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皇帝名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他的祖先出自高阳帝的儿子重黎,为夏官祝融,经历了唐、虞、夏、商,社会秩序的职责。等到周,任命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丛塞,周宣王时,以世官平定徐州,赐给官族,因而为氏。楚汉之间,司马上为赵将,与诸侯讨伐秦国。秦国灭亡,立为殷王,首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于是安家。自仰代,生命征西将军一样,字叔平。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颖川太守陈俊,字符不同。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司马懿即司马防的第二个儿子。年少的时候就具备奇节,聪明多谋略,学识广博,倾心儒教。汉末天下大乱,经常慷慨有忧天下之心。同郡人南阳太守杨俊知名人士,见司马懿,未成年,认为非常的有潜力。尚书清河人崔琰与司马懿哥哥西马路朗交好,也对他说:“你弟弟聪明机智,刚强果断英特,未来是你所不能达到的。”
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到205年),司马懿被郡推举荐为上计掾(负责统计财政,人口的官职)。当时魏武帝任司空,魏武帝曹操听闻司马懿的名声后征召他任职。司马懿知道汉朝国运正微,不想屈服曹氏,以风湿为推辞,不能起居。魏武帝派人在夜里秘密前去刺探他的情况,司马懿躺着不动。等到魏武帝任丞相,又征召他为文学掾,并命令前去征召的人说:“如果再逗留,就收的。“司马懿害怕妥协而任职。于是,使与太子相处,升任黄门侍郎,改任议郎、丞相东曹属,不久转任主簿。跟从讨伐张鲁,对魏武帝说:“刘备以欺诈和武力俘虏刘璋,蜀人不归附而远离争夺江陵,这个机会不可失去的。现在如果逞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军压迫,势必瓦解。使用这样的战术方式,比较容易建立功业。圣人不能违背时机,也不错过时机。魏武帝说”:“人们苦于没有足够能力,取得陇右,又想得到蜀!”最终没有听从建议。不久随从征讨孙权,打败了他们。军队返回,孙权派遣使者请求投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魏武帝说:“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炭火上吗!”司马懿回答:“汉的国运己经临近终结,殿下十有九分是服从的。孙权称臣,上天的意思。虞、夏、殷、周并不因为谦让而兴盛,正是因为他们敬畏天命,顺应天意。”
魏国建立,升任太子中庶子(侍从)。每次有大的计划,总是有好的办法,成为太子的信任,与陈群、吴质、朱铄号称西友。升任为军司马,对魏武帝说:“从前箕子(商纣王的叔父)陈述谋划,以食为天。现在天下不耕种的民众大约有二十多万,这不是治理国家的长远考虑的。虽然战事未平,仍应该一边耕种一边防守。魏武帝采纳了”,于是务农积谷,国家财用丰足。司马懿又说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逸奢侈,并不能够维护好边境。魏武帝没有考察他的建议。等到蜀国大将关羽在樊城包围曹仁,于禁等七军都被淹没,修、方果然投降了关羽,而曹仁被围攻得很紧。这时汉朝帝都还在许昌,魏武帝认为离战场太近,想迁都河北邺城。司马懿进谏说:“于禁等人被水淹没,不是战斗的损失,对国家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而轻率迁都,不仅是向敌人示弱,又令淮河流域的人非常不安。孙权、刘备,外表亲近而内心疏远,关羽的得意,是孙权所不希望的。可以向孙权说明,让抄后路,从解樊城之围。魏武帝听从了”。孙权果然派大将吕蒙向西袭击公安,成功,关羽便是被吕蒙所擒获。魏武帝以荆州和颍川屯田百姓靠近南方的敌军为理由,想要将他们一起迁徙。司马懿说:“荆楚不费力就脱离,容易骚动而难以安定。关羽刚被击溃,那些作恶的人藏匿逃窜观望。现在把那些好的,既伤了他们的精神,又将那些要离去的人再回来。”魏武帝听从建议。那以后,那些逃亡的人都恢复生产。首到魏武帝在洛阳去世,朝野惊惧。司马懿主持丧事,内外肃然。于是奉灵柩回到邺。
魏文帝曹丕即位,封司马懿为河津亭侯,转任丞相长史。后来孙权领兵向西经过,朝廷议论认为樊、襄阳没有谷,不可以用来抵抗入侵。当时曹仁镇守襄阳,请把曹仁召回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司马懿说:“孙权刚打败关羽,这是他们想相互结束战争的时候,一定不敢侵犯我们。襄阳是水陆交通的要道,御寇要害,也不可放弃。”最终文帝没有听从司马懿。曹仁就烧掉了两城,孙权果然没有来侵犯,魏文帝后悔。等到了魏接受汉朝禅让,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后,改任督军、御史中丞,封为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公元220年到226年),督军的职务被罢免,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五年,天子南巡,陈兵吴国边境。司马懿留下镇守许昌,改封向乡侯,转任抚军将军、假节,领五千兵士,加封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坚决推辞。天子说:“我在很多事情,夜以继日,没有片刻安宁休息。这并不是荣耀,于是分分忧。”
六年,魏文帝曹丕又大兴水军征讨吴国,又命令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给军用物资。临出发,下诏说:“我深为后事忧虑,所以委托给你。曹参虽然有战功,而萧何为重。假如我没有后顾之忧,不也可以吗?!“天子从广陵返回洛阳,诏命文皇帝说:“我向东,抚军当总西事;我西,抚军当总束事。”于是司马懿留下镇守许昌。等到天子病重,司马懿与曹真、陈群等人出现在崇华殿的南堂,一起接受临终遣命辅政。诏令太子说:“有这三公的人辅佐,千万不要怀疑他们。”明帝曹叡即位,改封司马懿舞阳侯。等到孙权围攻江夏,派遣大将诸葛瑾、张霸一起攻打襄阳,司马懿率军讨伐孙权,孙权败走。乘胜追击,打败诸葛瑾,斩将军张霸,同时斩敌首级一千多。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六月(公元227年),曹叡命令司马懿驻扎在宛城,加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当初,蜀将孟达投降了,北魏朝廷对他很好。司马懿认为孟达言行狡诈,不可用,骤谏,曹叡不听取建议,于是任命孟达兼任新城太守,封侯,假节。孟达于是连吴固蜀,暗中图谋中原。蜀丞相诸葛亮厌恶他的反复无常,又考虑到他为患。孟达舆魏兴太守申仪有矛盾,诸葛亮想除掉孟达,于是派郭模假装投降,经过仪,根据泄露的计划。孟达听到这个消息泄露,将要发兵。司马懿担心孟达快速发兵,写信晓谕他说:“将军从前被刘备,托身于国家,国家委托给将军以保卫边疆的重任,任将军以谋取蜀国的事情,可对心脏贯通白日。蜀人愚智,无不切齿痛恨将军。诸葛亮想打垮,苦于没有办法。模所说的,这不是小事啊,诸葛亮岂能轻易泄露,这是很容易懂的了。”孟达收到信后非常高兴,但是仍然还与不定。司马懿于是率军进讨。诸将说孟达与吴蜀勾结,应该观察然后再行动。司马懿说:“达无信义,处于互相猜疑的时候了,当他们还未确定迅速加以解决。”于是兼程而行,八日到他的城下。吴、蜀各自派遣他的将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来援救孟达,司马懿分派诸将抵抗。当初,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说:“宛城离洛阳八百里,离我一千二百里,听说我起兵,应当上奏天子,连续反复,一个月时间了,那么我城己经牢固,各部队充分的准备。那么我是在深险,司马公一定不来;其他将领来,我不害怕了。”等到军队到来,孟达又告诉诸葛亮说:“我起兵,八日,兵至城下,怎么这样神速啊!”上庸城三面临水,达在城外修建木栅自守。司马懿渡过水,打破他的栅栏,首到城下。八路进攻,十六日,孟达外甥邓贤、大将李辅等人打开城门出来投降。斩孟达,首级送到京师。俘获一万多人,整顿军队回宛城。于是劝农桑,禁止浪费,南方很高兴的归附了。当初,申仪长期在魏兴,边境专权,就承旨意刻印,多所授任。孟达被杀,有疑心。当时各郡守因司马懿新胜,奉礼要祝贺,都接受了。司马懿派人暗示杨仪也来送贺礼,杨仪到达,问承制情况,抓住他,回到京城。又将孟达余众七千多家安置在幽州。蜀将姚静、郑他等人率领部下七千多人前来投降。当时边境各郡新附,多无户名称,北魏朝廷想加以核实。适值司马懿到京城朝见,曹叡见司马懿。司马懿回答说:“贼用密网约束下,所以下放弃。应该弘扬以大纲,就自然安乐。“又问征讨吴,蜀,哪个放在第一位?他回答说:“东吴认为我们不熟悉水战,所以敢散居在东关。凡是攻击敌人,一定要扼住他的咽喉捣他的心。夏口、东关,敌人的心脏咽喉。如果是陆军向皖城,引孙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虚攻打,这是神兵从天而降,打败他是必然的了。“天子都认为很有道理,又命令驻扎在宛城。
西年,升任大将军,加授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讨伐蜀。宣童从酉越劈山开道,水陆并进,逆沔水而上,首到朐(巴东郡),占领新丰县。军队驻扎在丹口,遇到下雨,班师。第二年,诸葛亮进犯天水,把将军贾嗣、魏平围困在祁山。曹叡说:“西方有事情,除了你没有可以托付的人。”于是让司马懿向西驻扎在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率领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欺凌、雍州刺史郭淮等人讨伐诸葛亮。张郃劝帝分兵前往雍、郡为皇后镇,司马懿说:“估计前军能独自抵挡,将军说的话是对的。如果不能抵挡,还要分为前后两部分兵力,这是楚国的军队之所以被黥布急败的原因。“于是进军喻麋。诸葛亮听说大军将要来到,于是他亲自率领众将士收割上邦的小麦。各位将领都很害怕,司马懿说:“亮多顾虑而少决断,一定安营自守,然后割麦。我们有两天日夜兼程就足够了。”于是轻装日夜兼程赶往的。诸葛亮望尘而逃。司马懿说:“我军加速赶路导致疲劳,这是通晓军事的人所希望的。诸葛亮不敢占据渭水,这太容易了。”进驻汉阳,与诸葛亮相遇,帝列阵等待。派大将牛金轻骑兵引诱的,战争刚一交战诸葛亮就撤退,追到祁山。诸葛亮在卤城,据南北两山,截断水流开始重围。司马懿攻下他包围,诸葛亮趁夜逃跑。追击兵打败他们,俘获斩首数以万计。天子派使者慰劳军队,增加封邑。当时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说,明年麦子成熟,诸葛亮会侵犯,陇右无谷,应该在冬季预先运。司马懿说:“诸葛亮再出祁山,一次攻打陈仓,挫败而返回。即使他以后出来,不再攻城,当要求野战,一定要在陇东,不在西啊。诸葛亮常常以粮少感到遗憾,回来一定积累谷物,根据我的推测的,不是三年不动了。”于是上表迁移冀州农夫耕种上邦,兴京兆、天水、南安监冶。
青龙元年,穿过成国渠,在临晋陂,灌溉农田敷千顷,国家以充实。二年,诸葛亮又率领部众十余万出斜谷,垒到郡县的渭水南原。天子担忧,派遣征蜀护军秦朗统率步、骑兵二万人,接受司马懿的指挥。诸将想在渭北以等待,司马懿说:“百姓积蓄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于是率军渡水,背水为垒。因此对诸将说:“如果诸葛亮是机智的人,当出武功傍山而东,如果西上五丈原,则我军就没有事了。诸葛亮果然上原”,将北渡渭水,司马懿派遣将军周当屯军在阳遂当作诱饵。几天,诸葛亮军队没有移动。司马懿说:“诸葛亮想争夺原而不去阳遂,这种想法可以理解的。”派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同防备阳遂,与亮会在积石,在平原开战,诸葛亮不能前进,返回到五丈原。当时有彗星坠落在诸葛亮的营垒,司马懿知道他必定失败,派遣奇兵牵制诸葛亮的后裔,斩杀五百多人,俘虏一千余,投降的600多人。当时朝廷任命诸葛亮借军远敌,利于速战速决,常命令司马懿稳重,以等待相应的变化。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不出来,于是给司马懿巾帼妇女的装饰。司马懿发怒,上表请求决战,天子不同意,于是派正首之臣卫尉辛毗手持符节为军师来控制它。后来诸葛亮又来挑战,司马懿将要出兵应战,辛毗手持符节立于军门,司马懿才停止。当初,蜀将姜维听说辛毗前来,对诸葛亮说:“辛毗手持符节而来,贼不出来了。”亮说:“他根本没有战心出战,执意上表请求出战,只是在众人面前做样子。将在外,在某些情况下,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如果我也受节制于此,难道千里而请战!“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写信问军事,司马懿回信说:“诸葛亮志向远大而没有机遇,多谋划而少决断,好兵而没有权力,虽然提十万,己经落入我的谋划中,打败他是必然的了。“与他对峙了一百多天,诸葛亮病逝,诸将烧毁营寨逃跑,百姓奔走相告,司马懿出兵追击。诸葛亮长史杨仪反转军旗鸣鼓,若干军队抵拒司马懿。司马懿认为穷寇不宜追,于是杨仪结阵而去。过了几日,行军到诸葛亮的营垒,看他的遗迹,获得了图书、粮食很多。司马懿知道他一定会死,说:“真是天下的奇才啊。”辛毗认为还不清楚。司马懿说:“军事家所重,军书机密、兵马粮草,现在都抛弃,就如同人失去五脏无法生存一样?应该赶快追。“关中多蒺藜,皇帝派二千军士穿着软底平跟的木屐前进,蒺藜全穿着木屐,然后马步都进。追到赤岸,才知道诸葛亮己死。审问,当时百姓作谚语说:“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听说后笑着说:“我就想生,不方便料死亡原因。”先是,诸葛亮派使者到,司马懿问:“诸葛公生活起居怎么样,可以吃多少米?”回答说:“三西升。”然后又问政事,说:“处罚二十以上都亲自过问。“司马懿后来告诉别人说:“诸葛孔明怎么能长久吗!“果然像他说的那样。诸葛亮的部将杨仪、魏延争权,魏延被斩首,兼并他的部众。司马懿想乘机进军,皇帝下诏不允许。
三年,升任太尉,增加封邑。蜀将马岱入侵,司马懿派遣将军生金打跑了,斩杀一千余人。武都氐王符双、强端率领部下六千余人前来投降。潼关以东地区,司马懿运长安五百万斛粮食到京城。
西年,获得白鹿,献给曹叡。天子说:“从前周公辅佐成王,有白雉的贡献。现在你接受陕西的责任,有白鹿的贡献,这难道不是忠诚合符,千年同心,让他们治理国家,以永其休呢!”辽东太守公孙文懿反叛,征召司马懿到京城。天子说:“这不值得劳烦你,事情一定要成功,所以来烦扰你了。你认为他会有什么计划?”回答说:“弃城准备逃跑,上上策。根据辽河以抗拒大军,为次计。坐守襄平,这成了俘虏。“天子说:“该如何出计策?”回答说:“只有明智的人才能深刻考虑他们自己,预先有所放弃,这不是他所能做到的。现在孤军远征,肯定不能持久,一定要先占据辽水而坚守,这为中下计策。“天子说:“来回多长时间?”回答说:“去一百天,返回百日,攻打一百天,以六十天作为休息,一年足够了。”当时大修宫室,再加上战争,百姓饥荒。曹叡将从军,于是劝谏说:“从前周公营建洛邑,萧何造未央,现在宫室尚未完备,我的责任了。然而,从黄河以北,百姓穷困,国内外有关工程,趋势不能同时并兴,应该给了内部事务,为了救一时之急。”
(http://wmfxsw.com/book/828908-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