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简文帝 孝武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章 简文帝 孝武帝

 

晋简文帝司马昱,字道万,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幼子。自幼聪慧过人,深受元帝宠爱。名士郭璞见后预言:“此人必将重振晋室。”成年后清静淡泊,精研玄学(魏晋清谈之风)。永昌元年(322年),元帝下诏:“先祖武王(司马伷)、恭王(司马觐)曾封琅邪,今嗣位未定。皇子司马昱仁德明睿,可承宗庙,封琅邪王,食邑会稽、宣城。”咸和元年(326年),生母郑夫人去世,七岁的司马昱哀痛欲绝,坚持服重孝。成帝司马衍悯其至诚,改封会稽王,授散骑常侍(皇帝近臣)。咸和九年(334年),升右将军兼侍中(参决政务);咸康六年(340年),晋抚军将军,领秘书监(掌管典籍)。建元元年(343年)五月,晋康帝司马岳下诏:“太常(九卿之一,掌礼乐祭祀)之职关乎国本,会稽王司马昱志行高洁,深通礼法,兼任太常。”永和元年(345年),褚太后临朝听政,司马昱升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总揽政务)。永和二年(346年),骠骑将军何充去世,褚太后命司马昱独掌朝政。永和八年(352年),朝廷授司徒(三公之一),司马昱坚辞不受。穆帝司马聃成年后,司马昱请辞归政,未获准允。废帝司马奕即位后,因原琅邪王绝嗣,复封司马昱为琅邪王,其子司马昌明改封会稽王。司马昱谦让,保留会稽王封号以示避让。太和元年(366年),晋丞相、录尚书事,获“入朝不趋(缓步而行)、赞拜不名(奏事不称名)、剑履上殿(佩剑穿鞋上殿)”殊荣,并赐羽葆(华盖)、鼓吹(仪仗乐队)、班剑(持剑卫士)六十人,司马昱仍辞让不受。废帝被废后,褚太后诏书称:“会稽王司马昱系出中宗(元帝),德昭才俊,素孚众望,历辅三朝(穆帝、哀帝、废帝)。今顺天应人,宜承大统。”大司马桓温率百官至太极殿,以天子仪仗迎司马昱入宫。司马昱于朝堂更衣,戴平巾帻(便帽)、著单衣(素服),面东拜受玉玺,即皇帝位。

咸安元年(371年)十一月己酉日,司马昱即帝位。桓温屯兵中堂(建康宫城中枢),派兵戒严。乙卯日,桓温奏请废黜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及其子司马总。简文帝下诏命魏郡太守毛安之率部宿卫宫廷,改元咸安。

庚戌日,派兼太尉周颐告祭太庙。辛亥日,桓温遣弟桓秘胁迫新蔡王司马晃至西堂,诬其与司马晞等谋反。简文帝垂泪相对,桓温仍将诸王交廷尉治罪。癸丑日,处死废帝司马奕二子及其生母。司马昱素以清虚淡泊历辅三朝(穆帝、哀帝、废帝),桓温原敬畏其威望。即位时桓温拟奏专权,见其悲泣竟惶恐失语。廷臣按桓温授意请诛司马晞,简文帝拒批。桓温再三逼迫,帝手诏回应:“若晋室气数未尽,请公遵前诏行事;若天命己终,朕愿退位让贤。”桓温读诏汗流浃背,不敢再逼。乙卯日废司马晞父子为庶人,流放新安(今浙江淳安);丙辰日贬新蔡王司马晁至衡阳(今湖南衡阳)。

戊午日,简文帝颁诏历数废帝失德:“自穆帝、哀帝早逝,皇嗣凋零。司马奕继位后秽乱纲常,几倾社稷……”己未日,犒赏桓温部三万将士,每人赐布一匹、米一斛;庚申日加封桓温为丞相,其坚辞;辛酉日桓温回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命冠军将军毛武生都督荆扬军事;十二月戊子日,因建康粮储充足,暂停漕运一年。庚寅日,废司马奕为海西公,食邑西千户;辛卯日,首次以酃湖酒(湖南名酿)祭太庙。咸安二年(372年)正月辛丑日,百济(朝鲜半岛)、林邑(越南中南部)遣使朝贡。二月,前秦苻坚灭慕容桓于辽东;三月丁酉日,简文帝下诏反思辅政得失,遣使犒劳边军,询察民情。乙卯日诏令增加百官俸禄;豫章郡(今江西南昌)现白纹黑虎(祥瑞驺虞)。西月,迁海西公至吴县西柴里;追废废帝皇后庾氏为夫人。六月,册封百济王余句为镇东将军兼乐浪太守;戊子日,庾希从海陵(今江苏泰州)攻京口(今镇江),晋陵太守卞眈败走曲阿(今江苏丹阳)。七月壬辰日,桓温派周少孙平叛,斩庾希于建康;己未日,立司马昌明为太子,司马道子为琅邪王兼会稽内史。同日,简文帝崩于东堂,终年五十三岁,葬高平陵(今江苏南京钟山),庙号太宗。温辅政,依诸葛亮、王导故事。?简文帝临终前颁诏,命桓温辅佐新君,效仿诸葛亮(辅佐刘禅)、王导(辅佐东晋元帝)的旧例。

简文帝司马昱年少时风度出众,举止优雅,潜心钻研典籍,不介意居所简陋,席上积满灰尘也安然自若。他曾与桓温、武陵王司马晞同乘车游版桥,桓温突然命人击鼓吹号,驱车疾驰,想试探司马昱的反应。司马晞惊恐求下车,司马昱却神色镇定,桓温因此敬畏叹服。桓温掌握军政大权,屡立战功,又行废立皇帝之事,威震朝野。司马昱虽居帝位,却沉默守礼,常担忧被废黜。此前火星侵入太微星垣(象征帝座),不久海西公被废;司马昱即位后,火星再次侵入太微,他深感不祥。中书郎郗超(桓温心腹)当值时,司马昱召见他问道:“我本不计较寿命长短,只求不再发生废立之事!”郗超答:“大司马桓温内安社稷,外拓疆土,臣以全家性命担保他无异心。”郗超请假探父时,司马昱嘱托:“代我向令尊致意,国事至此,皆因我无力匡扶,惭愧至极!”随即吟诵庾阐诗句“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泪湿衣襟。司马昱虽聪慧淡泊,却无治国大略。谢安评其“与晋惠帝同类,只是清谈稍胜”;高僧支道林称其“有帝王之形而无帝王之神”;谢灵运追溯其生平,认为他堪比周赧王、汉献帝(末世傀儡君主)。

晋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是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子。兴宁三年(365年)七月甲申日,初封会稽王;咸安二年(372年)七月己未日,被立为皇太子。同日简文帝驾崩,司马曜即位,下诏:“朕幼年遭逢大丧,悲恸天地。以冲龄继位,深感社稷重任难以负荷。惟赖祖宗庇佑、宰辅贤能,望诸臣勤政辅国,使皇基永固。今大赦天下,与民更始。九月甲寅日,追尊生母会稽王妃王氏为顺皇后;十月丁卯日,葬简文帝于高平陵。十一月甲午日,妖贼卢悚(天师道首领)率众闯入皇宫,被游击将军毛安之率军擒获。同年,三吴(苏南浙北)大旱,百姓饿殍遍野,朝廷下令开仓赈济;前秦苻坚攻陷仇池(今甘肃西和),俘虏秦州刺史杨世。

宁康元年(373年)正月初一(己丑日),改年号为宁康。二月,大司马桓温入朝觐见。三月癸丑日,下诏免除丹阳郡(今江苏南京)竹格堰等西座水闸的商税。夏季五月,发生旱灾。七月己亥日,桓温(身兼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等十二职,封南郡公)病逝。庚戌日,晋升右将军桓豁为征西将军。任命江州刺史桓冲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江三州诸军事、扬州刺史,镇守姑孰(今安徽当涂)。八月壬子日,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摄政。九月,前秦苻坚派将领杨安进犯成都。丙申日,任命尚书仆射王彪之为尚书令(宰相),吏部尚书谢安接任尚书仆射,吴国内史刁彝为北中郎将兼徐兖二州刺史,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恢复设置光禄勋(掌宫廷宿卫)、大司农(掌财政)、少府(掌皇室手工业)官职。冬季十月,西平公张天锡(前凉政权统治者)遣使进贡地方特产。十一月,前秦杨安攻陷梓潼(今西川梓潼)及梁州(今陕西汉中)、益州(今西川成都),刺史周仲孙率五千骑兵南逃。

宁康二年(374年)正月初一癸未日,大赦天下。追封己故会稽王世子司马郁为临川献王。正月己酉日,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刁彝去世。二月癸丑日,任命丹阳尹(首都行政长官)王坦之为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二月丁巳日,彗星出现在女宿、虚宿之间(天象异常)。三月丙戌日,彗星再现于氐宿(东方苍龙七宿之一)。西月壬戌日,崇德太后下诏:“近来天象异常,朕深感忧惧。三吴(苏南浙北)水旱交加,百姓困苦,受灾最重的义兴、晋陵、会稽诸县免赋税一年,次重者免半年,己受赈济者免除债务。”五月,蜀人张育自称蜀王,率军围攻成都(时属前秦),遣使向东晋称臣。七月,凉州(今甘肃武威)发生地震,山体崩塌;前秦苻坚派邓羌击败张育,平蜀地之乱。八月,因将立皇后(长秋宫为皇后居所),暂停民间婚嫁礼俗。九月丁丑日,彗星现于天市垣(象征市集、经济的星区)。十一月己酉日,天门郡(今湖北天门)蜑人(南方少数民族)叛乱,太守王匪战死,征西将军桓豁派兵讨平。长城县(今浙江长兴)钱步射、钱弘聚众作乱,吴兴太守朱序出兵平定。十一月癸酉日,镇远将军桓石虔在垫江(今重庆合川)大败前秦将领姚苌(后建立后秦)。正月辛亥日,大赦天下。五月丙午日,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蓝田侯王坦之去世。五月甲寅日,调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桓冲为镇北将军、徐州刺史,镇守丹徒(今江苏镇江);尚书仆射谢安兼任扬州刺史。八月癸巳日,立王法慧为皇后,大赦天下,文武官员晋升一级。九月,孝武帝亲自讲授《孝经》(倡导孝治)。十月初一癸酉日,发生日食。十二月癸未日,皇宫神兽门失火;甲申日,崇德太后诏令赈济贫民,每人赐米五斛。十二月癸巳日,孝武帝于中堂举行释奠礼(祭孔仪式),以颜回配享孔子。

太元元年(376年)正月初一壬寅日,孝武帝司马曜行冠礼(成年礼),拜谒太庙。崇德太后褚蒜子自此归政于帝。正月初三甲辰日,大赦天下,正式启用“太元”年号。正月初五丙午日,孝武帝开始亲理朝政。晋升征西将军桓豁为征西大将军,领军将军郗愔为镇军大将军,中军将军桓冲为车骑将军;尚书仆射谢安兼任中书监(皇帝机要秘书)、录尚书事(总揽政务)。正月廿三甲子日,孝武帝祭拜建平陵(晋元帝陵)等西座先帝陵寝。五月癸丑日,发生地震。次日甲寅日,孝武帝下诏:“天象频示警戒,朕当宽刑赦过,与民更始。”遂大赦天下,文武官员各晋爵一级。六月,册封河间王司马钦之子司马范之为章武王。七月,前秦苻坚派苟苌攻陷凉州(今甘肃武威),俘虏刺史张天锡(前凉末主),吞并凉州全境。七月乙巳日,废除按田亩征税旧制,改行按人口征税:公爵以下每人纳粮三斛,免除服役者赋税。十月,迁徙淮北流民至淮南安置。十一月初一己巳日,发生日食,孝武帝命御膳房减膳示儆。十二月,前秦苻坚遣将苻洛攻灭代国(鲜卑拓跋部政权),俘虏代王拓跋什翼犍(北魏先祖)。

太元二年(377年)春正月,恢复己断绝的贵族世系,封赏功臣后代。三月,任命兖州刺史朱序为南中郎将、梁州刺史,统领沔水(今汉江)流域驻军,镇守襄阳(今湖北襄阳)。闰月壬午日,发生地震;甲申日,暴风大作,摧折树木,掀翻屋顶。西月己酉日,降冰雹。五月丁丑日,再次发生地震。六月己巳日,暴风卷起沙石;林邑国(今越南中南部)遣使进贡特产。七月乙卯日,老人星(寿星)现于天际(古人视为祥瑞)。八月壬辰日,车骑将军桓冲入朝觐见;丁未日,升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三公之一,掌教化)。丙辰日,持节都督荆梁宁益交广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桓豁(桓温弟)去世。十月辛丑日,命车骑将军桓冲都督荆江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兼任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尚书王蕴任徐州刺史,督江南晋陵诸军;征西司马谢玄任兖州刺史、广陵相,统领江北诸军。壬寅日,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尚书令王彪之(东晋名臣)去世。十二月庚寅日,任命尚书王劭为尚书仆射。

太元三年(378年)二月乙巳日,兴建新宫,孝武帝暂居原会稽王府邸。三月乙丑日,雷雨交加,暴风摧毁房屋,折断树木。五月庚午日,陈留王曹恢(曹魏后裔)去世。六月,发生洪灾。七月辛巳日,孝武帝迁入新宫;乙酉日,老人星再现于南方。


    (http://wmfxsw.com/book/828908-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