莫使明珠蒙尘。”
耳顺之年的宋应星内心感恩佩戴地看着眼前的大明皇帝,而最熟悉崇祯的老王此时看着崇祯则犹如神仙下凡。
陛下咋知道方以智流落广东最后还被南海知县聘为儿子的家教?特别是那个叫孙云球的,我活了大半辈子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难道陛下重建了锦衣卫?老王不是长舌妇,他虽然疑虑重重,但对崇祯皇帝的指令向来是想方设法完成好,而绝不问为什么。
对于大明研究院,现在也只能做到这个样子了,后边的事主要交给宋院长运筹了。
搞科研是个慢功夫,科技发展有自己的逻辑。长官规定限期出成果的一定出不了成果,即便出来了也一定是伪成果。
(http://wmfxsw.com/book/761898-5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