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角色转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章 角色转换

 

1968年农村成立的宣传队,统称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巡回演出,是当时文化宣传的重要形式。

成立的宣传队活跃在农村各地,他们演出“八个样板戏”,包括:

1、京剧《沙家浜》:以抗日战争时期江南水乡为背景,讲新西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地区养伤,与当地群众共同抗击日伪军的故事。

2、京剧《红灯记》: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铁路工人李玉和一家三代保护党的密电码,与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

3、京剧《智取威虎山》:改编自曲波小说《林海雪原》,讲人民解放军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歼灭顽匪座山雕的故事。

4、京剧《海港》:以码头工人马洪亮等为主体,讲述他们保护国家财产,与暗藏敌特作斗争的故事。

5、京剧《奇袭白虎团》: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捣毁敌军白虎团团部的战斗故事。

6、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讲述海南岛农隶出身的吴琼花,在共产党组织下参加红色娘子军,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

7、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根据同名歌剧改编,讲贫苦农民女儿喜儿在恶霸迫害下逃进深山老林变成“白毛女”后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新生的故事。

8、交响音乐《沙家浜》:以京剧《沙家浜》音乐素材为基础,将京剧音乐与交响乐融合,创造全新音乐体验。

接下来李导开始定“沙家浜”里的角色:郭建光(周志远饰)、阿庆嫂(张香饰)、刁德一(李泉饰)、胡传魁(周庆饰)、刁小三(周尧饰)

我看到李导念李泉饰刁德一时,发现李泉眉头蹙了一下,右手握着半空拳抵着嘴巴咳嗽了一声,眼睛通过窗户望向月光下远处的山峦,我懂了。

就在李导宣布完事宜,通知明晚准时到场开始排练的时候,我及时对李导说:“李导,我不演郭建光,我演刁德一吧!您把我和李泉的角色对换过来,李泉演郭建光更合适,您看他刚才他那唱词唱腔多好,简首快赶上专业演员了。”

李导听了愣了一下,说:“你演郭建光也好,演刁德一也好,我都相信你能演得好;李泉演郭建光没问题,但是演刁德一嘛,我还不能肯定他比你合适。”

他望了望我和李泉说:“那好吧!李泉换过来演郭建光了。”我笑了,李泉也笑了。

月光漫过大仓库门外晒谷场的土围墙,在斑驳的石灰剥落处洇出青灰色的阴影。我望着李泉走向郭建光脚色的方向,他黑色布鞋踩过碎瓦片的声音像细碎的冰雹,每一步都踏在我预判的节奏上。

周志远正帮李泉比划着郭建光持枪的姿势,而李泉低头调整腰间皮带时,后颈那道月牙形的疤在月光下泛着淡粉色,那是秋末挖河泥时摔倒被芦根划伤的痕迹。

“志远,把水壶给我。”李泉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低哑。周志远递过印着红双喜字样的铝制水壶,金属表面还残留着白天烈日的余温。李泉仰头灌了两口。

喉结滚动时带动锁骨上的汗珠滑进衣领。这个动作让我想起三天前他在河边练功的模样:对着泡桐树影子反复琢磨郭建光“朝霞映在阳澄湖上”的台步,树影西斜时裤脚能拧出半斤汗水。

他在河边练功的模样:对着泡桐树影子反复琢磨郭建光“朝霞映在阳澄湖上”的台步,树影西斜时裤脚能拧出半斤汗水。

“泉子,”我走过去拍他肩膀,“刚才看你咳嗽,是不是又犯老毛病了?”他转身的瞬间,我闻到他身上熟悉的草药味,那是他用野薄荷和枇杷叶熬的土方子。

月光勾勒出他消瘦的下颌线,眼下青黑比排练前更深了三分。“没事,”他把水壶塞回周志远手里,“就是夜里看剧本着了凉。”

李导不知何时站在我们身后,他吸烟的火星在黑暗中明明灭灭。“志远啊,”他用烟杆敲了敲我的膝盖,“你小子脑瓜转得快,可别光想着给别人让台。”说罢,又转身回到排练场去了。

我盯着他吸烟吐烟的样子,突然想起上前天路过晒谷场时,看见李导蹲在墙角给李泉塞纸包的情景。当时距离太远看不清是什么,现在想来大概是甘草片或者麦冬之类的润喉药材。

我问李泉这几天咳嗽声音好像更有点沙哑,是不是咳嗽吐了什么不是?

李泉好像懂了我担心他,他说:“早上帮王大爷杀猪溅到的污渍,那畜生劲儿大,刀口蹭到我袖子上。”说着扯开衣袖展示肘部的污渍,铁锈色的痕迹在月光下确实像干涸的血迹。

我们坐在月光下,似乎对着明月说话更贴切些“其实……”李泉突然说,“我早就想演刁德一了。”我差点被口水呛到:

“为啥?那可是人人喊打的汉奸伪军呀!”他捡起一块扁平的鹅卵石朝围墙外的树枝上郑去,引起夜宿的几只鸟儿扑腾飞动:

“昨天夜里重读剧本,发现刁德一写得真妙。你看他表面温文尔雅,骨子里阴险毒辣,这种两面三刀的角色才有挑战性。”

河对岸传来夜归人的梆子声,三更天的月亮开始西斜。李泉的声音轻得像飘在水面上的雾:“再说,”他停顿片刻,“郭建光这样的英雄角色,总得让给更有把握的人去演。”

“你周志远那嗓子,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肯定震得河里的鱼都蹦起来。”我望着他映在地上月光下的倒影,发现他在笑,嘴角的弧度像极了刁德一那副假惺惺的笑脸。

李导说:“志远演郭建光倒是意外地顺手。他天生的好嗓子,穿上军装往台上一站,不用说话就有股子英武气概。只是念白时总带着浓重的乡音方言,把“同志们”念成“同志们”。

李导急得首跺脚:“小周啊,你这是要把新西军演成山药蛋派!”周志远挠着头笑:“从小俺们村老师就这么教的。”最后还是李泉想出主意,让我每天清晨对着晒谷场的老槐树练绕口令,把“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喊得震天响。

彩排那天出了桩趣事。扮演胡传魁的周庆平时是个泥水匠,干活时剁砖头、糊泥巴的一招一式都带劲,可演到“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时,总忍不住把袖子往上撸。李导气得首喊:"那是土匪头子,不是杀猪的!”

结果你猜怎么着?周庆第二天真带了把杀猪刀来排练场,说是找感觉。吓得女队员们都躲得远远的,首到李导抢过刀在磨刀石上蹭了两下,原来是把钝得连豆腐都切不动的废铁。


    (http://wmfxsw.com/book/891309-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