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十三岁的太子刘炟。查攀安偷偷打量这位未来的皇帝——面容清秀,眉目间透着超出年龄的沉稳。他跪在角落,大气不敢出,生怕惊扰了这位小主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查攀安的膝盖开始发疼。就在他考虑要不要偷偷换个姿势时,太子突然开口了:"你是新来的?叫什么名字?"
声音稚嫩却透着威严。查攀安连忙叩首:"回殿下,奴才郑众。"
"郑众?"太子放下竹简,转过身来,"这名字太俗。既然你来了东宫,我给你改个名字吧。"他略一思索,"就叫……小安子如何?"
查攀安差点笑出声。小安子?这不是清宫剧里太监的标配名字吗?汉朝就这么叫了?但他不敢表现出来,只能恭敬地叩首:"谢殿下赐名。"
"起来吧,别总跪着。"太子挥了挥手,"过来帮我整理这些书简,按照经史子集各个分类。"
查攀安如蒙大赦,连忙起身走到矮几旁。看着堆积如山的竹简,他犯了难——汉代的图书分类他完全不懂啊!
"怎么,不会?"太子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窘迫。
查攀安急中生智:"回殿下,奴才家乡偏远,只认得几个字……但奴才手巧,可以学!"
太子盯着他看了几秒,突然笑了:"有意思。赵德全说你识字不多,但我看你眼神灵动,不像愚钝之人。"他拿起一卷竹简,"这是《论语》,你能读几句吗?读几句本宫听听。"
查攀安松了口气。《论语》他还是知道一些的。他接过竹简,辨认着上面的隶书,缓慢但准确地读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错嘛。"太子似乎很满意,"以后你就负责整理我的书简,顺便认认字。我不喜欢身边都是目不识丁的人。"
"奴才一定努力学习,不负殿下期望。"查攀安暗自庆幸。看来这位小太子喜欢聪明人,这倒是个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查攀安小心翼翼地适应着东宫的生活。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打扫庭院、准备热水;太子起床后,他要伺候洗漱、更衣;太子去上课时,他要整理书房、清洗笔墨;晚上还要守夜,随时准备伺候……
虽然工作繁重,但查攀安发现太子对他似乎格外宽容。其他太监犯错会被责罚,而他总能得到谅解。更奇怪的是,太子经常问他一些超出太监知识范围的问题,比如对某段历史的看法,或者某种礼仪的由来。
这天傍晚,查攀安正在书房整理竹简,太子突然屏退左右,只留下他一人。
"小安子,过来。"太子招手示意他靠近。
查攀安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跪行到太子跟前:"殿下有何吩咐?"
"我观察你多日,发现你……不太一样。"太子首视着他的眼睛,"你知道的东西比一般太监多得多,而且看问题的角度很独特。"
查攀安的心跳骤然加速。难道被发现了?他强作镇定:"奴才只是喜欢听学士们讲学,记性好些罢了……"
"是吗?"太子从袖中取出一张绢布,上面画着奇怪的符号,"那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
查攀安定睛一看,差点惊叫出声——那分明是现代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虽然写法有些古老,但绝对是1到9的数字符号!
"这……这是……"他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
"这是我偶然在一本西域来的古籍上看到的。"太子紧盯着他的表情,"整个东宫没人认得,但你看到时的反应……好像认识?"
查攀安的脑子飞速运转。阿拉伯数字在东汉时期根本不可能传入中国!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有人和他一样穿越了?还是说……这个太子有问题?
"奴才……奴才小时候见过一个西域商人,他教过我一些奇怪的符号……"他硬着头皮编造谎言。
太子沉默良久,突然笑了:"有趣。明天我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也许你会更感兴趣。"
查攀安一头雾水地退下,心中警铃大作。这个太子绝对不简单!历史上十三岁的刘炟怎么可能对西域古籍感兴趣?更别说认识阿拉伯数字了!要么是他记错了历史,要么……这个时空本身就有问题。
夜深人静时,查攀安躺在太监通铺上,听着周围此起彼伏的鼾声,思绪万千。他想起21世纪的现代生活,想起那些被他伤害过的女孩,想起自己轻浮放浪的人生……这没完没了的报应什么时候才是个头?被困在古代,还成了太监?
不,一定有办法可以扭转乾坤。既然能穿越到古代,肯定也能穿越回现代社会去。太子身上有些异常,也许东宫藏着某些见不得人的秘密……
他摸了摸藏在枕头下的一个小布包——里面是他偷偷收集的一些草药和金属碎片。虽然没了命根子,但现代人的知识和头脑还在。他要查清自己被迫净身的真相,要找出太子身上的秘密,更要找到解除诅咒的方法。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查攀安暗暗发誓:无论是谁把他变成这样,他都要让对方付出代价。真太监又如何?历史上不是照样有太监权倾朝野吗?既然命运把他扔到这个时代,他就要玩转这个时代!
明天见到太子,也许就是揭开谜团的第一步……
查攀安端着茶盘,轻手轻脚地走进太子书房。自从上次阿拉伯数字事件后,太子刘炟对他越发另眼相看,经常单独召见他讨论各种问题。
"小安子,来得正好。"太子放下手中的竹简,眉头紧锁,"今日早朝出了件大事。"
查攀安将茶盏轻轻放在案几上,垂手而立:"殿下为何事烦忧?"
"太常孔僖在朝堂上议论前朝帝王功过,说孝元皇帝优柔寡断、孝成皇帝奢靡无度。"太子端起茶抿了一口,"御史大夫认为他大不敬,在父皇面前参了他一本,要治孔僖的罪。"
查攀安眼皮一跳。这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僖崔骃传"事件吗?他隐约记得《后汉书》中记载过这事,但具体细节己经模糊。
"殿下如何看待此事?"他小心翼翼地问道。
太子放下茶盏,手指轻叩案几:"孔僖所言非虚。孝元皇帝确实优柔,导致外戚专权;孝成皇帝沉溺酒色,致使王莽得以坐大。但首言先帝过失……"
查攀安看出太子的犹豫,心中一动。这是个展示自己价值的好机会!
"殿下,奴才斗胆进言。"他压低声音,"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孔大人评论前朝得失,正是为了本朝不再重蹈覆辙啊。"
"以史为鉴……"太子眼睛一亮,"说得好!继续。"
他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言,竟然救了太常大人的性命……
(http://wmfxsw.com/book/847515-8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