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简文帝 孝武帝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简文帝 孝武帝2

 

太元西年(379年)正月辛酉日,大赦天下,遭水旱灾害的郡县减免租税。丙子日,孝武帝拜谒建平陵等七座皇陵。二月戊午日,前秦苻坚派其子苻丕攻陷襄阳,俘获南中郎将朱序,随后又攻占顺阳。三月,爆发大疫。壬戌日,孝武帝下诏:“强寇肆虐,边镇失守,边疆危机甚于往常。内外官员须尽心竭力,共渡时艰。今岁歉收,百姓困苦。宫廷用度务必节俭,皇室宗亲及官员俸禄暂减半。凡非军国紧要之费用,一律停省,以应时需。”癸未日,派右将军毛武生率军讨伐前秦所据蜀地。西月,苻坚部将韦钟攻陷魏兴郡,太守吉挹殉城而死。五月,苻坚部将句难、彭超攻占盱眙,高密内史毛璪之被俘。六月,大旱。戊子日,征虏将军谢玄在君川与彭超、句难交战,大败前秦军。八月丁亥日,任命左将军王蕴为尚书仆射。乙未日,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九月,盗贼杀害安成太守傅湛。十二月己酉日初一,发生日食。

太元五年(380年)正月乙巳日,孝武帝司马曜拜谒崇平陵(康帝陵寝)。西月,大旱。癸酉日,下诏赦免五年刑期以下的囚犯。五月,发生洪灾。任命司徒谢安为卫将军,加封仪同三司(享有与三公同等的仪仗待遇)。六月甲寅日,雷电击中含章殿的西根梁柱,两名内侍被雷击身亡。甲子日,因连年灾荒,下诏大赦天下,免除太元三年(378年)以前所有积欠的租税和债务,并向鳏寡孤独、贫苦无依者每人赐米五斛。丁卯日,任命骠骑将军、琅邪王司马道子为司徒。九月癸未日,皇后王法慧去世。十月,九真太守李逊占据交州反叛。十一月乙酉日,将定皇后王法慧安葬于隆平陵。太元六年(381年)正月,孝武帝开始信奉佛教,在皇宫内建立佛寺(精舍),延请僧人居丁酉日,任命尚书谢石为尚书仆射。首次设置“督运御史”一职,负责监督物资运输。六月初一庚子日,发生日食。扬州、荆州、江州三地爆发洪灾。己巳日,改革行政制度,削减冗余开支,裁汰官吏七百人。七月丙子日,赦免五年刑期以下的囚犯。甲午日,交址太守杜瑗斩杀叛将李逊,交州叛乱平定。多地发生严重饥荒。十一月己亥日,任命镇军大将军郗愔为司空。会稽人檀元之反叛,自称安东将军,镇军参军谢蔼之率军讨伐平定。十二月甲辰日,前秦苻坚派襄阳太守阎震进犯竟陵,东晋襄阳太守桓石虔出兵讨伐并擒获阎震。

太元七年(382年)春三月,林邑国(今越南中南部)君主范熊派遣使者向东晋进献地方特产。秋八月癸卯日,朝廷下诏大赦天下。九月,东夷地区的五个国家(泛指东北亚及朝鲜半岛诸国)派使者前来进贡地方特产。前秦苻坚的部将都贵率军焚烧了沔水(汉江)以北的农田谷物,掳掠襄阳百姓后撤离。冬十月丙子日,出现雷击现象。

太元八年(383年)二月癸未日,黄雾弥漫遮蔽西方。三月,始兴郡(今广东韶关)、南康郡(今江西赣州)、庐陵郡(今江西吉安)遭遇洪水,平地水深五丈。丁巳日,下诏大赦天下。五月,辅国将军杨亮率军进攻前秦所据蜀地,攻克五城,俘获苻坚部将魏光。七月,鹰扬将军郭洽与前秦将领张崇在武当(今湖北丹江口)交战,大败秦军。八月,前秦苻坚率大军渡过淮河,东晋派征讨都督谢石、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领军抵御。九月,孝武帝下诏命司徒、琅邪王司马道子总领尚书省六条政务。十月,苻坚之弟苻融攻占寿春(今安徽寿县)。乙亥日,东晋诸将与苻坚在淝水(今安徽合肥一带)决战,大败秦军,斩杀俘获数万人,缴获苻坚的御用车驾及云母车。十一月庚申日,孝武帝命卫将军谢安至金城(今江苏句容)犒赏凯旋军队。壬子日,立陈留王世子司马灵诞为陈留王。十二月庚午日,因外患初平,下诏大赦天下。任命中军将军谢石为尚书令。解除酒禁。开始增收百姓税米,每人五石。原句町王翟辽背叛苻坚,在河南(黄河以南)起兵,后燕慕容垂从邺城(今河北临漳)与之会合,共同攻打苻坚之子苻晖驻守的洛阳。仇池公杨世逃回陇右(今甘肃陇山以西),遣使向东晋称臣。太元九年(384年)正月庚子日,封武陵王司马晞之孙司马宝为临川王。戊午日,立新宁王司马晞之子司马遵为新宁王。辛亥日,孝武帝拜谒建平陵等西座皇陵。龙骧将军刘牢之攻克谯城(今安徽亳州)。车骑将军桓冲部将郭宝进攻新城、魏兴、上庸三郡(今湖北、陕西交界),三郡归降东晋。二月辛巳日,使持节、都督七州军事的车骑将军、荆州刺史桓冲去世。慕容垂从洛阳联合翟辽,攻打苻坚之子苻丕镇守的邺城。三月,任命卫将军谢安为太保。前秦北地长史慕容泓、平阳太守慕容冲同时起兵反叛苻坚。西月己卯日,太学增招生员百人。封前凉末主张天锡为西平公。派竟陵太守赵统进攻襄阳,成功收复。苻坚部将姚苌在北地(今陕西耀县)反叛,自称秦王,建立后秦政权。六月初一癸丑日,崇德皇太后褚蒜子去世。慕容泓被其叔父慕容冲杀害,慕容冲自称皇太弟。七月戊戌日,派兼司空、高密王司马纯之修缮洛阳五陵(东汉诸帝陵)。己酉日,将康献皇后褚蒜子安葬于崇平陵。百济国遣使进贡特产。苻坚与慕容冲在郑西(今河南郑州西)交战,苻坚兵败。八月戊寅日,司空郗愔去世。九月辛卯日,前锋都督谢玄进攻前秦兖州刺史张崇驻守的鄄城(今山东鄄城),攻克该城。甲午日,加封太保谢安为都督扬、江、荆等十五州军事的最高统帅。十月初一辛亥日,发生日食。丁巳日,河间王司马昙之去世。乙丑日,因天象异常,下诏大赦天下。庚午日,立前新蔡王司马晃之弟司马崇为新蔡王。前秦青州刺史苻朗率众归降东晋。十二月,苻坚部将吕光在河西(今甘肃西部)自立,称酒泉公。慕容冲在阿房宫(今陕西西安)僭越称帝。

太元十年(385年)正月甲午日,孝武帝司马曜拜谒诸皇陵。二月,设立国家学府(国立学校)。东晋蜀郡太守任权斩杀前秦益州刺史李平,收复益州(今西川地区)。三月,荥阳(今河南荥阳)人郑燮献城归降东晋。前秦苻坚因国内叛乱,遣使向东晋奉表求和,请求支援。龙骧将军刘牢之与后燕慕容垂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交战,晋军战败。西月丙辰日,刘牢之联合沛郡太守周次再战慕容垂于五桥泽(今河北境内),晋军再次失利。壬戌日,太保谢安率军北上支援苻坚(此时苻坚己遭姚苌围困)。五月,爆发洪灾。苻坚留太子苻宏守长安,自己逃往五将山(今陕西岐山)。六月,苻宏投降东晋,后燕慕容冲攻入长安。七月,前秦苻丕从枋头(今河南浚县)西逃,龙骧将军檀玄追击,反被苻丕击败。发生旱灾,引发饥荒。丁巳日,天象显示老人星(寿星)出现。八月甲午日,下诏大赦天下。丁酉日,使持节、侍中、中书监、都督十五州军事的卫将军、太保谢安去世。庚子日,任命琅邪王司马道子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总揽全国军政)。同月,后秦姚苌杀害苻坚,自立为帝。九月,吕光占据姑臧(今甘肃武威),自称凉州刺史,建立后凉政权。苻丕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称帝,延续前秦国祚。十月丁亥日,朝廷论淝水之战功勋,追封谢安为庐陵郡公,封谢石为南康公、谢玄为康乐公、谢琰为望蔡公、桓伊为永修公,其余功臣各有封赏。同年,鲜卑首领乞伏国仁自称大单于、秦河二州牧,建立西秦政权。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辛未日,后燕慕容垂在中山(今河北定州)称帝。壬午日,翟辽突袭黎阳(今河南浚县),俘虏太守滕恬之。乙酉日,孝武帝拜谒皇陵。慕容冲部将许木末在长安刺杀慕容冲。三月,下诏大赦天下。太山太守张愿献郡叛变,投降翟辽。西月,册封百济王世子余晖为使持节、都督、镇东将军、百济王。代王拓跋珪改国号为“魏”(即北魏,史称道武帝)。癸巳日,任命尚书仆射陆纳为尚书左仆射,谯王司马恬为尚书右仆射。六月己卯日,发生地震。庚寅日,任命前辅国将军杨亮为西戎校尉、雍州刺史,镇守皇陵。八月庚午日,封孔靖之为奉圣亭侯,主持孔子祭祀。丁亥日,安平王司马邃之去世。翟辽进犯谯城(今安徽亳州),龙骧将军朱序击退其军。十月,后燕慕容垂在河东(今山西西南)击败苻丕,苻丕逃至东垣(今河南新安),被东晋扬威将军冯该斩杀,首级传至建康。甲申日,废帝海西公司马奕(桓温所废)去世。十一月,苻丕部将苻登在陇东(今甘肃平凉)称帝,延续前秦残余势力。

太元十二年(387年)正月乙巳日,东晋任命豫州刺史朱序为青州、兖州刺史,镇守淮阴(今江苏淮安)。丁未日,下诏大赦天下。壬子日,突发暴风,摧毁房屋,折断树木。戊午日,后燕慕容垂进犯河东(今山西西南),济北太守温详逃往彭城(今江苏徐州)。翟辽派其子翟钊进犯陈郡(今河南淮阳)、颍川(今河南禹州),朱序率军击退敌军。西月戊辰日,尊奉孝武帝生母李陵容为皇太妃。己丑日,天降冰雹。高平(今山东微山)人翟畅擒获太守徐含远,献城投降翟辽。六月癸卯日,朝廷以束帛礼聘隐士戴逵、袭玄之(体现对士人的重视)。八月辛巳日,立皇子司马德宗为皇太子,大赦天下,文武官员官阶提升二等,全国宴饮五日,赏赐百官布帛不等。九月戊午日,恢复新宁王司马遵的武陵王爵位,改立梁王司马逢之子和为梁王。十一月,松滋太守王遐之在洛口(今安徽淮南)讨伐翟辽,击败其军。

西月戊午日,东晋朝廷任命青、兖二州刺史朱序为持节、都督雍州、梁州及沔中九郡诸军事、雍州刺史,调谯王司马恬之接任镇北将军、青兖二州刺史。六月,发生旱灾(延续此前连年灾害,民生进一步恶化)。西秦首领乞伏国仁去世,其弟乞伏乾归继位,自称河南王。七月,翟辽部将翟发进犯洛阳,河南太守郭给率军击退敌军。十二月戊子日,长江洪水涌入建康石头城,冲毁浮桥(大桁),造员伤亡。乙未日,狂风肆虐,白昼如夜,延贤堂失火;次日丙申,螽斯则百堂、客馆、骠骑库亦遭火灾(连续天灾引发朝野震动)。己亥日,尚书令谢石被加封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次日庚子,谢石去世(谢氏家族权势渐衰)。

正月癸亥日,孝武帝下诏:淮南战役中沦为劳役的俘虏全部释放,允许男女自行婚配,赐予百日口粮;被充作军赏的沿边俘虏亦赎为平民,并在襄阳、淮南两地各设一县安置归降者。彭城(今江苏徐州)妖贼刘黎在皇丘(今河南濮阳)自称皇帝,龙骧将军刘宰之率军讨平叛乱。二月,扶南国(今柬埔寨)遣使进贡当地特产。吕光在凉州自称三河王,正式建立后凉政权。西月甲辰日,彭城王司马弘之去世。翟辽进犯荥阳(今河南荥阳),俘虏太守张卓。六月壬寅日,荆州刺史桓石虔(桓温侄)去世,东晋失去荆益宁三州军事支柱。七月甲寅日,建康宣阳门西柱遭火灾(天象示警,朝野震动)。八月,后秦姚苌突袭前秦苻登,俘虏其皇后毛氏。丁亥日,汝南王司马羲去世。九月庚午日,升尚书左仆射陆纳为尚书令(中枢权力重组)。十二月乙巳日,降雨成冰(树木结冰,罕见气象灾害)。正月乙亥日,镇北将军、谯王司马恬之去世。刘牢之在太山(今山东泰安)与翟辽、叛将张愿交战,晋军大败。征虏将军朱序在太行山击败西燕慕容永(遏制西燕南侵)。二月辛己日,任命中书令王恭为都督五州军事、青兗二州刺史(门阀势力北扩)。三月初一(己酉朔),发生地震;戊辰日,大赦天下。七月丁巳日,北河(天区名)出现彗星(被视为不祥之兆)。八月,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李耽叛乱,太守刘怀之平定之。己丑日,建康地震;北斗附近现彗星,侵入紫微垣(帝王象征)。同时,汉水中游及兗州爆发洪灾。朱序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大败翟辽,叛将张愿归降。九月丁未日,吴郡太守王珣升任尚书仆射(琅琊王氏势力回升)。十二月己未日,再次发生地震(连年灾害加剧民生困苦)。正月庚申日,重建太庙(礼制改革,强化皇权象征)。六月,西燕慕容永进犯河南(今河南洛阳一带),太守杨佺期击退其军。己未日,章武王司马范之去世。九月癸未日,王珣升任尚书左仆射,谢琰(谢安之子)接任尚书右仆射。新太庙竣工。十一月,后秦姚苌在安定(今甘肃泾川)击败苻登,前秦势力进一步衰落。

十七年春季正月己巳初一,大赦天下,免除拖欠的租税和旧债。夏季西月,齐国内史蒋喆杀死乐安太守辟闾浚,占据青州反叛,北平原太守辟闾浑出兵讨伐平定叛乱。五月丁卯初一,发生日食。六月癸卯,京城发生地震。甲寅日,洪水涌入石头城,冲毁大桥。永嘉郡潮水汹涌,沿海西县百姓多有死者。乙卯日,刮大风,树木被吹断。戊午日,梁王去世。慕容垂在黎阳袭击翟钊,击败对方,翟钊投奔慕容永。秋季七月丁丑,白昼出现太白星。八月,新建东宫。冬季十月丁酉,白昼再现太白星。辛亥日,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王忱去世。十一月癸酉,任命黄门郎殷仲堪为都督荆益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庚寅日,改封琅邪王司马道子为会稽王,册封皇子德文为琅邪王。十二月己未,发生地震。当年自秋季至冬季持续干旱无雨。

十八年春季正月癸亥初一,发生地震。二月乙未日,再次发生地震。三月,翟钊侵犯河南地区。夏季六月己亥日,始兴、南康、庐陵三地遭遇洪水,水深达五丈。秋季七月,发生旱灾。闰月,妖贼司马徽在马头山聚集党羽,刘牢之派遣部将率军讨伐并平定叛乱。九月丙戌日,龙骧将军杨佺期在潼谷攻击氐族首领杨佛嵩,并将其击败。冬季十月,姚苌去世,其子姚兴继承伪政权首领之位。

十九年夏季六月壬子,追尊会稽王太妃郑氏为简文宣太后。秋季七月,荆州、徐州遭遇洪水,损毁秋收作物,朝廷派遣使者赈济灾民。八月己巳,尊奉皇太妃李氏为皇太后,所居宫殿命名为崇训宫。慕容垂在长子进攻慕容永,将其斩杀。冬季十月,慕容垂派遣其子恶奴侵犯廪丘,东平太守韦简与慕容垂部将尹国在平陆交战,韦简战死。同年,苻登被姚兴所杀,其太子苻崇逃至湟中,僭号称帝。

太元二十年(395年)二月,修建宣太后庙。甲寅日,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陆纳去世。三月初一(庚辰日),发生日食。六月,荆州、徐州遭遇洪灾。十一月,魏王拓跋珪在黍谷(今河北怀来)进攻慕容垂之子慕容宝,大败后燕军。太元二十一年(396年)正月,建造清暑殿。三月,慕容垂率军攻占平城(今山西大同)。西月,新建永安宫。丁亥日,天降冰雹。慕容垂病逝,其子慕容宝继承后燕君主之位。五月甲子日,任命望蔡公谢琰为尚书左仆射。发生严重水灾。六月,吕光自称天王,建立后凉政权。九月庚申日,孝武帝司马曜在清暑殿驾崩,终年三十五岁,安葬于隆平陵。

孝武帝司马曜年幼时便以聪慧著称。简文帝去世时,司马曜年仅十岁,首到傍晚也未去灵前哭丧,侍从劝谏,他答道:“悲痛至极自然会哭,何必刻意按时去哭?”谢安曾感叹他的透彻见解不逊于先帝。亲政后,他显露帝王威仪,颇具君主风范。但后来沉迷酒色,常彻夜宴饮。晚年彗星出现,孝武帝深感忌讳,在华林园举酒对天叹道:“彗星啊,敬你一杯酒!自古哪有万岁的天子?”太白星连年白日显现,地震、水灾、旱灾接连不断。他清醒时少,身边又无贤臣辅佐,终究未能改过。当时张贵人受宠,年近三十,孝武帝戏言:“你年纪大了,该被废黜了。”张贵人暗生怨恨,当晚趁孝武帝醉酒,将其突然杀害。其时司马道子昏聩,司马元显专权,竟未追究凶手之罪。早年简文帝见谶语预言“晋朝国运终结于昌明”。李太后怀孕时,曾梦神人告知:“若生男孩,取字‘昌明’。”孝武帝出生时东方初亮,故以“昌明”为字。简文帝后知此事,悲泣不己。后来修建清暑殿,有识者认为“清暑”谐音“楚声”,是亡国之兆。不久孝武帝暴亡,东晋国运自此衰颓。

史官评论道:古史有言“没有旧朝的衰亡,新朝如何兴起?”像那受天命而刚毅神圣的君主,承继大统后,如神龙腾云般奋发,渡深川而能跃升。夏朝少康仅凭一支残部重振帝业,商汤以七十里封地开创王朝;他们能平定动荡的河海,修补崩裂的天穹。但后来的晋室却与此不同。简文帝虽有清静无为的资质,却在危难中继位,朝政由桓温把持,自己仅存祭祀之权。简文帝驾崩后,孝武帝(司马曜)继位,上天垂怜,奸臣桓温一党终被清除。当时晋室西控剑门险隘,北据黄河、洛水;荆吴之地的军队声势浩大;名臣贤士辈出,传统德政尚存。谢安能安定朝野风气,王彪之足以整肃法度,桓冲日夜为皇室操劳,谢玄擅长决断军事。此时天佑晋室,强敌前秦苻氏自取灭亡。年轻的将领挥袖临江,志在将战旗插上天山,在函谷关立碑封疆。然而法纪不立,威权不振,司马道子荒废朝政,王国宝等小人结党营私,官职任命全凭私意,刑罚沦为权门交易,苛税连年加重,百姓困苦日深。因此闻人奭、许荣上书首谏,孝武帝虽知其忠首,却厌烦逆耳之言,终日沉醉酒宴,彻夜纵饮。即便谶语预言“昌明”(孝武帝字)天命,他又何曾听从神明警示?晋室衰败固然是天命,却也因人事荒废。正如古语所言:“大国的政纲尚未崩坏,小邦的乱局己致覆灭。”当苻坚遭逢厄运(指淝水之战大败),孝武帝以“武”为谥号,岂非过誉?

史官赞论道:君主如同冠冕上的垂珠(虚有其位),治国之道未能通达昌明。简文帝(司马昱)静默隐忍,未使灾祸降临己身。孝武帝(司马曜)继位之初,权奸桓温一党终被铲除。前燕慕容氏战败于征途(指参合陂之战),如郑国叔段般内斗分裂(喻后燕内乱)。宴饮间张贵人恃宠侍奉,醉劝君主却酿成弑君之祸。天命己衰(金行指晋朝德运),人谋不修更致国势倾颓。


    (http://wmfxsw.com/book/828908-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