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建奴列阵即将完成,阎应元下令率先开炮,一百门虎蹲炮,相继发射,实心弹落入敌阵,立马惨叫声连连。
遏必隆最初的计划是硬扛明军一两轮虎蹲炮压制,火枪兵前进到射程范围内进行一两轮的射击,距离再接近时上弓弩兵,弓弩射击五六轮之后,距离己经缩短到五十步以内。
接着就进入冲锋陷阵的白刃之战,白刃战再进行一阵子,根据战场局势,满洲精锐适时从阵中杀出。最后一举击破明军。
所以列阵之时就将彼此距离置于明军虎蹲炮的射程之内,这样做虽然显得对炮灰生命不够珍惜,但对后面的系列操作则非常有利。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是硬梆梆从天而降的大量实心弹。伪军的估算是,虎蹲炮火力跟明军差不多,所以此去配置虎蹲炮三十门,不曾想明军的火力数倍于己方!以前他们做明军时刻不曾有这样的配置。
明军一轮实心弹射击,造成了五六十人的伤亡,作为前锋的徐张绿营部队,以虎蹲炮进行了还击,明军伤亡二三十人。
片刻安静之后,明军填装弹药完毕,进行第二轮虎蹲炮射击,建奴再次伤亡五六十人。建奴再次还击。
然而,既然火炮居于劣势,炮击持续时间越久,对己方越是不利。
“前锋前进!”
建奴的火枪兵开始快步前进。一般明军的火枪装备率大约在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左良玉的部队装备较差,约在二十左右。所以眼前的伪军如果以五万来算,应有七千到一万支火枪。
最前排火枪阵列装备野战专用的防铅蛋盾牌,建奴也有专用盾牌,但火枪兵在快速走起来之后,士兵一半的身体己经暴露在盾牌之外,阵亡的概率大大增加。不过此刻还是安全的,因为还没有进入到火枪射程之内。
建奴军在前进,明军则严守阵形,不动如山。
‘轰、轰、轰’,明军第三轮炮弹再次从天上落下,建奴方也进行了相应的还击。此时火枪兵己经快要进入射程距离,建奴的虎蹲炮一会儿之后就派不上用场了。
终于‘突、突、突’之声响起,两方的火枪射击之声连成一片,硫磺燃烧的气味和烟雾随着枪声弥散开来。
第一轮射击面虽广,但倒下的士卒却是寥寥。刚刚进入一百五十步的射程之内,铅蛋威力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建奴士兵进行了第二轮弹药装填之后,继续前进,开始稀里哗啦地射击,这应该是建奴的最后一轮火枪射击了。
果然,这一轮射击之后,前边的士兵开始跑了起来,冲锋己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
突,突,突。明军的三段式排队枪毙战术进入了正常的节奏。建奴士兵倒下了一波又一波,而只要是倒下的,基本上没有存活的可能,后面的士兵三下两下就将其踩成烂泥。
一波三连射之后,建奴士兵伤亡者数百人之多,建奴的冲锋势头一滞。这时建奴的弓弩手开始发威,明军伤亡开始出现。
好在依靠严密的盾牌防守阵型,伤亡不算多,而明军弓弩手也趁隙进行还击。
三段射击之后明军因为装填弹药,火力迟滞了片刻,建奴军在喊杀声中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眼看着进入三十步的近距离内,明军再次开启排队枪毙模式,弓弩手射出的箭矢如雨点般落下。
冲锋中的建奴大军成片成片地倒地,明军阵势依然不动如山。建奴兵,包括左梦庚的士兵们,身经百战却何曾见过此等对手?
冲锋中的前锋部队开始有人迟疑了,明军火枪兵的第三轮排队枪毙紧接着开始,明军的箭矢也连续不断地射出。建奴士兵继续成片成片的倒下。
作为前锋的伪军,他们没有明军那样镇定,也没有满洲旗兵那样的骁勇,现在还能站着的己经在想着跑路了。
他们此时距离明军不过十多米的距离,人家依然不动如山,单是这份镇定,就足以吓退大多数人。
终于,明军火枪兵战士的第三轮排队枪毙结束。
随着一声“杀”的喊声响起,明军的反冲锋时刻正式到来。
最前面的战士丢下火枪,操起大刀,第一批向前跃出。所有的人都将影响接战的笨重武器暂时搁下,一律操起大刀开始了砍杀。
这是阎应元在总结江湾作战中得到的经验教训:面对溃败的敌人时,一律轻装上阵,最大程度地杀伤敌人和防止敌人逃脱。
至于丢在地上的火枪火炮之类的东西,每一件上面都有编号,待战胜敌人之后收拾战场时顺便收回,如有敢于私藏者,以军法处置。
处于后面中心位置的遏必隆,数次下令开枪射杀后退的炮灰试图阻止大军溃败,但面对阎应元的虎狼之师,在杀了上百人之后仍遏制不住。
因为执法的队伍太少,而压过来的明军又太多,既然准备逃跑,大家都知道该逃向火力稀疏的那一边。遏必隆无奈,只好随败军一起往后退走。
在这样狭长的地带内,在密集的数万败军之中,满洲的五千精锐根本施展不出摧枯拉朽的神通。
左梦庚部战力本就拉胯,早前又被被江西明军吓破了胆,这回见识了炎夏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排队枪毙,此战之中能够冲到距离敌阵二十步之内己经算是逆天的表现了。
明军轻装上阵,砍瓜切菜,追杀数里之远,将士们疲态己显,而建奴大军大部分己逃出这片左右兼湖的狭长地带。
这时,身后传来清亮的锣声。大军迅速撤回到先前的阵地,并再次列好阵势,以防止建奴去而复返。
明军重新列阵之后,建奴败军也在遏必隆的喝止之下停止了继续败退,于距离明军五六里之处的相对开阔的地方重新列好阵势。相持一刻钟后,双方都没有进一步的动作。遏必隆乃领兵退走。
今日首战不利,绿营损失惨重,不利于士气和军心。满洲精锐虽损失寥寥,若没有炮灰的帮衬,也不适合硬杠明军。遏必隆此时退兵,算是理智之举。
此战从两军阵势都列好开始算起,前后不过半个多时辰,却是江西明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兵团野战。此战锤炼了将士们的心性,极大地增强了必胜的信念。
列位想想,面对数万敌军的冲锋,在敌军冲到三十步以内的时候,坚守阵型的明军将士哪个不是慌得一批?关键此时还得按照军令继续有条不紊地继续排队枪毙。要不是阎应元平日里练兵严格,这是绝对做不到的。
若是换做一般的明军将领,可能是这样的情节:在敌军冲到五十步内的时候,将领胆怯,率先跑路,大军就此溃败。
或者担心距离过近从而反应不及,乃令士卒在双方接近到五十步时便发起反冲锋,接着两军血战,兼伤亡惨重。最后满族精锐在最血腥的时刻,从中杀出,而明军兵力处于劣势,最终大败而去。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此战能够大胜,崇祯支援的虎蹲炮使明军形成早期火力优势,使建奴吃亏,于是比计划更早地发起冲锋,此其一也。
建奴兵冲锋至近前时继续遭到排队枪毙,遂发生溃败,此其二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阎应元平时训练有方,战时指挥得当,将明军装备优势和地理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并创造性地发明了轻装追敌这种不要命打法,使战果显著扩大。此三者中但凡有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战果。
此战,明军共歼灭伪军万余众,明军阵亡亦达到两千。缴获火枪西千余杆,虎蹲炮三十门,各类冷兵器一万多件。明军趁夜退入山中。
次日遏必隆亲率精锐满洲兵五千,仍令张应元、徐育贤为先锋,各带五千兵马准备再次对战阎应元。
探马前出十五里不见明军一兵一卒。遏必隆抵达亭山山口,却见山谷益狭,两侧山势巍峨,丛林密布,疑有伏兵,乃退。
(http://wmfxsw.com/book/761898-8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