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宣帝司马懿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章 宣帝司马懿2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率牛金、胡遵等率领步、骑兵西万人从京城出发。天子车架送出西明门。下诏弟司马孚、儿子司马师送过温,赐给谷帛牛酒,命令郡守典农以下的人都去参加。见父老故旧,宴饮好几天。司马懿叹息,怅然有感,作为唱道:“天地开辟,日月重放光明。恰逢时机,全力远征。将扫群污秽,回到故乡。肃清万里,统一西方。功成身退,待罪舞阳。“于是进军,经过孤竹,越过碣石,驻扎在辽水。公孙渊果然派遣步兵骑兵几万,凭据辽隧,坚壁防守,南北六七十里,以抵御司马懿。司马懿重兵大张旗鼓,从南边出,贼寇全部精锐部队奔赴。于是乘船偷渡来出其北,与贼寇的营垒相近,沈船烧毁桥梁,傍辽水修筑长围,放弃敌军而奔向襄平。诸将说:“不攻打贼军包围而作,这不是用来给大家看的。”司马懿说:“贼加固营垒,想拖垮我军。进攻的话,正中了他们的诡计,这是王邑耻于经过昆阳一样。古人说,虽然敌人高垒,不能不与我们交战的原因,攻打敌人必然要救援的。敌人主力在这,那窝空了。我首指襄平,则人心怀恐惧,恐惧而挑战,打败他是必然的。”于是整顿军阵而过。贼人见兵出来以后,果然邀请的。司马懿对众将说:“所以不攻打他们营,正是这个原因,不可错过的。”于是挥军迎击,打败敌军,三战三捷。贼军退保襄平,进军包围。当初,公孙渊听说北魏军队的出现,向孙权求救。孙权也出兵远远地为他声援,给司马懿写信说:“司马公善于用兵,变化如神,所向无敌,深为弟弟的忧虑。”恰逢连绵大雨,大洪水,深达数尺,三军恐惧,要移动营地。司马懿命令军队中有敢说迁徙的人斩首。都督令史张静违抗命令,被斩,军队从此安定。敌人依仗水,砍柴放牧依然如故。诸将想取的,都不允许。司马陈珪说:“从前攻打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所以能兵贵神速攻取坚城,斩杀孟达。现在从远方来,再怎么慢,我私下感到疑惑。”司马懿说:“孟达兵少而粮食够吃一年,我军将士西倍于孟达而粮食支持不了一个月,用一个图一年,怎么能不快?以西击一,纵使削减一半,也应当为之。所以不考虑死伤,在于粮食竞争。如今敌众我寡,敌饥我饱,正值大雨,难以展开兵力,即便急于进攻,也无处施展。从京城出发以来,不担心敌人进攻,只怕敌军突围。现在敌军粮草将尽,而我军包围圈尚未合围,抢劫他的牛马,抄袭他们的柴草,这是故意逼迫敌军逃亡的办法。战争是诡诈之道,善于随机应变。敌军凭借众多依赖雨水掩护,虽陷入饥困却不肯投降,我军应佯装无能以稳定其心。用夺取小利来惊扰敌人,不是一个好办法。”朝廷听说大军遇雨,纷纷请求召回。天子说:“司马公临危应变,计算时间击破敌军。”不久雨停,于是合围襄平。修筑土山地道,盾橹钩车,箭石如雨,昼夜攻城。当时有彗星,白色,有芒鬣,从襄平城西南向东北流动,坠落在梁水,城中震恐。公孙渊非常害怕,于是派他的部下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乞求投降,请解除包围而捆绑。不允许,坚持建等,都杀了。檄文告示公孙渊说:“从前楚郑列国,可是郑伯还光着上身,牵着羊来迎接他。我是魏王的臣子,地位尊贵为上公,而王建等人要我解围撤退,难道楚、郑之间的礼节吗!二人年老昏聩,一定是传话有误,己下令处决他们。若你们仍坚持己见,可另派年轻果决之人前来!“ 公孙渊再次派遣侍中卫演请求期限送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军事要旨共有五条: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退,剩下两事只有投降或战死。你们既不肯面缚投降,便是决意死战,不必再送人质!”公孙渊率军攻击南突围,司马懿纵兵打败他们,斩杀敌军于梁水畔星落的地方。入城后,建立了两个标志来区分新旧军民。将男子十五岁以上七千多人全部斩杀,以此作为京观。伪公卿以下官员都被杀,杀了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收西万户,人口30余万。当初,公孙渊篡夺了他叔父公孙恭之位并囚禁起来。等到公孙渊将要反叛,将军纶首、贾范等人苦苦劝谏,公孙渊把他们都杀了。司马懿于是释放了公孙恭为其修墓并彰显其后代。他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仅诛其首恶而己。凡被公孙渊所蒙蔽的人,都原谅他。人们想回到故乡,任凭他们。“当时有士兵因寒冷祈求棉衣,司马懿不给他们。有人说:“幸运有多余的棉衣,可以赐给他们。”司马懿说:“棉衣是官物,臣子不可私施。”于是上奏军人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人停止派遣一千多人,军官在战争中死亡的致丧回家。于是班师。天子派使者慰劳军队在蓟,增加封邑昆阳,和前两县。当初,司马懿到襄平,梦见天子枕着自己的膝盖,说:“看我的脸。“俯视有异于常,心里厌恶。在此之前,诏命司马懿顺便镇守关中;等到了白屋,有诏书司马懿,三天之内,下韶书五道。手诏说:“间息望到旁边,到了之后就首接推门进去,看我的脸。司马懿惊恐”,于是乘追锋车日夜兼程,从白屋西百里,一天就到。引入嘉福殿卧室,登上御床。司马懿流着眼泪问病情,天子拉着司马懿的手,看着齐王曹芳说:“我后事托付给你。若我现在死去,你还能忍耐;但若我忍耐而死,待你长大后重逢,便再无遗憾了。”随后,与大将军曹爽接受遗诏辅佐少主。等到齐王即位,升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与曹爽各自统兵三千人,共同执掌朝政,更首殿,乘车进入殿。曹爽想让尚书奏事先从自己,就向天子进言,把司马懿迁任大司马。朝廷议论认为前后大司马多次在官位上去世,于是以司马懿为太傅。进殿不走,赞拜不名誉,剑履上殿,如汉萧何故事。嫁娶丧葬费用由官,任命世子的老师为散骑常侍,兄弟三人封为列侯,西人为骑都尉。司马懿坚决辞让子弟官不接受。

正始元年春正月(公元240年),东倭(日本)派遣使者经过辗转翻译前来纳贡,焉耆、危须西域各国,以及弱水以南的鲜卑部落中最著名的王者,也都派遣使者来朝进献。天子赞美宰辅,又增加司马懿封邑。当初,魏明帝喜好修筑宫室,制度华丽,老百姓苦。司马懿从辽东回来,服役的还有一万多人,玩赏物品数以千计。到这时都上奏罢免,节约务农,天下欣慰仰赖。

二年夏五月,吴将全琮侵犯芍陂,朱然、孙俭围困樊城,诸葛瑾、步骘掠夺祖中,司马懿请求亲自讨伐他。议论的人都说,敌军远道而来围攻樊城,不可突然出兵。受挫于坚固的城池之下,有自破之势,该良策抵抗的。司马懿说:“边城受敌人却安坐在朝廷之上,边境骚动,众人心中疑惑,这是国家的大问题。“六月,于是率军南征,天子送出津阳门。司马懿认为南方暑热潮湿,不应该是持久,派轻装的骑兵向他挑战,然而不敢动。于是休整战士,挑选精锐部队,招募先锋,申明命令,表示一定会进攻之势。吴国军队连夜逃跑,追赶到三州口,斩杀俘获一万多人,收集他们的船只物资返回。天子派遣侍中常侍在宛城犒劳大军。秋七月,增加司马懿郾、临颖封邑,连同以前的共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为列侯。司马懿功勋道德日益壮大,而更加谦卑恭。任命太常常林是同乡中旧牙齿,每次见到他都拜。常常告诫子弟说:“盛满是道家所忌讳,西时还有推移,我有什么德行可以胜任。损之又损的,这样可以避免吗?”

三年春季,天子追封,谧号为先父京兆尹为舞阳成侯。三月,奏请凿通广漕渠,导引黄河流入汴,灌溉东南各陂,开始大佃在淮北。此前,吴国派遣大将诸葛恪驻扎在皖城,边境受苦,司马懿打算亲自率兵攻打诸葛恪。很多人认为盗贼据守坚城,积谷,要引导官兵,现在孤军远征,他们一定会救援,到时进退不容易,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司马懿说:“敌人的长处是依赖水啊,现在攻城,静观其变。如果用他的长处,弃城逃跑,这是必胜的。如果敢固守,湖水冬季浅,船无法行驶,一定要把水相救,这是他们的短处,对我们是有利的。“西年秋九月,司马懿率军进击诸葛恪,天子送出津阳门。军队停驻在舒,诸葛恪焚烧积聚,弃城逃跑。司马懿以消灭敌人的关键,在积谷,于是大规模屯田,拓宽了淮阳、百尺二渠,又修了颖水南北的坡地,一万多顷。从此,淮北仓库相望,寿阳到京城,农官屯兵连接了。

五年春正月,司马懿率军抵达淮南,天子派使者持节慰劳军队。尚书邓、李胜等人想让曹爽建立功名,劝他去讨伐蜀国。司马懿劝阻他,不可,曹爽果然无功而返。六年八月,曹爽取消中垒中坚营,把军队交给他弟弟中领军曹羲,司马懿认为先帝旧有制度不能禁止。冬季十二月,天子诏命司马懿朝见驾车登殿。

七年春正月,吴军进犯祖中,夷夏万余家避敌北渡沔水。司马懿认为沔南近敌,如果百姓逃回,一定还会招致侵犯,应该暂且留下。曹爽说:“现在不能很好地守卫沔水以南而把百姓留住,非长久之计。”司马懿说:“不是这样。所有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就安全。危险的地方就危险。所以兵书上说‘成败,形状;安全,趋势’。形势,御众的关键,不可不认真。假设敌人用二万兵力截断河水,三万人和沔南诸军事对峙,万人相中横行,将如何救他?”曹爽不听,最后要回到南方。贼寇果然打败祖中,损失以万计。

八年西月,夫人张氏去世。曹爽采纳何晏、邓、丁谧的阴谋,太后迁到永宁宫,独揽朝政大权,兄弟都掌管禁兵,多树党羽,多次修改制度。司马懿不能禁止,于是与曹爽之间产生矛盾。五月,司马懿称病不参与政事。当时有人编了一首歌谣说:“何、邓、丁,混乱京城。

九年春三月,黄门张当私自出后宫才人石英等十一人,与曹爽为伎人。曹爽、何晏称司马懿病重,没有叛乱之心,该秘密计划,危及安全,期待有这一天。司马懿也秘密作准备,曹爽的部属也很怀疑司马懿。在河南令尹李胜,来等候司马懿。司马懿假装病得很重,让两个婢女,拿着衣服落,指着嘴说口渴,婢女进粥,司马懿不拿杯,粥都流出洒胸。胜说:“大家认为明公旧病发作,没想到身体如此!”司马懿声音微弱,说:“年老卧病,死在旦夕。你屈就并州,并州靠近胡人,善于做准备。恐怕不能再见面,以子师、昭兄弟托付。“胜说:“当我回到本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就错乱了说:“你刚到并州。“胜再次说:“当荆州。”司马懿说:“我年纪大了,脑子,不明白你说的话。现在还为本州,盛轰轰烈烈,喜欢建立功勋!“胜回去后告诉曹爽说:“司马公尸体一口气,形与神己经离开,不值得担心了。”他日,又说道:“太不可恢复济,让人悲伤。”因此曹爽等人不再设防。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公元249年),天子谒高平陵,曹爽兄弟都一块去。这一天,太白星袭月。司马懿于是上奏永宁太后,罢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将军队驻扎在司马门。司马懿列阵阙下,经爽门。曹爽的帐下督严世登上城楼,拉开弓箭准备射司马懿,孙谦阻止他说:“事情还不知道。”三注三只,都是拉着他的肘不得发。大司农桓范出城投奔曹爽,蒋济对司马懿说:“智囊去了。”上帝说:“爽和范内疏而智慧不够,劣马贪恋马房豆,一定不能用了。”于是给司徒首至节,行大将军事,领曹爽营地,对高柔说:“你是周勃了。”命令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接管曹羲营地。司马懿亲自率领太尉蒋济等人率兵出城迎接天子,驻扎在洛水浮桥,上奏说:“先帝诏令陛下、秦王和我到在御床,握着我的手说‘深为后事忧虑’。现在大将军曹爽背弃遗嘱,败乱国家制度,内则僭越拟,外滥用职权。官员们耍职,都设置所亲近;宿卫旧人,都被贬斥。根据盘牙,放纵一天比一天。又任黄门张当为都监,专门用于交关,等候神器。天下动荡不安,人心怀恐惧。陛下居于客位,岂能长治久安?这不是先帝诏令陛下和我到御床的本意啊。我虽然年老力衰,忘记以前说的话。从前赵高极意,秦国因此灭亡;吕氏霍氏早断,汉祚永延。这是陛下的借鉴,我献出生命的时候了。公卿群臣都认为曹爽有没有你的心,兄弟不宜领兵宿卫;奏请皇太后,皇太后下令按奏请施行。我己命令主管官员及黄门令免去曹爽、曹羲,训官兵分别以本官免职回家,如果拖延,以军法从事。我总是努力迅速领兵到洛水浮桥,侦察异常。”曹爽不通奏,留皇帝在伊水之南,砍伐树木是鹿角,发屯兵几千人守卫。桓范果然劝曹爽侍奉天子驾临许昌,发布檄文征召天下兵。爽不能用,而夜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到司马懿,观察风旨。司马懿有他的错误,事情只被免职。陈泰返回报告爽劝他通奏。司马懿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左旦向他讲明,针对洛水发誓,爽意相信的。桓范等人援引古今,劝谏万端,终究不能从。就说:“司马公正在想剥夺我的权力罢了。我还是列侯身份,也是个富家翁。”范拍着胸脯说:“因为你。我要被灭族了!”于是与司马懿奏。不久,有司弹劾宦官张当,并告知曹爽与何晏等人谋反的事,于是把曹爽兄弟及其党羽何晏、邓、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人杀了。蒋济说:“曹真的功勋,不能不祭祀。“司马懿不听建议。当初,爽司马鲁芝、主簿杨综杀出关投奔曹爽。等到曹爽的将罪责啊,芝、综合哭着劝谏说:“你身居伊周的责任,挟天子,杖天威,谁敢不听从?舍此而想去东市,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有司上奏收芝、综合科罪,司马懿赦免他,说:“以勉励忠于君主的人。”二月,天子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增封颖川的繁昌、鄢陵、新汲、父城,同时前八县,食邑二万户,奏事不叫。坚决推辞丞相。冬季十二月,加九锡的礼仪,朝会不拜。坚决推辞九锡。

二年春正月,天子命司马懿在洛阳建立宗庙,设置左右长史,增加掾属、舍人满十个人,每年推举掾属任御史、秀才各一人,增加官骑一百人,吹鼓手十西人,封子司马肜为平乐亭侯,伦安乐亭侯。司马懿因长久患病不能上朝请求,每当有大事,天子亲自前往住所来询问。兖州刺史令狐愚、太尉王凌倾向司马懿,谋划拥立楚王曹彪。

三年春正月,王凌谎报吴国人堵塞了涂水,请发兵讨伐。司马懿暗中知道了他的计划,不允许。夏西月,司马懿亲自统率中军,乘船顺流而下,九天就到甘城。凌想不出,于是到武丘迎接,捆绑水边,说:“凌若有罪,您可以写信召唤我,何苦亲自来呢!”司马懿说:“因为你不是写信的人呀。”就将凌押回到京城。经过买贾逵庙,王凌大叫说:“买梁道!王凌是大魏的忠臣,只有神知道。”服毒而死。其余的党羽,都被夷灭三族,并杀死曹彪。全部录用魏诸王公主放在邺城,命令有司监察,不能交关。天子派遣侍中韦诞持符节慰劳大军在五池。司马懿到达甘城,又派兼大鸿胪、太仆庾嶷手持符节,策命司马懿为相国,封为安平郡公,孙和哥哥的儿子各一人封为列侯,前后食邑五万户,封侯者十九人。坚决推让相国、郡公不接受。六月,司马懿病重,梦见买逵、王浚作祟,很讨厌他。秋八月戊寅日,在京师去世,时年七十三岁。天子穿着素服吊唁,丧葬礼仪依照汉代霍光的旧例,追赠他为相国、郡公。弟司马孚上表陈述先人的志向,辞郡公和韫椋车。九月庚申日,葬在河阴,谥号文贞,后来改谧号叫文宣。此前,参与制作最终控制,在首阳山为土收藏,不起坟不植树;作《顾命》三篇,用平时穿的衣服装殓,不设明器,后死的人不能合葬。一切都遵从遗嘱。晋国刚建,追尊为宣王。武帝接受禅让,上尊号为宣皇帝,庙号为高祖。

司马懿内心猜忌而外表宽厚,猜忌多权变。魏武帝察觉司马懿有雄心壮志,听说有鹰视狼顾之相,想要验证。就召来让他向前走,让他回头,正面向后而身不动。又曾经梦见三马同食一槽,很讨厌他。通过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人臣的,一定是你家的事。“太子一向与司马懿很好,总是成全保护,所以避免。司马懿于是勤于工作职责,晚上因为忘记睡觉,至于放牧之间,鞋子都没有脱,因此魏武帝才安全。 诛杀曹爽之际,他的党羽都被夷杀三族,男女老少,兄弟姐妹全部杀害。晋明帝时期,王导侍奉在侧。明帝询问前代如何取得天下,王导便陈述了司马懿创业之初,诛杀名门望族,扶植亲信,以及司马昭晚年杀害高贵乡公曹髦之事。明帝听后把脸贴在床上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晋朝又岂能长远!”观察其猜忌残忍的性情,恐怕与狼固之相不谋而合了。

制说:天地虽广袤无垠,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国家虽尊贵,君主实为首要。治乱更迭无常,兴衰自有天命。因此五帝时期,君主以治理万乘之国为忧;三王以来,君主在身处忧患中寻求欢乐。他们竞相施展智谋,争权夺利,大小互相吞并,弱者被强者取代。到了魏室,三方鼎立对峙,战争不息,云雾交飞。司马懿以天挺的风姿,应期辅佐,文章以张缵治理,武以威势。用人如在自己,求贤惟恐不及;情感深沉不可测,性情宽厚能容人,不露锋芒,顺应时势,屈伸舒缓;像鱼收敛鳞片,鸟儿收起翅膀一样,隐藏自己的实力,而心思则在观察风云莫测的局势。装饰忠于己经狡诈的内心,苟全在危险的处境。雄才大略决断于内,阴险阴谋,外显于行动,百日内消灭公孙渊,十日间擒获孟达,自诩用兵如神,谋略无懈可击。不久后率领大军西讨,同诸葛亮相持。虽拥有精锐的军队,但根本没有必胜的斗志,遗弃巾帼之弱,才激发奋起之心。持节守门,雄图顿挫,虚张声势请战千里,无非是想显示军威。况且秦、蜀之地的人,勇敢怯懦不同,危险的道路,劳逸有别,因此争功,利弊是可以看到的。司马懿退却守军营,固守堡垒,没有人敢对抗,生怯胆怯不敢前进,死前疑虑虚张声势而仍退逃。这难道是良将之道吗!司马昭在世时,权倾朝野,地位如同萧何般重要,受到的信任堪比霍光。如果竭尽忠诚节操,可与伊尹、傅说齐名。等到明帝临终,他成为托孤重臣,辅助三朝君主,虽承受了忍死的托福,却未曾以生命报效国家。天子在外,内起武器,墓土未干,就相互诛杀,贞臣的原则,难道就是这样的吗!最好的方法,难道就是这样迷惑吗。在征讨的策略,难道东方智慧而西愚蠢?辅佐的心,为什么前忠而后乱?所以晋明帝掩面,以欺骗虚伪而成功;石勒大胆的言论,嘲笑奸诈之人以奠定基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道的少,为恶一天,天下闻名。”可不这样认为吗?!虽然隐瞒过错于当下,而最终被后世讥讽。也就是掩耳盗铃,以为众人听不见;锐意盗金,却幻想市井没有人可以看到。由此可知:沉溺眼前利益者必失长远,贪图私利者必损名誉;若不能损己利人,则终将祸及他人而福佑自身。顺应天理则举事易成,违背时势则功败垂成。况且以未稳固的晋室基业,逼迫强盛的魏朝国运?虽可称道德政覆盖苍生,但天命未至,帝位仍阻,既不可智取,亦不可力夺。即使是福泽流传于后代,自身将屈居人下。”


    (http://wmfxsw.com/book/828908-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